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张沛然 《天风》2008,(20):24-25
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不难发现有一些人在婚姻的苦海里载沉载浮,尤其是婚姻当中有了第三者,无论是什么原因,都让当事者陷入焦灼、痛苦、恐惧的心境中。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17日这一天,对于望饭岭清真寺而言是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来自省市县(区)乡的有关方面的领导与当地500多名穆斯林代表在此集会,为望饭岭清真寺曾经中断的故事续写新篇。故事发生在明朝。有一名政务在身的朝廷官吏,有一天从望饭岭路过时,觉得劳累,于是就此下马歇息。当时这里是官道上的一个小岭,有穆斯林住家和清真寺建筑。由于他赶路心切,走得慌张,也没顾得上查看所带的东西,当到达化马湾的一个崖头下饮马时,方发现密信和饭包忘在了岭上,于是策马返回。途中不住地在马上欠起身来遥望,祈盼密信和饭包万无…  相似文献   

3.
婚姻如戏     
有人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想往里挤,里面的想往外面冲。也有人说,婚姻是一双鞋,舒不舒服全凭自己的感觉。上述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细细品味,似乎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对婚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提起“刘巧儿”,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人物的故事,不仅红遍上世纪大江南北,对本世纪也是有很深的影响。为什么要谈这个人物呢?因为她代表和见证了一个时代在婚姻方面的破天荒的转变事迹。“刘巧儿”这个名字是一个艺术形象,她的真实原型是封芝琴。因“刘巧儿”不畏传统和强权,坚决摆脱封建婚姻,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事迹而竞相被屡次改编,有编成戏剧电影的,也有改造成说书的,还有编成秦腔传唱的。因此,这样一个在当时敢于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家长的一位新女性,怎能不感染、不启发广大的妇女同胞呢?下面请读者一起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实的可歌可泣的婚姻故事。在看之前,先简要说明下陕甘宁边区的婚姻陋俗。  相似文献   

5.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着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阳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对辽阳地区婚礼当天的婚俗作简要介绍,着重对婚俗中所蕴含的传统观念及文化心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主教》2008,(2):48-48
【梵蒂冈电台讯】圣座罗马圣轮法院新司法年度揭幕,全体司法人员于元月26日蒙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教宗嘱咐司法人员促进人们对法院工作信任的气分,避免随意采取主观的准则。罗马圣轮法院是全球教会有关婚姻问题上诉的高等法院,专门接收地方教会法院提出的婚姻问题的上诉案件。因此,就如教宗所强调的,这个法院特别在婚姻问题司法上有很大的重要性。圣轮法院的任务很艰巨,它必须分辨婚姻的事实到底存在不存在,而这个问题在本质上与人类学、神学和法律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的关系近年来是婚姻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承诺是保持婚姻的意愿,会导致婚姻中牺牲行为的产生。然而,承诺和牺牲对婚姻质量的影响至今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那么,承诺对婚姻质量影响的不一致是否是因为牺牲所起作用的不一致导致?以往研究并没有得到探讨。为此,从北京选取389对夫妻,采用夫妻独立作答的方式,对他们的婚姻承诺,牺牲行为和婚姻质量进行测查,以探讨婚姻承诺、牺牲与婚姻质量的关系,以及牺牲在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关系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丈夫对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的感知显著高于妻子;并且丈夫比妻子报告有更多的"行动服务"上的牺牲行为。(2)夫妻的婚姻承诺对自身牺牲频率和婚姻质量均有显著预测作用,同时妻子的婚姻承诺还对丈夫的婚姻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3)丈夫的牺牲频率在丈夫婚姻承诺对自身婚姻质量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同时,丈夫的牺牲频率也能显著预测妻子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妻子的牺牲频率在本身对双方的婚姻质量均无直接或间接的预测作用。说明丈夫的牺牲行为对婚姻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婚姻满意度是影响人们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夫妻恩爱又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已为实践所证明。国外有一些关于家庭婚姻的研究,其中有少数是有关老年婚姻的。我国近年来也有少数老年家庭和婚姻的调查,但关于老年婚姻满意度的尚未见到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1.参考国外有关调查表,试编适合我国情况的“婚姻满意度调查  相似文献   

9.
一粒一香     
正一次去吃日本料理,看到吃生鱼片很有讲究,先吃什么鱼,后吃什么鱼,口感是不一样的。而且我很好奇,生鱼片旁边会放一些姜片,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吃一块儿生鱼片后,再吃一片姜,目的是为了洗净口腔里的味道,这样再去吃下一块儿生鱼片,才能吃出味道来,否则很容易串味。后来上饭了,主人说:"我这饭特别好吃,是日本电饭煲蒸的。""这有什么特别的吗?"主人说:"这饭特别香。"当我端起饭来一看,就觉得那每一粒饭都那么  相似文献   

