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陈巍 《心理科学》2021,(1):30-36
具身认知观念试图强调心智是根植于身体的,身体经验会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对于心智与身体的对话是如何进行的?身体通过何种渠道如何影响心智?等问题困扰着具身认知的支持者。传统的具身认知研究遭遇可重复性危机,身体状态改变影响高级认知的结论受到质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感受与身体表征、具身情绪以及社会认知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内感受很有可能在身体加工和高级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潘威  汪寅  陈巍 《心理科学》2017,40(5):1274-1279
社会认知的机制一直存在心智化与具身认知观点的争论。前者认为社会认知是对心理状态的推测,而后者则认为社会认知是具身实践活动。虽然,心智化研究者认为具身认知有关灵长类动物和婴儿的社会认知的解释可以兼容于内隐心智化,但内隐心智化在解释社会互动时仍然存在间接性的问题。近期,潜心智化理论旨在挑战上述立场中有关社会认知先天论的预设,该理论将个体的潜心智化视为内隐心智化的替代,通过检验与分析相关研究的构想效度,强调社会认知是从非社会性的一般认知功能中衍生而来的,这种立场在社会认知的领域特殊性与非社会认知的领域一般性之间建立起了纽带,从而挑战了心智化与具身认知的争论。未来研究应设计更为严谨的心智化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尝试在神经科学层面探索一般认知功能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具身-生成心智倡导生命与认知的深刻连续性,它重新定义了自然选择,强调身体和生命活动对认知的关键意义,并指出每一个人都是经过文化适应的主体。它在心智进化的本质、认知的核心工作假设、人类本性与文化,以及基因、身体、生命活动与认知的关系等问题上都有着完全不同于进化心理学的理解,并对后者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麦克道尔认为意向行动像感性经验一样也是概念能力的实施。从麦克道尔对行动概念论的论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意向行动中也必然包含信念。这就是本文所主张的行动信念论。行动信念论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信念作为意向行动的理由必在行动之中且贯穿行动始终;其二,意向行动的实施中包含关于主体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即时信念。  相似文献   

5.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4,46(7):1032-1042
“具身”是当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基本涵义是指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经典认知科学主张“非具身”, 认为认知是一种信息的表征与加工, 从本质上讲与承载它的身体无关。“弱具身”强调了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 但是却保留了认知的计算和表征功能。“强具身”则极力主张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 身体的特殊细节造就了认知的特殊性。在怎样理解“具身”方面, 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从本文作者的观点来看, 具身的性质和特征表现在4个方面:(1)身体参与了认知, 影响了思维、判断、态度和情绪等心智过程。(2)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知觉依赖于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 身体的活动影响着关于客观世界表象的形成。(3)意义源于身体, 抽象的意义有着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基础。(4)身体的不同倾向于造就不同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有关具身的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心理学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具身认知科学引领心理学做新的突围。它突破主流心理学和正统认知科学所坚持的镜像论、表征论和容器论,强调交互隐喻;突破认知计算主义,强调认知的非可计算性;突破心理的离身性与对物质基质的非依赖性,强调心智的具身性和对物质基质的依存性;突破普遍理性或普遍形式,重视意向性和认知或智能的个别差异。正是这些突破,促进了包括认知心理学在内的认知科学在广度、深度上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身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在本质上是具身的, 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的符号加工理论认为, 概念表征独立于主体的知觉运动系统并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储存于语言记忆中。概念表征的具身理论则认为, 概念表征与知觉运动系统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 概念在本质上是主体经验客体时知觉与运动体验的神经记录, 而概念加工的基本形式则是身体经验的模拟与还原。关于该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加工引发的知觉动作变化、身体动作对概念加工的影响、抽象概念加工的具身特征等领域。今后的研究应关注符号加工理论与具身理论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8.
具身情绪是在近年来大热的具身认知领域影响下提出的便于研究情绪的理论,主要表现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及情境等共同作用影响的; 而替代性创伤是用以描述心理工作者因长期接触创伤后患者对其进行危机干预,而出现类似的创伤反应和身心不良症状的概念。这两者在形成结构上存在相似之处。本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介绍,从具身的视角描述了替代性创伤的成因,最后结合实际对未来研究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成认知:理论基础与实践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曾红  杨文登 《心理学报》2019,51(11):1270-1280
生成认知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一个新取向。它主张认知是通过身体活动“生成的” (enacted)。认知的起点不是一个怎样精确表征世界的信息加工问题, 而是行动者在情境中怎样利用知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认知不是通过精确的心理表征“恢复”世界, 而是通过知觉引导的行动“生成”或“造就”一个自己的世界。认知是具身的行动, 认知结构形成于经常和反复出现的感觉运动模式, 与身体构造和身体活动具有深刻连续性。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生成认知具有深刻影响。同时, 詹姆斯、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哲学对于实践行动的强调也深刻影响了生成认知。这种认知观强调了“行动”对心智的意义, 引发许多争议, 也促进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从具身认知视角重新建构概念熟悉度、概念掌握度及名词具身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探索了具体名词的具身性与概念掌握度的关系。借助Amsel等(2012)的调查结果和MRC心理语言学数据,采用逻辑演绎与回归分析结合的建模法构建了376个具体名词的具身性与概念掌握度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具身认知能力假设。结果表明,对象概念的在线加工过程呈现出一个较长的“停滞期”,反映了认知主体的具身认知潜势。  相似文献   

