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五台山塔院寺大慈延寿宝殿的左前方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大白塔。大白塔,原名佛舍利塔,建于方形塔台上,塔台围长八十三点三米,四周筑以碑垣,碑垣四角建有四个六角单檐攒尖角亭。塔台上面置有八角形的塔基,塔基周匝单檐挑角围廊,廊内装有写着“唵嘛呢叭(口弥)吽”六字真言的百零八个绿色铁皮转轮藏。塔基上是二重八角束腰须弥座,承托着状如藻瓶的高大塔身。再上  相似文献   

2.
六字真言即“嘛呢叭咪”,它是在雪域高原最常听到的一句祈祷词。千百年来,伴随着雪山白云生生不息的藏族人民把对人生、命运及未来的祈盼都融入到这一简单凝重的音节之中。六字真言,被一代又一代藏族人诵咏。劳作之时、闲暇之际,不论游牧于荒原,还是置身于闹市,人们都习惯于用“嘛呢叭咪”来祈求健康长寿、祛病消灾、启迪心境、净化灵魂。诵念六字真言更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用来求得圆满功德和超脱的途径。然而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会让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坚信诵咏“嘛呢叭咪”有如此神奇的效用呢?藏传佛教认为,佛和菩萨具有度化众生的能…  相似文献   

3.
佛寺平面布局的变迁,同佛教徒礼拜对象的转移有密切关系。从印度佛教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佛教的礼拜对象发生过三次转变,即礼拜象征物、礼拜塔、礼拜佛像。起初佛弟子以塔、菩提树、佛座、法轮、佛足迹、佛钵、佛衣以及三宝标志等物作为礼拜的对象(塔表涅槃、菩提树表成道、佛座表降魔、法轮表说法……)。释迦逝世后,各地纷纷立塔  相似文献   

4.
每个信仰宗教的人,都是通过祈祷来实现自己信仰的。祈祷既可以表达对佛、菩萨和护法等神的虔诚颂祝,也可以申诉自己的诉求而恳请神佛赐予佑护和救援。藏传佛教的祈祷礼仪恐怕是各类宗教中最为奇特和最为多彩的,其祈祷礼仪主要有:一、念诵六字真言。“嗅嘛呢叭咪晔”是藏传佛教最著名、最神圣而又最普通的祈祷咒语,来自印度梵文的音译,涵盖了大乘佛教的全部伦理观念和追求目标。其怫教含意为:懊,代表佛部心;嘛呢,代表宝部心;叭咪,代表莲花部心2眸,代表金刚部心。合佛教四部心而成为如莲花般清净不染的佛祖事业。如果按梵文含意…  相似文献   

5.
佛教的象征     
《法音》1992,(7)
世界客大宗教都有各自象征性器物或符号,用以表达其中心思想。佛教所使用的象征也颇多。佛陀足迹、莲座和法轮等,是最早被用子象征佛陀的一些符号和图案。从现存印度的山奇(Sanchi)大塔浮雕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佛教艺术家并不直接描绘  相似文献   

6.
李洪志是打着气功旗号起家的,名称开始叫“法轮功”,但他说他传的是“法轮佛法”。他的“法轮佛法”“不是低层次祛病健身的气功”,也“不是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世界上一切学说中最玄奥、超常的科学”。为了与气功与宗教相区别,李洪志经常使用“法轮佛法”、“法轮大法”、“法轮修炼大法”、“法轮佛法大圆满法”、“宇宙根本大法”等名称,他的书也多以“法  相似文献   

7.
智慧法轮     
主持寄语 《智慧法轮》从92年第1期开始,已经频频讲述了佛教的智慧。每回转法轮之时,我都很注意认真去“听”(实则当然是读),因为我觉得这个专栏的文章都相当不错,短小精辟,要言不繁。从这一期起,我从热心读者变成了主持人,那么,我该给大家奉献一份什么见面礼呢? 正在踌躇之际。  相似文献   

8.
话说佛塔     
佛塔,简称塔,起源于印度.梵语音译“车堵波”(StuPa)或浮图、浮屠、佛图,意译为方坟、圆家、灵庙、高显处等。早期主要用于收藏舍利.后亦用于收藏经卷、佛像、法器.庄严佛寺。中国原本无塔,故汉语中的“塔”字,是魏晋译经时,按既象形又表意近音的规则新造的。传说佛祖释迎牟尼的弟子曾问佛陀,怎样做才能表示弟子们对他的忠心和虔诚。佛陀听后,将身上披的方袍平铺于地,再将化缘钵倒扣在袍上,然后把锡杖竖立在覆钵上——这便是塔的雏形。释迎牟尼圆寂后.弟子们按照他的暗示,建了八座塔供养其舍利,并作礼拜之用,以表示自己…  相似文献   

