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道教的"存想"与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修炼中的"存想"与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作为想象的两种类型,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也存在着一些相通、相似之处.本文就两种想象所要实现的目的、想象的方式、想象的内容、想象产生的源泉、想象给主体带来的自由等等方面的不同加以比较.同时指出两者存在的一些相似之处,认为"存想"具有着"审美想象"的因子,二者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李莉 《美与时代》2007,(8):93-94
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展示表演者才华和技艺的平台,更是一门充满着想象的艺术.想象构成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生命之源,想象为乐谱语言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声乐表演的再创造离不开想象.因此,声乐表演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构筑审美乌托邦的根本途径——论马尔库塞的"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勇 《现代哲学》2008,(3):43-49
马尔库塞关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和根本意图,是通过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革命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发挥了巨大作用.想象具有异在性,是建立新感性的基础和动力.作为艺术活动基本思维方式的想象,构筑了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的两种乌托邦.简言之,想象在审美世界中的自由驰骋,成为人实现自我解放的动力,也是构筑审美鸟托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智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想象力的训练不仅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预见性也有一定的意义.想象力犹如船上的风帆,教师的责任是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前进.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对某种对象的描述在自己头脑中再造对符合该对象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是在没有现成的描述或图样作依据,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的形象.下面分别浅谈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经常发现,心理学关于想象的分类难以说明一些想象活动的归属。例如.我们收听一部刚出版的小说的播讲,头脑中形成的有关人物和情境的形象,是无意想象还是有意想象?按一般的分法,它是再造想象,归属有意想象。但从有无预定目的看,又属无意想象。再如梦,普遍认为它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但又常讲人在梦境中可以解决问题,象凯库勒解决苯分子结构式、门捷列夫解决元素周期表等,这种创造性的想象活动一般划归有意想象。幻想既然说它是特殊的创造想象,自然属有意想象的范畴,但梦境中的大量形象,人们并不怀疑它具有幻想性。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6.
董云志 《美与时代》2005,(12):36-37
在图形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图形创造是由想象产生,敢于打破常规,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试图从想象的丰富性和特点来比较想象的年龄差异。被试共45例,分三个年龄组(少年、青年和老年),每组15例(男8、女7)。测试材料为抽象直线图形和Droodles.结果表明:①对图想象的总数随增龄而减少;②不同年龄组想象的内容有不同倾向;③对图形想象的种类和新颖性随增龄而减少;④老年组想象的整体性明显低于青年组和少年组,后两组相接近。可见,少年具有想象丰富、活跃和新颖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应予重视,并加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手风琴演奏者对音乐的感知是由音乐作品结构中诸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音的性质、旋律、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音响感知材料和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及乐曲背景.听觉意象来自作品因素感知,是想象的基础和创造力的出发点.而想象则是表现音乐的桥梁,手风琴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只有通过创造性想象等系列心理活动才能较完美地从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来源记忆研究大多以词汇和图形等为实验材料,意义丰富的声音材料尚未涉及.本实验采用中国情感数据声音系统的声音为材料,分析了情绪效价、编码和测验阶段的刺激呈现方式等对区分听觉和想象两种不同来源的现实性监控的影响.实验含编码和测验两阶段,编码任务是听声音或根据提供的文字想象声音,并判断刺激的情绪效价;测验阶段则要求被试听声音或根据文字想象声音,并做出“听过”、“想象过”或“新项目”的三项选择判断.结果显示,想象刺激低于听觉形式获得刺激的提取成绩;情绪效价显著影响听过项目的提取绩效;编码与测验刺激呈现方式匹配条件的来源监控成绩较高;恐惧刺激的判断快于厌恶刺激.上述结果表明: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提取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情绪效价对区分上述两种任务的现实性监控具有调节作用,编码与提取刺激呈现方式匹配与否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明显,恐惧刺激的加工相对优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想象接触干预方法对个体接纳男同性恋群体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两个系列实验,分别进行一般想象接触情境干预和助人想象接触情境干预,将240名大学生(实验1为124名,实验2为116名)分为想象接触组和对照组,想象接触干预实验后,测量被试对男同性恋群体的态度。结论:1、一般想象接触情境中,想象接触组被试在男同性恋态度上的得分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助人想象接触情境中,想象接触组被试对男同性恋态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在助人想象接触干预实验中,群际焦虑在想象接触对男同性恋群体态度的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体对男同性恋者进行的助人想象接触,能有效缓解个体对接触男同性恋时的群际焦虑,从而改善外群体对同性恋群体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1.
意境,指作者在积聚情感时,借助自然、生活景致,通过诱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从而达到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衡量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又是情与景的交融和形与神的奇妙结合后的一幅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意境创造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一个由"表象"到"意象"再到"意境"的审美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自然和平常的心灵能力,且自然想象品种丰富,似乎是相互异质的。有哲学家认为,通过想象可以获得哲学知识。但哲学认知需要何种想象?胡塞尔构建了纯粹想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想象变更的方法,以获得关于概念或本质的知识。本文从意识活动和想象对象方面阐明纯粹想象的一般结构,以及与想象性的自我与世界的关联。纯粹想象具有纯粹性、自由主动性以及直观性等特征。此外,本文还回应了关于结构和特征刻画的相关争论。胡塞尔设计了想象增强的方法以超越现实的世界,达到可能对象空间深远的区域,检视某类事物可能事例的稳固特征,揭示其本质结构。这种增强方法显示哲学研究的主体间性维度。  相似文献   

