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克礼译《圣训经》中有这样一则圣训:埃及王赠给穆圣医生、佣人、蜂蜜和骡子,除医生外一一接受之。穆圣说:“我们无需医生,因为我们不饥不食,食不求饱。”   我们所引的这则圣训,流传于公元 632年前的阿拉伯半岛穆斯林公社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但它对后来穆斯林的饮食养生,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3世纪初,古波斯的“诗圣”萨迪在他的《真境花园》中,写了一个与上述圣训相类似的故事:波斯的一个国王给穆圣派去一位高明的医生,他在阿拉伯住了好几年,却没有人向他求医问药。一天,他来到穆圣面前说:“我受…  相似文献   

2.
正认识心灵和他的兵马七你应该知道,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自我就像一座城,双手、双脚和所有肢体是城市的农场,欲望是其中官吏,愤怒是其中的军队,心灵是它的国王,理智是它的宰相。国王为了国土安宁、国家安定而管理他们。因为官吏,即欲望,善于撒谎、区分和混淆;而军队,即愤怒,则是恶毒的、好勇斗狠。如果国王任由他们依从天性而  相似文献   

3.
陈恩准 《天风》2012,(4):18-20
但以理,他原是犹大王室贵族,年轻时国家沦亡,被俘虏到巴比伦,被巴比伦王选中,在王宫里学习各样的知识,三年期满后被巴比伦王看中,留在身边,之后成为巴比伦宰相。  相似文献   

4.
曾前有个国王,梦见有人拔掉了他所有的牙齿。醒后,让丞相为他解梦。丞相直言不讳:“这个梦预示着陛下的全家将比陛下先死。”国王听了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丞相押入大牢。国王又叫阿凡提为他解梦,阿凡提说:“陛下所做的梦预示着陛下将比你所有的家人都长寿』”。国王听了非常高兴,重赏了阿凡提。其实两个人所说的语意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语言委婉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很早以前,有个国王游兴大发,带着女儿乘船出海游玩。突然天色骤变,狂风怒吼,海浪冲天,一下子把他们的船刮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他们向别人述说自己的身份及不幸遭遇,竟没人相信,甚至遭到耻笑。这位国王没有一分钱,只好去找活路,别人问他有什么技艺,他只是一个国王,没有一技之长。没办法,为了生存,只好给人家放牧,成了牧羊老人。过了几年,当地国王的王子出外打猎,碰巧遇上了牧羊老人的女儿,他被眼前的姑娘迷住了,发誓要娶她为妻。国王无可奈何,只好委派一名大臣去找牧羊老人提亲。不料,牧羊老人非但不震惊,反倒问:“王…  相似文献   

6.
乞丐国王     
赵荣霞 《天风》2010,(3):57-57
曾经有一个爱尔兰国王,因为没有儿子,就派人在全国张贴公告。公告中说,他要选一位青年男子做王子,将来接替他做国王,不管他是穷还是富,只要他具备两个条件:一、他必须爱上帝,二、他必须热爱自己的同胞。  相似文献   

7.
巴德尔簡历也门王国王太子、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和国防大臣塞弗·伊斯兰·穆罕默德·巴德尔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請,到我国进行友好訪問。中国人民衷心欢迎这位来自紅海之滨的王国的客人。巴德尔是也门王国王艾哈迈德的长子,他生于1926年,在本国受教育。后来担任了菏台达省的省长。1955年4月,在帝国主义的策动下,以原任外交大臣埃米尔·阿卜杜拉为首的一群野心家,在也門发动了政变。他們软禁了艾哈迈德国王,企图强迫他退位,当时,王太子巴德尔集合和率領了八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原来是光着脚走路的,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有一个人让人穿上了鞋子。某个国王自认为自己的国家很强大,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一天,国王去乡下玩耍,本来心情很不错的,但是乡下的路实在太难走了,还有一些荆棘把国王的脚扎破了。国王非常生气,叫来宰相,说:"我们这么强大的国家,难道就不能把所有的路都铺上东西吗?比如有的路可以铺上牛皮,有的路可以铺上锦缎,有些路哪怕铺上一些粗布也好走一些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一个理发师为宰相理发,一不小心把眉毛给刮掉了。这还了得!理发师情急生智,只见他收起刮刀,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宰相不解地问:“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何意?”“人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宰相的肚皮不大啊,怎能撑船?”理发师说。宰相听了哈哈大笑:“那是说宰相的气量大。对一  相似文献   

