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优秀,大学毕业找工作,却四处碰壁。面试了几十次,都以失败告终。朋友很不解,他成绩好,特长多,是个全才,可就是没有单位看上他。屡战屡败的他想弄个明白,在一次面试后,他大胆地问考官为什么自己会被淘汰。他得到的回答竟是:你会得太多。会得太多,竟成了他失败的原因。我想,你会得太多,恰好给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里,杰姆看起来象一个典型的容易成功的人。他不用费什么精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他的同学们一致推举他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读高年级时,许多公司到学校来纳贤,他选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 杰姆进了东海岸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销售部,最初干得不错。然而,不久,他就停滞不前了;于是,转到了一家小一些的公司,在那里他还是停滞不前。厌倦了销售,他开始尝试销售管理。同样的局面又一次出现了:最初受人欢迎,被当作是容易快速成功的人。但不久,他就像一个潮湿的爆竹没了生气。今天,他仍然在为一家公司卖保险,并时常纳闷…  相似文献   

3.
晓亮在学校里理应算是一名优秀的孩子,没有想到的是,他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原来,在家里,当晓亮取得一点成绩时,父亲总对他说:“别忘乎所以,某某比你强多了。”而当晓亮某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时,妈妈又骂他说:“你怎么这么没用,猪都比你聪明。”晓亮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不仅常用冷嘲热讽来贬低他。  相似文献   

4.
于浩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境贫寒,但自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独占鳌头,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高中毕业的于浩由于成绩优秀,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但必须自己负担高昂的学费,倔强的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去美国。  相似文献   

5.
高伟 《思维与智慧》2013,(18):16-17
每个人都是对自己最好的人。这是个毫无争议的原定理。我过去总是想用飞黄腾达的方式对自己示好。我想让自己优秀得出乎意料,巨有钱,巨有才,巨有地位,以便让别人对我刮目相看。我得把自己捯饬得巨有能耐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看电影的时候,银幕上的李连杰身手太不凡了,一个营的人和他过招他  相似文献   

6.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教师,因此,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的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使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你!!!     
自从进了中学,一个强烈的愿望便在大家内心萌发:证明自己已是个大人了。这愿望如此强烈,甚至你的一举一动都变了模样。你可以忍受着痛苦,故作悠然地看书;也可以强作镇定,与同学们谈笑风生;明明讨厌谁,却说好得不得了;心里想当班长,却学着别人故作谦虚推三让四。  相似文献   

8.
意雯 《天风》2017,(11):57-57
【中国经济网】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是一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他竟说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同学都用苹果手机,自己只有电话手表”,“成绩再好也没用,父母是穷鬼,有钱比成绩好重要多了”,“生不起二孩偏要生,对两个孩子都不负责”……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他的学分修得最少,但平均成绩仍无法维持在及格线。家长和老师为这个问题学生想了不少办法,效果却不明显。后来,他的母亲请一位心理学家帮忙。心理学家告诉她,她的孩子学科修少了,应该多修几门课,至少应该和其他学生修同样多的课程。母亲将信将疑,孩子比别人学得少都学不好,增加课程岂不是"雪上加霜"?在心理学家的一再要求下,母亲及其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  相似文献   

10.
父亲去世后,11岁的彼得·林奇不得不在上学之余去打工,以资助家里的开销。他在高尔夫球场谋得了一份捡球的差事。其他球童看到林奇长得瘦弱,都有意欺负他,让他专为那些球技差的球手服务。傻瓜都知道那些球技差的球手击球没准心,这样捡球就得多跑快跑,多费力。可林奇似乎没意识到这些,他总是毫无怨言地接受,大汗淋漓地满场奔跑。两年过去了,林奇成了球场资历最长的球童。让人意外的是,他总是把那些为优秀球手服务的机会留给其他球童,自己依旧专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不是个学习狂,但他的成绩却始终优秀,全国的物理数学竞赛都拿过奖项,不过他从不参加辅导和课外小灶,而是按自己的方式理解后制定计划学习。这一点,不只是让他的老师们欢喜,更让我这个妈妈为他在学习中领悟的东西而欣慰。他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规划,不会盲目下手,他做他喜欢的事,然后坚持到底。他把失败当成过程,却不会因此而退却不前,反而越挫越勇。  相似文献   