13.
萨特将想象理解为意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在对象一侧,想象物是当前不在场,甚至根本不存在之物本身的直观显现;在意识一侧,想象意识参与想象物的构建,具有自发性特征。在把握了想象活动之独特性的基础上,萨特将其所涉及的范围从通常所理解的幻想拓展到借助物理影像来实现的想象活动这两大类。在汉语的语境中,我们往往在较为狭隘的幻想的含义上来理解想象,但曾经出现过的有关"‘想象’还是‘想像’?"的争论也体现出我们在对于想象对象问题的理解上与萨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合理预期和想象未来事件或场景, 有利于个体做出适应性反应, 促进生存与发展。近年来, 研究者对想象未来的认知加工成分和神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想象未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我们首先概述了想象未来实验常用的思维采样范式和词语-线索范式, 接着介绍了想象未来的自我参照加工、心理场景构建等认知加工成分。此外, 特别介绍了想象未来的默认网络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大尺度脑网络, 并进一步提出了想象未来的脑网络研究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从想象未来的动态脑网络、复杂脑网络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角度入手, 深入探究想象未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1——2年级儿童在听觉和视觉处理方式与策略训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图片语句记忆测验来决定控制处理方式并评价其训练效果.首先在听觉或视觉干扰后出示图片任务,如果儿童更多受视觉干扰而分散精力,则被归为视觉处理者,而受听觉干扰而分散精力的儿童则被归为听觉处理者.将这两类儿童分至三种不同的情境之中:以想象的方式把呈现的图片组成整涔来进行记忆的内部想象策略组、以语言的形式来记忆图片的句子策略组和控制组.研究结果发现,运用句子策路对于听觉和视觉分析者来说都是有效的,而内部想象策略只对听觉分析者有效.  相似文献   

16.
你怎样选择     
请想象你自己带上花20元买的电影票去看电影.入场时,你发现电影票给丢失了.您愿意再花20元买张电影票吗?多数人的选择是:不愿意.现在再想象你去看同一部电影,还没有买票.入场前,你发现丢失了20元现金.这时,你是否还愿意买张电影票呢?多数人的选择是愿意.其实,这两种情况在客观上都是相同的.之所以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是因为同样的损失会被记入不  相似文献   

17.
尼罗河之旅     
雪晴 《美与时代》2003,(4):16-19
行走在城市与乡野的边际,MARYMA DESIGN赋予时装更多的想象空间.现代与传统、时尚与理性的急骤转变都成为个性唯美的显现.  相似文献   

18.
黄旺 《现代哲学》2013,(4):83-89
胡塞尔的想象理论上承批判哲学,下启解释学。康德体系中矛盾、摇摆的先验想象力,被胡塞尔在下降和上升两个方向上加以彻底化。这种彻底化一方面把先验想象力带到了它的原初本真状态,即作为内时间的原初被动综合,因而开启了解释学的想象力学说;一方面又在笛卡尔式的反思动机中窒息了先验想象。作为自由想象的本质直观方法,正是这种双重性的典型表现。因此本质直观是经过了特殊的经验想象折射的先验想象,是一种派生的先验想象、伪生产性想象。  相似文献   

19.
摘要 为了考察预期想象对不同拖延水平个体拖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选取高拖延被试和低拖延被试,要求被试在进行模拟现实的拖延任务之前分别对任务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预期想象,比较不同拖延水平的被试在预期想象作用下拖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两组被试中,相比于无想象条件下的拖延行为,对任务过程的预期想象增强拖延行为,对任务结果的预期想象削弱拖延行为;(2)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所引发的情绪与拖延行为的变化相关显著。这说明情绪和预期想象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操纵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可以有效干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20.
高定国  肖晓云 《心理科学》2005,28(3):619-625
摘要 为了考察预期想象对不同拖延水平个体拖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选取高拖延被试和低拖延被试,要求被试在进行模拟现实的拖延任务之前分别对任务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预期想象,比较不同拖延水平的被试在预期想象作用下拖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两组被试中,相比于无想象条件下的拖延行为,对任务过程的预期想象增强拖延行为,对任务结果的预期想象削弱拖延行为;(2)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所引发的情绪与拖延行为的变化相关显著。这说明情绪和预期想象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操纵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可以有效干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