10.
不知不觉中,查理现在已不再是孤单脆弱的人了;这个懂得什么是希望的小女孩已经给他增添了一分勇气。他决不会有很大作为的,却还能够去从事法兰西有待于他的事业-加冕为王。我们将看到不久以后他就将她忘掉,他仅仅把她当作一件工具而已。贵族们、士兵们开始相信她了。贞德从人众中辨认出查理,认他为王,而且她还要从英国人手中把法兰西夺回来呢!就连多芬吧,他的话音已经变得清楚有力,目光也不廻避人了。大家都很惊奇;他有了命令,人们就遵行。於是他才觉得自己真是国王了。不过他内心深处却依然如故,在我们看去,他只不过象一个训练有素的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爱他的儿子甚于世上所有的东西。但是这位王子并不快乐,不论国王用什么方式逗他高兴,他还是一天一天地悲伤下去。这个年轻人似乎因此而一天天的枯萎下去,但是他也说不出有什么地方不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国王因为这件事变得很绝望,他从世界各地找来最有学问的医生、哲学家、教授到宫里来看王子的病情。这些智者在看过王子后聚集在一起讨论,然后向国王说道:“国王陛下,我们已经做过研究,也彼此讨论,现在我们就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得找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永远快乐的人,然后用王子的内衣来交换他身上穿的内衣。”第二天,国王…  相似文献   

12.
这是件好事     
从前,有个非洲国家的国王,他非常信任自己手下的一位充满智慧的大臣。这位大臣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说:“这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一位国王巡幸天下。有一天,当他疲惫不堪地路过一个陌生村庄时,疲劳已极的他非常渴望能用水洗一洗劳顿麻木的双脚,这时一位端庄秀丽的女子便从一口井里为国王汲上一盆水。温热的水,顿减他旅途的困乏,让国王心里感到异常舒服。国王趁势又要水洗一把脸,女子同样还是从这口井里为他汲取厂另一  相似文献   

14.
为神作见证     
颜敏 《天风》2002,(4):12-13
在先知以利沙的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亚兰王的元帅乃缦因生了大麻风病,医治无门,故听从了一个小婢女的意见,准备去亚兰国的附庸国——以色列国求医。为此,亚兰国王特别写信给以色列国王,命令以色列国王医治乃缦。当以色列国王一看到信,因为知道这种病根本无法医治,在当时是绝症,所以极其恐惧,撕裂衣服,害怕亚兰国因此找藉口而攻击他。就在这个情形之下,先知以利沙站出来说话:  相似文献   

15.
我们翻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详细阅读,就会发现王个目标:适应时代、教制改革、合一运动(普世教会),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都与适应社会有关。在耶稣传播福音时,就做到了与社会相适应,他来是为了拯救普世,教会就是他拯救普世的圣事和工具。就大公性而言,因为他的使命和性质,是不受文化、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教会牧职宪章》中说:“教会的使命和性质是传播福音,分施救恩。”教会就应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在宗徒时代,保禄宗徒就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典范,在《格林多前书》第九章第十九至二十二节说:‘俄原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  相似文献   

16.
正王雱,字元泽,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儿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者。他幼年聪敏善辩,其一生著有《论语解》《老子训传》等数十卷,与他的两个叔叔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为北宋时期的"临川三王"。在王雱幼时,有一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子和一头鹿,并将那两只动物放到一起关在笼子中。客人因早听说王安石的儿子很聪明,所以,他打算考一考这个年幼的孩子。于是,客  相似文献   

17.
传说,阿凡提经常捉弄欺压穷人的人,就连国王也不例外。这使国王非常生气,于是国王想借机除掉他。他找了一个理由,把阿凡提抓到宫里。在处死阿凡提前,国王让人分别在两个纸片上各写上一个“死”字,团成纸团,放到匣子中。然后国王惺惺惺地对阿凡提说:“尊敬的阿凡提,看在真主的面上,让你碰碰生死的运气。匣子里有写着‘生’或者‘死’两个阄,你可以任意摸出一个。摸出‘生’就放掉你,摸出‘死’就绞死你。清你动手吧!”国王“嘿”“嘿”奸笑着,觉得既表现了自己的仁慈,又达到了置阿凡提于死地的目的,不由洋洋自得。阿凡提敏锐…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选择     
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在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的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年金。有了一份国王赐予的年金,就等于有了一份有保障的固定收入,这对于居无定所,入不敷出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的恩赐,可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听一听他在《忏悔录》里所陈述的理由吧:“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会加到我身上的那付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一接受这笔年金,我就只得阿谀逢迎,或者噤若寒蝉了。”中国有句俗语:“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食人俸禄,就要为人谋事。卢梭拒绝了国王,注定还要过漂泊不定的生活,但却保持了精神的独立和自由,这是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者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快乐是什么     
从前有一个生活殷实的村夫,他拥有良田千顷,稻谷万担,但他仍不满足,觉得自己还不富有,也不快乐。他想,国王是天下最富有和最快乐的,自己为什么不去当一当国王,好好享受一番呢?  相似文献   

20.
北宋仁宗时,吕夷简为宰相,王曾为副宰相。当时,范仲淹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因为喜欢仗义执言,被吕夷简一贬再贬,两人的梁子就此结下了。在范仲淹看来,吕夷简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只有扳倒他,才能还大宋朗朗乾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