9.
佛塔点滴     
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塔是个后起之秀。周秦之世,塔字还不见经传。直到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塔才作为佛教的三大建筑(石窟、寺院、佛塔)之一在我国兴建盛行。塔,梵语浮图,初为供奉释迦牟尼佛遗骨——舍利而建。原型由方形塔基、形状类似覆钵的塔身和尖顶(刹)三部分组成,很象先秦时期的坟墓,有砖、木、石、铁等结构。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师在印度浮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早已盛行的  相似文献   

10.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3):22-23
甲:今天的谈话除我之外还有另一位朋友(指丙)行吗?乙:行啊!一块谈嘛!甲:我俩的看法可是有矛盾的,看你怎么说了。乙:(笑)有啥说啥呗。甲:好!我们的话题来自贵刊谢慈悲先生的《客行悲故乡》,我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担忧、悲哀,可是地(指丙)却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丙:本来嘛5物质文明总是要发展的,难道我们能永远厮守在山野之中么?山川早晚要被高楼大厦代替的。谢慈悲先生自己不是也到了北京么?他还有外婆家的回忆怀念。他的孩子是说什么也不会愿意回到他父亲所怀念的故乡去生活的甲:难道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青山绿水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塔,是随着印度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和改造外来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楚文为stupa,音译为堵波,原义为“坟”、“圆冢”,起源于印度,是保存和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用的建筑物;另一种无“舍利”的塔称支提塔。最初两种塔的形式可能完全一样,均为半圆形,后来两种塔形逐渐有了分别,堵波发展成了由台基、栏、覆钵、平头、竿、伞等部分组成的佛塔;支提塔发展成了一种专供信徒礼拜的塔庙形式。无论是堵波还是支提,都是印度佛教早期的崇拜形式。这两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2.
教乘所摄欲释论文,先明本论教乘所摄。释尊证觉,初对小乘初机,转四谛法轮;次对大乘上根菩萨,说《般若》转无相法轮;次对一类较钝之机,说《解深密》等经转善辩法轮。此论于三转法轮中,是第二转无相法轮所摄。佛灭度后,佛法之弘扬,初期为阿难、迦叶、优波离结集小乘三藏;次马鸣、龙树、提婆弘大乘般若之教,多说空义;次无著菩萨,弘扬唯识近于有宗。在佛法流传之三期中,此论是第二期龙树之教所摄。又印度当时佛法之部别,略分为四:一、萨婆多部,依《俱舍》、《婆沙》,称为有宗。二、较有宗稍进步之经部。此二部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1,(3):1-1
全国各地佛教协会、寺院,诸山长老,四众弟子: 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奉行"爱国爱教,护国利民",以"法轮"喻佛法,以"不杀生"为首戒。欣逢中华民族百年未遇之盛世,我佛教信众,莫不馨香祝祷国泰民安。 岂料"法轮功"起,逆缘陡生;李洪志出,噩梦骤临。何方宵小,竟敢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其"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法轮功"每每欺诓世人,世人遂因谈"法轮"而色变;"法轮大法"屡屡祸害天下,佛子竟因言"佛法"而蒙羞。这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佛法万劫难容的大邪恶。除夕万家团圆,"法轮…  相似文献   

14.
知讷是韩国高丽时期禅宗的代表、曹溪宗的创始人。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的佛教思想,取长补短,构筑了自己的禅学思想体系。在佛性论上,知讷提出“真心佛性”说,认为人人本具“真心”。在修行论上,知讷以禅教一元观为基础,大力提倡顿悟渐修。在境界论上,知讷认为众生当下明悟本具真心,便会达到一种空的、无差别的真心境界。知讷以自己独特的禅学思想成为与元晓、义天等同居于韩国佛教殿堂之巅的高僧大觉,在韩国禅宗史、韩国佛教史乃至东亚佛教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法轮邪教一日不除,国无宁日,党无宁日,民无宁日。我们国人要认识这场斗争的重要性、复杂性、尖锐性和长期性,提高警惕,除恶务尽,夺取这场斗争的彻底胜利。要想夺取这场斗争的彻底胜利,必须从根本上铲除法轮邪教的生存土壤。法律只能惩罚犯罪于已然,我  相似文献   

