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从古流传至今的这首打油诗,对黄官污吏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当然,诸多清官离任时留下了美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打油诗"就是"顺口溜",是民间普遍流行的语言游戏形式。之所以产生"歪趣"是因为它总是和诗歌的"正体"黏附捆绑在一起,因对比跌落而产生滑稽。当唐诗盛行到名篇佳句有口皆碑无人不诵的程度,打油诗就开始与其比附:或以相似的形式、全同的韵脚、雷同的语吻、摹拟的语境拉开架势,采取反其意、异其趣的审美追求,制造一种谐谑、智睿、滑稽的"丑美"效果。《万历野获编》载:"吾乙未同年中有失貂皮暖耳者,时严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6)
正又是一年儿童节,想到近几年看到的一些新闻,我不禁忧从心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天还要母亲半夜起床为他接尿;四年级的学生,对着没有剥壳的鸡蛋无从下手,只好不吃……早些年曾流传一首打油诗:"爷爷种地,父亲搬砖,母亲养猪,娃儿斗地主。"这虽有些偏颇,但同样也说明现今一些家庭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宁波有一位才女,过了28岁还没有找到如意郎君。爹妈催得紧,自己也着急,为此她想出了一个奇招,写了一首专门招亲的打油诗,发到网上。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应招者、对诗者、看热闹者,就来了一大片,弄得这位姑娘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为了介绍自己的招亲条件及相关情况,这首诗写得有点长,共40句。我从中摘录16句,供  相似文献   

5.
有两首打油诗。其一:“岳阳楼上一楼诗,尽是胡题与乱题。我也上前题几句,他年泥壁一齐泥。”据说这是湖南泪罗县诗人吴云台,在清朝末年游岳阳楼时题的。因为那时岳阳楼的四壁常被游人胡乱题诗,实在大煞风景,只得每一年泥刷一回。经吴云台这题诗以后,知趣的旅游者就再也不敢在岳阳楼上胡题乱题了。其二:“潼南有个李继棠,  相似文献   

6.
一曲“高山彝,水仲家,苗族住在石旮旮”的童谣道出了少数民族居住的险恶环境。“雾罩罩,高高山,一年四季把门关。顿顿吃的沙沙饭,脚杆烤起火斑斑”的打油诗,则是解放前少数民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彝族更是如此。解放后,彝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得到了翻身解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水涨船高,从同步水平看,彝族的生活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7.
话说打油诗     
正关于打油诗的来历,据说,唐代有一个叫张打油的人,平日喜欢做俗话诗。有一天,大雪纷飞,天地浑然一色,张打油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富于风趣、逗人发笑的诗,形象而又夸张地描绘出了雪中景物的特色。还有一次,也是天下大雪,张打油在一处官衙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这首诗前两向,  相似文献   

8.
时下,牢骚之多、怨气之大、怨声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那种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现象几乎随处可见。以前,牢骚、怨气似乎还仅限于“口头文学”,现在倒好,不少牢骚、怨气竟登大雅之堂——很多发泄牢骚、怨气的顺口溜、打油诗就刊登在报刊上,有的亦在党报党刊上流传,确实醒目。  相似文献   

9.
看山还是山     
正老树的画一看就生趣,那上面寥寥数笔、云淡风轻,画也简单、心也简单。那上面题的如打油诗一般的话读来可以轻简烦扰,削减欲望:"待到春风吹起,我扛花去看你。说尽千般不是,有意总在心里。"在画中那个连五官都省略了的长衫人看来,烦恼忧愁仿佛一杯浓酒,挥一挥衣袖便四大皆空,一切尽付风花雪月中。若不是有太多攀比,生活还算差强人意。有时候,付出与收获并不能成正比,应常劝自己持守一分淡定,把那得到的错过的失去的都随了清风,宠辱不惊。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2)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  相似文献   

11.
<正>"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90:12)在一所学校几何课的教室里有一首打油诗:"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了几何又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其实不然,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和图形性质的一门数学分科,在其理论中,每一个图形都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组成,而人生也蕴含着几何图形的点、线、面、体,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九种,每一个图形都富有人生哲理,投射出基督长阔高深之爱(参弗3:18;伯11:8-9;诗86:13)。保罗说:"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人写了一首讽刺说废话的打油诗:“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这首诗每一句都有三个地方重复。要是说成“孤僧归,掩柴扉;子时分,杜鹃啼”是何等干净利索。类似这种叠床架屋的语言现象,在现在一些出版物上也偶有所见。(1) 说起来,也许引人痴笑,早在我还没有见过海的时候,便对海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和憧憬。(《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第83页) 《现代汉语词典》释“憧憬”为“向往”(145页)。“憧憬”和“向往”虽然字面不同,却表示同一个概念,用在一起就显得重复,只要选用一个就行了。  相似文献   

13.
诗人的风景     
落满西风的古道,踽踽独行着一位诗人。忽然,他驻足不前,一处风景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风景可能是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株草,也可能是一只动物,一个人或是一段情。诗人触景生情,随口吟了一首诗。诗很快传遍了村野市井,妇孺皆知。从此,这处风景像是被人贴上了标签,名花有主。这处风景便成了诗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别人,是自己的根基、营养、启示、绿荫、港湾。关爱别人是一种美德,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团结别人是一种能力,借鉴别人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15.
人生哲思     
山上与山下 一个人爬到山顶,两手叉腰,极目远眺,目空一切;俯身鸟瞰,万物皆小。人在巅峰,最风光,所以最得意。最得意者,最易忘形、疯狂、傲视一切,不知天大还是他大。岂不知。到了山顶,也就意味着下山。人生整个似一步一步上山,然后一步一步下山。可以说上山路就是下山路,向山上走一步就意味着向下山的路逼近一步,缩短一步,人终归还要回到山下。因此,当人处于生命顶峰即在金钱和权力的欲望极度膨胀时,要高度小心。  相似文献   

16.
组合     
一根羽毛,也许太普通了,但一根一根组合起来,却是孔雀艳丽的彩屏,一缕丝线,或许太一般了,但一缕一缕组合起来,却是一匹光滑缤纷的绸缎;一截线条,也许太单调了,但一截一截组合起来,却是一幅美丽斑斓的画图;一个字,一个词,也许太平常了,但一经组合起来,却让多少人觉得芬芳盈口,余香满心,却令多少人笑之忘我,悲之落泪。  相似文献   

17.
夏末的时候,上午九点多钟,阳光明亮地洒下来,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朵一朵的白云安静地浮在蓝天上,这是一个无风的明媚的上午。我在客居的院子里的一口水缸里发现了一朵盛开的睡莲。在一片片绿叶的偎依衬托下,她娇艳地黄着,笼在一个静谧的梦境中。阳光洒进来,经过花与叶的酝酿,明暗相映,斑驳有致。刹那间,我感到了岁月的优雅、生活的安宁,一如水缸里这一朵深藏的美丽的睡莲。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成功,关键在一步,那一步上去了,一步就上天;那一步没上去,从此在地上。人生的失败,关键在一步,有一步错了,就会跌入低谷,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人,一只猎狗,成了一个庄园的主人。 两个月后,猎狗不吃不喝,很快瘦得像一具标本。有一天,一只觅食的苍鹰光临庄园,猎狗蹿起冲向苍鹰狂叫,这天,狗吃了许多东西。  相似文献   

20.
成败·选择     
一人,已到中年,一事无成。一日,他请教一位智者。“你说,你试做过很多事,从事过很多工作,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智者问。“我想,是不是我的每次选择,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是错误的选择,导致了错误的结果。”中年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