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林  郑雪  王雁飞 《应用心理学》2008,14(3):249-254,268
以情感二维结构理论为基础,对Watson等(1988)编制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进行了修订。收集了几种主要的情感环丛模型中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项目后,用专家评定法剔除了不属于情绪描述词的项目,并用问卷法考察了这些情感体验的典型性,试测后确定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项目各9项构成最终量表。最后用自评、同伴评价和认知测量法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属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的PANAS中各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是情感幸福感有效和可靠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
3.
义务可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消极义务又可分为制度性消极义务和非制度性消极义务.制度性消极义务要求制度参与者捍卫正义制度,改革不正义制度.那些制定和参与了不正义制度,给他者带来了严重伤害,自己却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个人或群体,违背了制度性消极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不正义的制度给社会成员带来的伤害远大于个人间的侵犯,因而制度性消极义务具有更重要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一位青年朋友海侃,问他将来的打算,他笑答:用不着多想,顺其自然吧。又问他怎样才算“顺其自然”,告日: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听凭事物自由发展。万事可遇不可求,该是你的迟早会有,不属于你的费尽心机也白搭。  相似文献   

5.
群际接触研究中存在的“积极偏向”阻碍了对群际接触的全面认知, 因而, 近年来消极接触开始被纳入研究之列。当前的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研究以问卷法为主, 另外还涉及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实验法。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分别会提升和恶化群际关系, 群际情绪、群际信任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权威主义、亲密性起调节作用。在积极接触效应和消极接触效应的关系上, 存在不对称性检验和交互作用检验两种研究思路, 并均得到了实证研究证据的支持。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不同效价接触, 尤其是消极接触的泛化效应, 拓展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的效应范围, 完善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的作用机制, 并进一步探索影响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不对称性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鉴于以往研究未明确视觉工作记忆中特征捆绑是否需要注意资源,以及未考察积极加工条件下的特征捆绑等问题,本研究运用双任务干扰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在消极加工和积极加工条件下考察了联结客体的特征加工和特征捆绑,以及中央执行注意资源在特征捆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联结客体的特征加工不但存在双重存储机制,还存在双重操作机制,这一结果拓展了Wheeler和Treisman(2002)的特征捆绑理论;联结客体的特征捆绑可分为消极特征捆绑和积极特征捆绑两种类型,消极特征捆绑不需要中央执行注意资源的参与,而积极特征捆绑则需要中央执行注意资源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本对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消极心理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农民工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心理逐渐产生了仇视憎恶,保守自卑,游离飘忽,反叛叛逆等特征,这一系列消极心理现象促使农民工与城市的隔离,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王震  龙昱帆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123-1140
在领导力研究领域, 积极领导力通常被视为提升组织、团队和下属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 上述观点却不断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 积极领导力潜在的消极效应日益引起关注, 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前沿课题。从现有的41项实证研究来看:(1)在研究主题上, 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变革、授权、道德、包容和仁慈等行为导向和领导-下属交换等关系导向领导风格的消极效应, 涉及对下属、团队和领导自身三类主体的消极作用; (2)在分析视角上, 主要包括两大类——构建兼具“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模型和单纯只考虑某一领导风格潜在的“消极效应”, 前者可以细分为三类双刃剑效应和两类非线性效应; (3)在理论机制上, 积极领导风格的消极效应可以用社会认定、社会交换、精神分析、认知加工和资源相关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 (1)形成一个系统解释积极领导消极效应的整合性理论、框架或模型; (2)从领导类型、消极效应表现和作用机制方面进一步进行实证探讨; (3)挖掘积极领导消极效应的边界条件和破解因素, 为实践应用提供启示; (4)开展跨群体和针对特定群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文本表明康德在自由概念上区分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康德消极自由的基本内涵是意志的实践法则独立于经验质料的先天形式;而先验层面的分析则表明康德消极自由指的是独立于自然因果法则的自由因果性。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康德自由观念内在的融贯性和统一性。相比于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经验性本质,康德自由的先验特性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差异应在康德与伯林迥然不同的哲学背景之中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0.
童晖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40-242
中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冲击了德育效果,一直是一中学生德育中的难题。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德育中的消极逆反心理的特点,略及诱发中学生在德育中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中学生德育中的消极逆反心理的几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秦曼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316-1326
心理治疗消极后果是指由于心理治疗本身直接导致的来访者病情恶化。消极后果表现形式多样,对其测量应全面而仔细确证。消极后果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来访者中有人格病理诊断、人际功能障碍、他评病情严重、对治疗期望不正确和动机低下;治疗师缺乏共情、对来访者出现负性反移情、低估来访者病情和错误使用治疗技术;潜在有害疗法。对其预防包括治疗前对治疗师和疗法进行规范和治疗中采用聚焦来访者的研究减少消极后果发生率。最后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测量、研究单位选择和伦理等难题,未来研究应全面呈现研究数据、采用RCT研究确定消极后果发生率、用交互作用研究模式寻找消极后果影响因素以及对中介变量的研究探询消极后果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潞杰  张镇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8):1472-1483
积极交往和消极交往分别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 然而, 探讨消极交往的负面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研究主要涉及消极交往的类型(社会隔离、丧偶或离婚)、来源(配偶、子女或朋友)及强度, 并探讨感知评估、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婚姻、受教育水平等变量的调节作用。社会情感选择理论、优劣势整合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及镜中我理论在一定范围内对消极交往的负面作用做出了合理解释。采取“原谅”或“认知疏远”的应对策略能有效缓解消极交往的负面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及社会网络背景下消极交往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消极交往的理论研究和线上研究, 并关注相关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永不消极     
在一条昏暗偏僻的乡间小道上,一个推销员的汽车爆胎了。他想换上备用轮胎,但发现没带千斤顶。看见不远的一家农舍有灯光,他大喜,向农舍走去。但很快,他就思绪翻滚:"如果人家不开门……","如果他们没有千斤顶……","即使这个家伙有千斤顶,但他不借给我,又怎么办?"他越想越不安。农民打开门时,这个推销员竟直接给了他一拳,吼道:"把你那破千斤顶收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哈哈大笑,因为它嘲笑了典型的"自  相似文献   