16.
道巾漫谈     
在 道 教 的 宫 观 里 ,人 们 常 会 看 到 道 长 们头 上 戴 着 或 方 或 圆 的“帽 子 ”,身 穿 宽 松 的 道袍 ,令 人 不 禁 产 生 飘 飘欲 仙 的 遐 想 。人 们 也 许会 好 奇 地 问 ,到 底 道 长戴 的 是 什 么 “帽 子 ” 它们 又 代 表 了 什 么 意 思呢 其 实 ,它 是 道 教 徒特 有 的 标 志 。 在 道 教里 ,把 它 称 为 “道 巾 ”。俗 话 说 “道 有 九 巾 , 僧有 八 帽 ”。 那 么 道 士 的九 巾 ,又 到 底 是 什 么 来历 九 巾 又 是 什 么 样 子的 呢 九 巾 的 来 历 巾 是 我 国 古 代 人民 常 用 首 服 之 一 ,指 的是 一…  相似文献   

17.
一春来了。整个北京城都在流光溢彩。整个中国都在万里驾啼绿映红,一切都在飞速变化之中。天地万物在换季,人间正道是沧桑。有从来不变的么?有,比如说古老的佛教。你看北京那两座白塔,站在我们的头顶高处俯看下界滚滚红尘,站在北海琼岛顶上俯看全北京——几百年来,人间经历了多少代,只有它们,从来没有挪离过半步!《天女散花》有段非常优美的唱词:‘“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显,迦陵仙鸟舞蹁跹,大鹏负日把神翅展,毕钵塔下,觉岸无边。阎浮提界苍茫现,青山一发普陀岩。”我的同时代的人们呵,这阎泽提(尘世)就是我们千百年前缘…  相似文献   

18.
在塔院寺大白塔的北面,矗立着一座宏伟高大的木构建筑物。这就是五台山最大的藏经阁。这座藏经阁,为两层三檐硬山顶的木构建筑,面宽二十五点三米,进深一十三米,宏伟高大,雕饰华丽,酷似宁波“天一阁”。在藏经阁的中上方,悬  相似文献   

19.
在古印度神话传说中,有一位伟大的圣王,他刚刚即位不久,就使上天感动得降下一部辉煌的战车。这辆战车落到圣王手中,化作一只金光灿烂的轮宝。从此,圣王转动轮宝征讨四方战无不胜,建立起一个消除了一切邪恶的正义王国。佛教借用了这个传说,将佛法比喻为轮宝,称为‘法轮’。转法轮,即宣说佛法。在法轮之下,一切邪见、疑悔、灾害、都将消除。佛教最推重的是般若智慧,智墓法轮也就成为超凡入圣的象征。如今这个栏目命名为《智慧法轮》,并非自诩高明,而是表示对智慧的追求。我们希望各界善知识支持我们,或赐稿、或建议、或批评,都表示欢迎和感谢。对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新观点新见解,我们更希望能共同探讨。考虑到本刊初改版,以社会各界对佛教文化发生兴趣的读者为主要对象,所以,以通俗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佛学的基本知识是当务之急。尽管这是看似容易实则甚难的一件事,我们仍愿尽力而为。一方面是我要使你懂,另一方面是我自己要懂,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编者读者双方都做了努力,‘智慧法轮’还愁转不起来么?  相似文献   

20.
真禅 《法音》1988,(11)
②公无1934年俊虚法师创建,曾办有湛山寺 学院,培育僧才遍国内外。 ③湛山寺横额及东西培上“法轮大转”、“佛日增辉”八字,皆淡虚法师手书。 ④寺东南有药师佛塔七级,藏经楼现有《龙藏》、《续藏》等6000余卷。戒德、佛声二法师由台往沪志感四十余年事,同登·欢喜地,扫塔怀先德,不愁离别久,思量在眼前。共学祖师禅。升堂仗后贤。仁看矍舒圆。与戒德、佛声二法师同学之谊,胜于手足久别重逢,感慨系之。重逢超尘法师喜赋十年浩劫庆余生,喜得重逢玉佛门。乍见容颜惊已老,畅谈往事记扰新。宏传正法海天国,建设人间遍地春。最喜栽培新学子,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