10.
阎小龙  张元林 《法音》2023,(2):6-14
<正>提婆达多与佛陀的故事,在佛教经典中记载较多。提婆达多(Devadatta),又译为“调达”“提婆达兜”“地婆达兜”“禘婆达多”等。《释迦谱》卷二记载:“调达,亦云提婆达多,齐云天热。以其生时人天心皆忽惊热,故因为名。”[1]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和斛饭王是兄弟,提婆达多是斛饭王之子,与阿难为兄弟,与释迦牟尼是堂兄弟关系。释迦牟尼和提婆达多的矛盾关系在佛经中多有记载,但众多的佛经中,对提婆达多的评述出现了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1.
学佛不是炒陈饭李正思头顿吃剩的饭,第二顿炒后虽可吃,毕竟不新鲜了,尤其在炎炎夏日,若无冰箱,难保不馊臭了!学佛亦如是,从世尊应化到电子时代的今天,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如果历代祖师个个都只会炒陈饭,那佛家这一钵于家饭陈到今天,该是怪味食品了!尤其在人欲...  相似文献   

12.
弘道 《天风》2019,(11)
<正>婚姻是最尊贵的事,是上帝所设立又合乎真道的事婚姻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美好礼物和祝福。幸福婚姻的关键是"二人成为一体",只有当"二人成为一体",才能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二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体呢?笔者认为幸福美满的婚姻需要有"四合"。一、志同道合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幸福婚姻的关键是要志同道合。就是夫妻双方要有共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房赢 《天风》2010,(12):68-68
<正>在繁忙的社会生活中,很少有人安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婚姻幸福的基础是什么。有些人认为婚姻幸福的基础莫过于有足够的金钱、有好的工作、有房子、有车子、有孩子……但稍加思考,我们就会知道,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的婚姻真正地幸福。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在精神哲学视域下深刻剖析了婚姻伦理关系,婚姻伦理本质在于夫妻双方个别性的人与婚姻伦理实体之间“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婚姻持存的精神基础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婚礼和一夫一妻制确证婚姻伦理的崇高与神圣.黑格尔对于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分析对解决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缔造“有精神”的婚姻,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柯国龙 《天风》2003,(6):44-44
婚姻乃人生一大事,但一些人对婚姻的严肃性不重视,对婚姻关系抱无所谓的态度,未婚先孕,未婚同居、婚外恋等现象屡有发生,结果使许多人受到伤害,落在痛苦之中,今天藉几处圣经来看看神所设立的婚姻的几个方面: 1、婚姻是神圣的、圣洁的 希伯来书13章4节说到婚姻是神圣的,因为是神所设立的,也是圣洁的,人人都要尊重婚姻的事,若不尊  相似文献   

16.
刘行 《天风》2006,(16):28-29
一、引言“‘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这是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精神吧”——作家张贤亮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可以说话,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世界上还有人没有饭吃,还有贫富差别,贵贱之分。“和谐”一词涵义非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婚姻是人生大事。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因此婚姻的含义不仅是指男女双方结合成为合法的夫妻,更是一件崇高和神圣的事情。基督教认为,上帝设立婚姻礼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使人得伴侣;二、养育下一代;三、培育敬虔的后裔;四、防止淫乱;五、使身心得满足。基督教的婚姻以两性相爱为基础,以一夫一妻为形式,以美满的家庭生活为内容。两性相爱是基督教婚姻的基础。两性在生理、心理、性情上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网络婚姻,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组建的婚姻。它有两种形态,一是双方通过网络结识并结合的婚姻;另一种是真实的婚姻以外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与一般的网恋不同的是,这种精神爱情具有排他性,就是说当事双方认定彼此就是自己的“红颜知己”或“青衫之交”,认定这种爱情能弥补真实婚姻所存在的种种不足。那么,网络婚姻到底是前卫呢,还是危险的情感“魔鬼游戏”,听听记者的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19.
略论现代中西婚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西的婚姻基础各有不同.中国的婚姻以生育为基础,西方的婚姻以性爱为基础,中国婚姻重家庭责任,西方婚姻重个人感情,两种婚姻模式各有利弊?它们应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是中国封建时代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产物,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亦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性欲即罪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歧视妇女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封建性糟粕。主张对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严肃慎重态度;强调对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女性珍视自己的贞操,则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道德精华。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优秀道德成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