11.
翟贤亮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17,40(1):238-243
传统管理学理论有着明显的"离身"倾向,使得"身体"成为组织管理的"暗箱"。具身理论为"具身"取向的管理学新发展提供了可能。组织(认知)神经学研究为具身管理学提供了神经生理依据,而具身领导、组织、决策等研究则标示着其兴起。在组织管理中,可以依据躯体信息、隐喻、情景行动等三方面线索探究具身性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具身管理学在理论假设与现实条件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短期内并不能取代"离身"取向的管理学而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2.
生成论是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新取向。它反对传统认知科学中的表征主义观点,主张心智并非认识者对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而是行动的制造者,是特定身体构造和身体能力的行动者与环境的互动与耦合过程。激进生成论认为自创生的生成论和感觉运动的生成论在反对表征主义方面过于“温和”。因此,它主张“激进化”生成论,强调基本心智就是一种反应形式,不包含任何内容性心理表征。因此,它要掀起一场反表征主义“革命”。这一激进主张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具身认知强调了身体在认知中的关键作用,主张身体的构造和状态、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其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对认知的形成产生了根本影响。具身认知的相关理论虽然直接或者间接承认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关系,但是存在一些观点的不一致,导致具身认知理论难以统一到相同的框架上来,具身认知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模型: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感知运动模拟隐喻理论。  相似文献   

14.
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3,45(4):481-488
文章站在理论心理学的立场,从具身的维度,探讨了认知与身体的可能关系。文章指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柏拉图是二元论思想的最早代表,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证了心、物二元世界的存在。传统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传统,视心智为独立于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抽象符号信息加工。但是具身认知的兴起对二元论提出了挑战。从具身的维度来看,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的依赖性:a.身体限制着认知的特征与范围。有机体的身体结构、身体的活动能力限制了认知表征的性质和内容;b.身体不仅限制着认知加工,而且可以作为认知加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脑和身体之间分配认知任务,发挥着一种类似于分销商的作用;c.身体调节着认知,影响着思维、判断、情绪和动机等心智过程。上述事实说明,身心并非对立的二元,而是一体,身体与环境的互动造就了心智和认知。心智、身体、环境是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孟维杰 《心理科学》2015,(3):757-761
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符号范式、联结主范式和具身认知范式的演变。认知心理学范式演变折射出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式转变和对人的心智探索的深化,同时也反映出关于身心关系实现了从传统的身心二元对立到当下身心一体论的超越;对其文化反思是引领心理学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进程更趋合理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武向慈  王恩国 《心理学报》2014,46(12):1871-1879
概念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具身认知理论认为, 在概念加工过程中, 个体会以具身模拟的形式对概念所暗含的空间方位信息进行理解。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抽象权力概念加工时的激活特点。实验首先要求被试对出现在屏幕中央的词进行权力高/低判断, 接着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呈现一个字母(“m”或“n”), 要求被试对目标物进行按键反应。结果发现, 当权力词隐喻的空间特性与目标物出现的位置一致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N1波幅, 不一致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P3波幅。该结果提示, 抽象权力概念加工时会产生自动激活空间上-下意向图示, 对权力词的加工影响了随后字母位置的判断, 并将空间注意指向了与意向图示相一致的位置, 从时间加工进程看, 起始于早期的知觉识别并一直持续到晚期的高级认知加工阶段, 权力概念加工具有内隐性。  相似文献   

17.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自我认知是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的身体生物学特点、活动特征及自我身体表征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不断明晰了自我经验中具身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弥补了传统心理学关于自我-世界之间身心交互性研究的不足.具身认知作为自我认知的一种新兴解释视角,在自我研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涉及具身化的对称性、双向性、自动化,以及自我研究的定性等问题.自我的具身研究应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和隐喻理论来思考认知加工机制问题,并吸纳进化动机以及文化假说等观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18.
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概念是否通过感知经验来表征以及如何被感知经验表征是具身认知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抽象概念表征是否具有感知经验基础的问题上,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抽象概念通过情境模拟或隐喻与感知经验发生联系.在抽象概念如何与感知经验表征发生联系的问题上,概念模拟理论强调情景或运动模拟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直接作用;概念隐喻理论则侧重具体经验或具体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共同结构关系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间接作用.未来研究应改变概念表征的稳定的心理实体观,从语言和抽象表征的关系、正常儿童和特殊群体的抽象概念表征差异入手,整合不同的具身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为人们解读“权力”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但以往多数研究强调语言层面上权力的概念表征,较少关注权力的社会具身效应。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权力具身认知研究的文献,从情境、文化因素、个体因素等方面分析权力具身效应的影响因素,并揭示身体经验影响权力认知和行为的心理机制和过程——模态启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从社会具身效应的作用机制、多重心理机制、权力具身效应的神经机制、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从具身角度看待认知,以具身性为共同话题形成一个与经典离身认知不同的具身研究范式。过去学界主要从个体身体视角理解具身概念,强调具身研究范式的个体性维度。当前学界开始从社会文化视角理解具身概念,强调具身研究范式的社会性维度。这种转变体现了具身研究范式从个体性到社会性的转向。只有将具身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维度整合起来,从整体构架重新思考具身概念,才能把握其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