14.
消极身体意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对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自我概念、情绪体验、体重控制策略、饮食失调和社会生活五个方面; 并且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BMI)、社会文化因素(父母、同伴和大众媒体)和心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完善青少年身体意象发展的理论模型; (2) 考察社交媒体等新兴因素的作用; (3) 阐明青少年在加工身体相关信息时的认知特点; (4) 推进中国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虞宏逸  戴宝云 《心理科学》2001,24(4):488-489
作文能力已成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作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欲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学习挫折所导致的消极行为表现是大学生继续学习的障碍,因此大学生学习挫折的研究是社会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学习挫折的消极表现进行逐类分析并提出对策来帮助大学生正视和克服学习挫折,从而顺利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的相似性是如何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中个体情绪判断的。相似性被划分为重遇刺激与过去刺激完全相同、表面相似及本质相似三种水平。结果表明:当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完全相同时,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多,其次是本质相似,表面相似情况下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少。本研究得出结论为消极刺激相似性会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的认知,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越相似幼儿的消极情绪越多。  相似文献   

18.
论积极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守法等同于服从,实际上这只是守法的消极层面,守法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包括维护法律、积极行使法定权利,信仰和尊重法律,即积极守法.然而当今社会守法行为普遍流于消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正义感在守法者方面的日益沦落.法律若想获得有效实现,必须依赖正义感来表达和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人的自虐往往胜于他虐。被别人打了一拳,可能打的人忘了,看到的人也忘了,自己却忘不了。一遍遍地回忆,就是一遍遍地把自己重新打过。也就是说,别人打了你一次,你打了自己无数次。无力去战胜别人,就无休止地折磨自己。这样的人往往懦弱。越是懦弱的人,越渴望英雄主义。只是,所有的英雄主义,不过是自我脑海中的风暴。  相似文献   

20.
刘爱书  年晶 《心理科学》2012,35(4):911-915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同伴提名法,考察小学4、5年级共503名儿童的消极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受欺负行为)、同伴接受和儿童忽视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忽视与退缩行为、受欺负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攻击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儿童忽视与同伴接受有显著负相关。忽视通过消极社会行为的两组中介变量作用于儿童的同伴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