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与个性的关系的理论探讨,是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进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苏联的个性心理学试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指导思想,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出发,通过对“个体”和“个性”两个概念的明确区分,作为中介转换的对象性活动的进入,和对个性的系统分  相似文献   

2.
论个性(上)     
在现代心理学中,个性问题是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个性的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已成为普通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的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纷纷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由于人才预测与职业选择的强大的社会需要,人的个別差异的探索与个性的心理测量,评价以及预断日益引起教育心理学家、管理心理学家、运动心理学家乃至艺术创造心理学家们的高度的关注。现代,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与总结西方的以及苏联的个性的心理学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密切联系我国建设“两个文明”的实际需要,从心理学基本理论角度来探  相似文献   

3.
气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构成人的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大家知道,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除个别例外,早已不把气质看作独立的概念,实际上是作为“个性”或“性格”的同义词使用的。近年来,在我国有关个性问题的研讨文章中,也有人认为气质在个性中“没有独立存在的理由”。至于在教学上,有的心理学教师执教多年,却苦叹难以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气质?其形成的源泉和机制如何?气质与其相邻近概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苏联老一辈的心理学家康·康·普拉托诺夫所写的一本关于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的著作,是1982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约14万字。作者是从列宁反映论的立场出发来阐明苏联现有的心理学概念和术语的。他把这些概念和术语理解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论述心理学的原初概念系统。其中包括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5.
Personality:人格还是个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瑜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6,29(2):487-489
Personality在我国心理学中的译名既可谓人格,也可谓个性。这一奇特的现象是中国的特色。文章考察了它们在中国的沿革及personality在西方的原意和演变,分析了其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张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苏联心理学中的个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问题的提出个性问题是心理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研究个性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摆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机能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心理科学紧密地联系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为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服务。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问题的研究还很不重视,这不论是从教学体系、内容、时数的安排上,或是从科学研究的课题范围上都充分地反映出来了,有鉴于此,我愿意借此机会向同志们扼要地介绍一下现代苏联心理学个性研究的动向,并附带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从  相似文献   

7.
苏联心理学界从七十年代开始,日益重视对个性的研究,可以说,个性问题已成了现代苏联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仅就苏联六十年代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主要个性理论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8.
张世英   《心理科学进展》1983,1(2):10-15
苏联心理科学,从十月革命以来,就被列入新的社会制度的结构中去了。苏联心理科学在苏联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意义。从革命后的最初年代开始,苏联心理科学就开展了新的社会主义个性类型的研究。同样重要的是,苏联心理学是在新的社会关系逢勃发展的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苏联心理学的观点,在推翻过去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供养着唯心主义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9.
评西方心理学辩证理论研究方向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柔 《心理学报》1981,14(1):13-17
《美国心理学家》杂志1976年第10期上刊载了里格尔的一篇“辩证法心理学宣言”(下简称“宣言”)。这是继苏联科尔尼洛夫的“辩证唯物论心理学”发表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心理学理论界的一个新动向,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动向。从三十年代开始,尤其是七十年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情感和态度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两种心理现象,两者并不存在什么关系问题。在心理学著作中,给情感下定义、描述情感的时候,多使用态度这一术语,这才把情感与态度联系起来了。在描述情感,给情感下定义的时候,几乎各家都把“态度”摆到举足轻重的“位置”上,反映出情感与态度有着极不寻常的关系。问题在于:情感与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各家的看法很不一致。苏联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1.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建国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内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创造性的研究,奠定了苏联心理学后来发展的基础。他所提出的许多心理学思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苏联心理学今天的面貌,因此他“在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苏联心理学六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是受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启发与指导而取得的。例如对人的心理的历史观、活动观、内化观、系统观以及今天在我们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根据《苏联心理科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1977)一书中的有关部分摘要整理而成的,未添加任何评议性意见,目的在于如实地介绍苏联的个性心理学理论的现状。《苏联心理科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是苏联《心理学原理》丛书的第二卷,是一部有代表性的总结性著作。  相似文献   

13.
对PASS智力模型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 《心理科学》2000,23(6):708-709
首先我就《智力》与智能。从物理学的“能”与“力”的区别而讨论心理学对时间概念,从哲学与心理学的角度谈及时间概念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出巴甫洛夫讥笑拉希里及斯皮尔曼的“豆腐脑”的批评及回答。然后就PASS的分别涵义提出例证,例如P(计划),我即以TOTE来论证简单的S-R之缺点,对比S-R与TOTE的优势。对A(注意)从个人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望文生义,则注意不属智力范畴。再者就二个SS加以区别对待。特别提出有关记忆的两种功能。最后则总结过去百年业绩。提出前后两个范式,留待读者考虑。  相似文献   

14.
一般苏联心理学家都认为,苏联心理学是在同关于“心理、意识”的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三十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对“心理、意识”既要克服唯心论的理解,又要克服种种机械唯物论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谢·列·鲁宾斯坦(1889—1960)在其《马克思著作中的心理学问题》(1934)一文中首先十分明确地  相似文献   

15.
影响家庭教养与子女性格的母亲血型气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林科  王树秀 《心理科学》2001,24(2):224-225
个性中的气质是生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气质的生物遗传因素来看,以祖国医学“脏腑说”、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巴甫洛夫“神经说”、伯尔曼“激素说”、铃木方正“血型说”最为典型,这些理论已被生理心理实验证实或将进一步证实。其中“血型气质说”是个性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探索与检验的一大理论假说。也是在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经常遇到的一大现实问题。近代生物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实践     
这是苏联《心理学问题》杂志编辑部举办的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题的“圆桌会议”专栏的总结发言,本刊今后还将陆续发表其中的部分发言。在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题的“圆桌会议”专栏中,一些著名学者参加讨论了上述科学的相互联系,它们在年轻一代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等问题。编辑部邀请了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B·B·达维多夫教授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M·H·斯卡特金教授给这次讨论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讨论以普通心理学里活动的概念(即维果斯基学派)为基础的研究,并把它运用于言语这种活动形式中,探讨在言语里活动的规律。要说明苏联的心理语言学(言语活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必须首先简略回顾一下世界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状况。Mehler 和Noizet(1974)对“第一、二、三代”心理语言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下面便根据他们的分析作一概述.“第一代”心理语言学,C.Osgood 和T.  相似文献   

18.
"心理品质"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国方 《心理科学》2003,26(3):566-567
众所周知,心理品质是心理学概念体系中顶“半边天”的概念,动态过程和静态品质构成心理活动的两维。稳定的心理品质构成了人的个性,决定其心理发展水平。因此,正确理解心理品质直接关系对个性的培养,是一个急待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心理品质的表述,未见有争议文章,似乎已成定论,其实颇值得研讨。本文试图澄清心理品质表述中的混乱现象,旨在构建科学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体系,同时企图理顺概念体系的逻辑关系,并对能力和性格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初学者形成良好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9.
卢盛忠 《心理学报》1981,14(1):109-116
一、苏联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发展概况 苏联劳动和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25年至1936年。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初至1959年。第三个时期是从1959年到现在。 第一个时期可以叫做“心理技术学”时期。“心理技术学”这个名称是1903年德国心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心理学思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内容非常广阔、丰富。在这方面,苏联做过不少工作。本文是一篇短文,仅只涉及在作者本人看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某些苏联心理学理论著作中有关心理学全局的几个问题。辩证唯物的决定论七十年代,苏联陆续出版“心理学基础”丛书。丛书第二卷“苏联心理科学的发展和现状”(1975,A.A斯米尔诺夫编)是一部最新、最有代表性的苏联心理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