12.
单相思     
进大学时,刚听见一个沙哑的男声:幺么朝前坐呀,从此我就开始寻找这声音。他是美男子想当总统的。我佩服他,就因为他有一个比我高的入学成绩,还有同是南方的来历。 我找他,爱听他的声音,不顾人多,迎上前去,却发现他开始沉默。 我写信,问我的中  相似文献   

13.
于浩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境贫寒,但自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独占鳌头,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高中毕业的于浩由于成绩优秀,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但必须自己负担高昂的学费,倔强的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去美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于浩想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兼职工作。那天,在唐人街餐馆打工的他无意中得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招聘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工。他兴致勃勃地前去应聘,并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力压众多应聘者,最后一  相似文献   

14.
申亮是高中生.他学习一贯优秀,各科学习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十拿九稳,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雅号“秀才”。帮助同学,助人为乐同样是申亮的“强项”,特别是班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愿意找他帮忙.他毫无保留的给同学讲题、解题。为这经常放学回家很晚,从无怨言,还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相似文献   

15.
1、利用体态言语的模糊性行骗 在某市文化宫门口,一外地人买汽水,先问多少钱一瓶,小贩伸出3个指头。他喝了两瓶,掏出1元钱给小贩让他找钱时,他却让他再掏5元:“我这汽水从来就是3元一瓶,比舞厅的便宜一半还多!” 在某汽车站,刚下车的王某口渴得不得了,刚好在车站出口处不远有一个西瓜摊,且吃瓜的不多。问多少钱1斤,小贩伸出2个指头。小王以为是2角1斤,等吃完了3斤瓜,却被强行要了6元钱。小贩还恬不知耻,振据有词:“我那  相似文献   

16.
你并不聪明     
正那时,我以优秀的成绩从佩鲁贾大学毕业,维托老师带着我去见他的老朋友保罗,他拥有一家很大的贸易公司,维托先生希望我能进入那家公司工作。保罗先生在办公室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保罗先生似乎对我非常满意,他心情很好,说了很多他的行业经验。但我发现他的经验其实很有限,他对市场和管理比较内行,但是对生产并不精通,他所说的行业信息,在报纸上随处可见。我觉得我的才能比他强多了,所以每次在保罗先生说话时,我都会打断他,并  相似文献   

17.
人比人,气死人父亲看了儿子的成绩单后,怒气冲天.训斥道:“你是怎么搞的.又是一个不及格.真没出息。要知道.林肯像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门门成绩都是优秀。”儿子非常不服气,反唇相讥道:“要知道,爸爸,林肯像您这么大年纪的时候,早就是美国总统了.”给傻子让路有一天,歌德漫步在魏玛公园.下料在一条小径遇到了一个曾把他的所有作品都贬得一文不值的批评家。这条狭窄的过道只能通过一个人,他们面对面地站着。那个批评家十分傲慢,他头一昂,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我却让的.”歌德微笑着马上站到一边。情书中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京城有一家非常有名的中外合资公司,前往求职的人如过江之鲫,但其用人条件极为苛刻,有幸被录用的比例很小。那年,从某名牌高校毕业的他,非常渴望进入该公司。于是,他给公司总经理寄去一封短笺。很快他就被录用了,原来打动该公司老总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那特别的求职条件──请求随便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无论多苦多累,他只拿做同样工作的其他员工五分之四的薪水,但保证工作做得比别人还要优秀。进入公司后,他果然干得很出色,公司主动提出给他满薪,他却始终坚持最初的承诺,比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后来,因受…  相似文献   

19.
刘凌维 《天风》2018,(7):54-54
聚会结束走出教堂,我远远看到和我约好的俞姊妹在烈日下焦急地张望,她看起来比一年前见面时憔悴了许多。我们找了一个安静的茶舍坐下,她深深地叹了口气,讲起她的烦心事。俞姊妹的儿子,从小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去年考进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进入这所市重点高中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他,在新班级里只能处于中下游.  相似文献   

20.
心理导读:家长为孩子上大学花的钱越多,孩子的成绩越差!对大学的选择,不仅决定了一个学生进哪个大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或她进了大学后会怎么表现。这后一点,才是人生起步之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