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佛教文化》2013,(4):2-2
偶然在一本杂志中翻阅到一篇散文,时人点评说“有禅意”。文章读来颇有几分兴趣。然,对于佛,她暂且不算我之信仰,从来未曾深究。然而终于迎来一次机会,让我体会到何为禅。从灵山大佛东行数百米,便是新落成的灵山精舍。虽然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所谓的修身养性,但这一过程,却是一种修心。  相似文献   

2.
谢劲松 《天风》2003,(8):24-25
满足如同一个完美的符合数学定义的圆 人们一生都在做事,但并不是每件事都有明确的工价。  相似文献   

3.
正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  相似文献   

4.
0.8哲学     
"0.8哲学"是开始悄悄流行的新词汇。"0.8"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凡事不求完美,但求八分好。从小到大,我们被要求做每件事都必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事实上,"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包袱越重,出错的概率相应也较高。一个人若永远处于神经被绷至极限的高度紧张  相似文献   

5.
清贫如水     
顾大卫 《天风》2002,(5):21
最近我看了一本日本学者中野孝次的作品“清贫思想”。他所倡导的以“清贫为美”的思想,虽不合现今的消费思潮和理念,却引起了我的共鸣。他身居草庵,倾听外面的雨声,悠闲自得。这种对清贫的追求与心境令人憧憬不已。何为富足?何为贫穷?书中曰:“知足,虽贫亦可称富;有财而多欲,则可称为贫。”所以贫富之区别,并非金钱之多少。  相似文献   

6.
苦衷     
在下苦衷,性格内向,且不善倾诉。——苦涩朝心底深埋。——落牙往肚里强咽。——眼泪向肺腑倒流。如许的痛楚或难处,我都隐忍着,掩藏着,但人们还是看得出:我有我难言的苦衷。世俗之人,对我不是投以廉价的同情,便是抛掷居高临下的  相似文献   

7.
大小多少     
这是每一个人在小学时都要学到的四个字。前些天,我在一个博客上看到一幅书法作品,写的就是这四个字。书者在注解里说“大小多少。何为大?何为小?自大不大,知小不小。啥叫多?啥叫少?知足便多,贪得永少”,四字虽然简单,作者却赋予了它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8.
苦衷     
在下苦衷,性格内向,且不善倾诉。 ——苦涩朝心底深埋。 ——落牙往肚里强咽。 ——眼泪向肺腑倒流。 如许的痛楚或难处,我都隐忍着,掩藏着,但人们还是看得出:我有我难言的苦衷。世俗之人,对我不是投以廉价的同情,便是抛掷居高临下的怜悯。我,并不感念。  相似文献   

9.
苦衷     
在下苦衷,性格内向,且不善倾诉。 ——苦涩朝心底深埋。 ——落牙往肚里强咽。 ——眼泪向肺腑倒流。 如许的痛楚或难处,我都隐忍着,掩藏着,但人们还是看得出:我有我难言的苦衷。世俗之人,对我不是投以廉价的同情,便是抛掷居高临下的怜悯。我,并不感念。  相似文献   

10.
大小多少     
这是每一个人在小学时都要学到的四个字。前些天,我在一个博客上看到一幅书法作品,写的就是这四个字。书者在注解里说"大小多少。何为大?何为小?自大不大,知小不小。啥叫多?啥叫少?知足便多,贪得永少",四字虽然简单,作者却赋予了它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1.
杨兴品 《天风》2004,(7):39-39
如果一个人曾经拥有你的同在,那么,你的离去将是他最大的痛苦。但是,如果一个人曾经被你离弃,那么,你的同在便是他最大的安慰。 我不敢说,祈求的时候你不应允,寻找的时候你不显现,叩门的时候你不开门,但是,我的心的确为此而伤痛。因为你明明让我感知你的真实,但我祈祷的时候,你却好像掩耳未听,你明明向我显现,但我欣然就近时,你却仿佛踪影顿失,你明明让我渴想你,但待我举起双手时,你却似乎远在天边。  相似文献   

12.
正何为儒学之真精神?或曰何为孔子之真精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就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人们所批判的孔子只是"假孔子",而"真孔子"的面目已被历史所遮蔽。于是,他发誓要恢复孔子儒家的本来面目——"孔子之真非我出头倡导,可有哪个出头?"现在的情况当然已非昔比,"复新儒学"成为儒学研究的潮流。但对孔子、儒学的解读和观点却五花八门,其中又有所谓"汉学主义",用西学来解读中国传统儒学,弄得孔子和儒学面目全非,也出现了真孔子、假孔子还是洋孔子的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儒学之真精神"的问题。这对于儒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13.
奶茶的等待     
他,一个有着阳光笑容的男孩。她,一个喜欢悲剧的女孩。他对每件事都充满激情,执着而有认真。她总喜欢在纸上涂鸦,多愁善感。  相似文献   

14.
现代儒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儒商”是近几年来谈论比较热的一个话题。但何为儒商?现代儒商的概念应如何界定?现代儒商的风范及产生的过程、发展的趋势如何?现代儒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又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现代儒商的界定何为“儒商”?儒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一种好心态     
正斯诺克达人奥沙利文告诉记者:"我做的每件事都像是额外的奖赏——我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证明什么,这是一种好的心态。"诗人赵楚《在成都——给柏桦》一诗中有这样几句:"诗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是如何扮演好德高望重/是如何悄悄享受成熟而不害羞。"翻来覆去地向人证明自己,实在是很辛苦的事。可悲的是,我们每个人几乎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自略微懂事开始,就不停地证明"我行""我比你行",直到老了,有人激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还要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文艺创造,扩大到一切美的创造,要使人产生美感,不仅要形式美,能吸引人,感染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内容美,思想感情美,精神境界美,而且要这种内容美和形式美统一和谐,水乳交融,溶合为有机统一的整体,难分何为内容,何为形式,何为技巧,何为材料。而且还不能满足于能使人产生美感,还要进一步加强美感的"五度",这就给一切美的创造者提出了更高的、更深的、更强的,也是更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美育何为     
一、审美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从古到今,我们有不少的美学家,也有不少的美育家,但对"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他们没能讲清楚,反而是越讲人们越糊涂了.为什么?这就在于他们总是离开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谈论美,谈论美育,没有看到美乃至美育在根本上都以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为前提,没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美乃至美育都不存在.美乃至美育问题,实际上都与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密切相关!为改变此一局面,真正弄清"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本质问题,从人的"做人"谈起.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弄清人生何为,无疑是揭示"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的唯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8.
珍惜拥有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将杯子伸向耶稣,求主随意倾注,无论半杯还是一杯,从主便是祝福。”“从主便是祝福”,当一个基督徒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信仰面对生活。他就会以豁然的胸怀,不再在意自己杯子的大小、杯子的贵贱、杯子的多少、而只以喜悦的心情珍惜拥有,因为他已懂得“从主便是祝福”。  相似文献   

19.
胡凯明 《天风》2004,(4):26-27
“向善与诚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应的道德理念,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基督教圣经称为“良善与信实”,其道理是相通的,那么何为“向善”又何为“诚信”。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12)
<正>问:我俩是多年前在教会慕道班认识的,经相恋不久成婚。婚后我们靠主力量各自分工、共同奋斗,而今,不到十年便拥有名车、豪宅,加一个漂亮的女儿。在人们的眼中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可是丈夫变了,他嫌我老,骂我笨,说我不会打扮,对家庭经济没贡献。一气之下,我与他分房而睡,每天不是冷战,便是吵架,有时我比他还凶。我曾多次想到离婚,但为了孩子又不忍心。我现在很少去教会,因为觉得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