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研究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它与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心理过程极其复杂,思维活动往往出现一些诸如灵感之类的高级心理状态。探讨科学家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的灵感状态,既是科学心理学中的一个极富兴趣的问题,也是科学方法论研究中不容回避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
所谓“逆反心理”,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在差生中更为突出.学生的这种反常心理状态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都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离不开交际。何谓交际?人们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相互交流他们的经验、感情状态以及理智状态,这就是交际。按哲学家沙夫的观点,交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情的交际,一类是理智的交际。一个人把他的感情状态传达给别人,这就是感情的交际,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用一些动作传递其感情,这也是感情的交际。理智的交际则是传达某种知识或理智状态的活动,它是人所特有的。一般地,我们所讲的交际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所特有的理智的交际。理智的交际是离不开语言的,它能也只能由一种语词的语言、一种有声的语言(或这种语言的书写形式)来执行。可以说,理  相似文献   

4.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渴求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厌学的涵义及危害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对此持一种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并不是特定的学生才有的,而是大多数在校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没有及时对其疏导、矫正,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个体探索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在小学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识字数学、阅读教学和作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嫉妒——心灵上的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嫉妒是一种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复杂的负感情。它包含有红眼、醋心、怨恨、忿怒、沮丧、羡慕等多种感情因素。它是私有观念造成的一种低下心理。人们一旦被这种腐蚀剂污染后,轻者会糊涂,重者还会干蠢事,甚至违法乱纪,触犯刑律。千百年来,这种低下情感一直受到人们的唾弃与斥责。  相似文献   

8.
一、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的课堂心理气氛指在体育课时班级的全体成员所表现出的态度与情绪状态。它能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积极性程度,教与学的协调程度,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满意程度等,是教学过程能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任务能否得以完成的基础。本文试通过对体育课课堂心理气氛的反映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促使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方法,以利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梦的奥妙     
梦与感情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伟大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即一个人生理和心理愿望的体现,它暗示了一个人最强烈的需求。尽管对于梦在治疗精神病方面的作用存在着争论,但是精神病专家对于梦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感情方面的问题。科学家们说,三分之二的梦是非幸福的。对于一万例梦的研究表明每三个梦中有二个是关于愤怒、恐惧和和悲伤的,而每五个梦中只有一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对道德心理与审美心理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人的心灵分为认识、快与不快的感情和愿望三个部分,也就是知、情、意三部分。适应这三部分,人有三种认识能力:知解力、判断力和理性。以知解力行使职能的现象界,它受自然的必然律支配;心理性行使职能的物自体,它不受必然律的支配,它是自由的。前者是自然,后者是道德;前者属于理论认识范围,后者属于意志信仰的范围。判断力是关于感情的一种认识能力。判断力中包括审美判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又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学有方,引导有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兴趣动机、理想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兴趣是个性心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人对客体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动机、理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习兴趣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我国一些在校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兴趣的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等问题,目的是为了给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及其改革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心理状态的分类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状态的极其复杂多样所造成的。列维托夫曾经指出过这种分类上的困难,他说:“心理状态是极端多样的,很难将它归入一定的图式”。然而,就在他提出这种困难的同时,他就在心理状态中分出“认识的心理状态、情感的心理状态和意志的心理状态”。在其他地方他也作过一些类似的划分。应该指出,列维托夫的这种划分,除了表述上的不够确切之外,还有一个根本的缺点,即它的过于抽象的性质,离开了作为心理状态发生的基础的活动来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6.
TA理论下的人际交往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互作用分析(Translational analysis,TA)作为一种人格理论与治疗方法,从人格与心理治疗的视角对人际交往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它分析了交往中个体的自我状态及心理地位,指出人际交往的实质是人的自我状态之间的交往,"你好—我也好"的心理地位是交往中的"双赢"地位。这对人际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美德伦理学对于道德心理问题有着特殊的兴趣和重视。它对现代规则伦理学的批评以及由此获得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它对行为者心理状况的深入理解相关。然而,现代美德伦理学提出的心理知识必须接受现代心理科学的考察与评判。在经验证据的基础上,追求经验性和实证性并最终对包括心理现象做出物理主义的还原和解释,是现代心理科学的抱负与诉求。但是,这种物理主义挑战错误地判断了心理现象与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并不充分的因果联系。作为某种心理状态的美德品质,既不能也无须被还原为或等同于物理的脑神经活动。关于心灵问题的物理主义还原论立场,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8.
史凯莉 《美与时代》2013,(11):42-42
建筑美术课作为建筑装饰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环境和特点,也有别于艺术院校美术的问题。它既不能把美术院校的绘画基础课全盘照搬也不能无视美术教学的规律性。如果说艺术院校的美术课侧重于感情表现的话,建筑美术则是在感性的基础上侧重于理性认识。下面我就建筑装饰专业美术课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9.
一、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心理健康的定义 家庭的心理氛围是指:在家庭这个特殊环境中,以父母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养等反映出来的由家庭成员的感情、兴趣、爱好、态度、言行等综合而成的心理时空,表现为个性化的家庭情调和气氛。  相似文献   

20.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