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华名山位于安微青阳、太平等县交界,为中华佛教圣地。全山大小寺院78座,现常年在山修持的僧尼达五百余,主持全山佛教事务的就是当代禅门大德——仁德法师。 “仁者,人心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德者,善业也。仁德法师一生不负众望,名符其实以出世之心实践着入世之道。  相似文献   

2.
九华山风景区宗教局不断加强管理,提升佛教界自身建设规范化水平;提升形象,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水平;狠抓治理,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法洽化水平;注重引导,提升服务社会发展制度化水平。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全山现有佛教团体1个、佛教院校1所、佛教活动场所105处(其中,全国重点寺院9座,安徽省重点寺院30座),认定备案佛教教职人员384人。  相似文献   

3.
道慈 《中国宗教》2018,(11):48-49
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道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自2015年4月召开了普陀山佛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议以来,在舟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的指导下,普陀山佛教协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以道风兴教、文化兴教、修持兴教为宗旨,以“五名”(名山、名僧、名寺、名校、名园)建设为目标,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完善“三统一”“一个法人、二级管理、统分结合”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的管理原则,设立了佛协办公室、财务办公室、总务基建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弘法办公室等六个职能办公室,对全山备寺院履行管理与服务。为加强道风建设,促进备寺院(单位)功能定位与人才培养,推行“三三制”僧团管理理念,使各寺院(单位)各司其职、备安其位,为推动普陀山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8,(10):37-39
普陀山现已修建开放的佛教寺院有50多处,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以下简称“佛协”)和寺院僧团两套组织构成了整体寺院群。佛协是管理服务实体,僧团是宗教修行组织。这样的组织定位,既符合现代社会团体管理要求,又继承了传统佛教丛林管理模式。全山寺院(单位)功能与定位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说皈依     
文祥 《佛教文化》2007,(5):95-96
皈依,是佛教的入教仪式。前不久,我在天宁寺皈依。天宁寺是一个小寺,建于唐代,但后来荒废了,整个寺院只留下一座清代的砖塔,山门、大殿、僧房一应俱毁。近几年才重建了大殿和部分僧房,其他设施还在筹建。住寺僧人也只有十来个比丘尼,住持也不是知名高僧。寺虽小,但很清净。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岳衡山,不仅是风景秀美的中华五岳之一,上古火神祝融的享祀之地,更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佛教名山。灵魂:爱国爱教爱国爱教,自古即为南岳佛教的优良传统。社会的兴衰、众生的苦乐,深深铭刻在南岳僧侣的心中。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一直在这方名山薪火相传。1899年,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南岳上封寺僧人印心书写反清檄文,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5)
只要稍许关心我国行政区划变化的人,都知道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这里,既是佛、道教的名山胜地,又是旅行游览风景区。山上寺观林立,僧道众多,这是南岳衡山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据了解,目前已经开放的佛教寺院有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许多著名的寺庙宫观大都建在名山大川之中,庙宇由山扬名,山因庙宇增辉。但是,也有一些年代久远,在一定地域内顿有影响的古刹,默默无闻地隐踞僻静的山野峡谷之间。它的建筑虽比不上那些著名寺院之宏伟气魄,却以本身独特的乡土风格,以及顿有影响的名僧行迹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人。坐落于福建泉州南安六都仁宅玳瑁山的灵应寺,就是这样一座古刹。  相似文献   

9.
普正 《法音》2003,(2):30-36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主体,所以,信仰佛教的第一步就是要皈依三宝。韩国佛教曹溪宗的祖师们为了树立三宝在佛教徒心目中的绝对地位,以三宝的名称建立了三座寺院,称为“三宝寺刹”。笔者曾介绍了供养佛陀舍利而得名的佛宝宗刹通度寺(《法音》2002年第3期)和供奉八万大藏经而得名的法宝宗刹海印寺(《法音》2002年第5期),本文介绍的就是以出过16位国师而著称的僧宝宗刹松广寺。一、松广寺的历史沿革松广寺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位于全罗南道顺天郡,为韩国佛教曹溪宗三十一本山之一,又称曹溪山。新罗末年慧瞞初建小庵…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盖以佛寺多居山林名胜处之故。当代已有许多人提出异议,认为应改一字为“天下名山僧建多”。我国僧人向来崇奉“人间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凡创立寺院,经常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客观方面说,在开发和保护山林、旅游资源,服务于社会、人民,与海内外七众密切联系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即从驰名海内外的金山寺来说,到如今,究竟是山以寺著还是寺以山名,已经很难划分清楚。山寺合观,始称大观。  相似文献   

11.
普陀山佛教协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原则, 对全山管理坚持“三统一”管理, 并实行“一个法人(佛协)、二级管理(佛协、寺院)、 统分结合”的僧团内部管理体制,确保普陀山佛教健康稳定和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辛巳初秋,我有幸与雍和宫众僧赴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礼佛参访。《清凉山志》载:“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项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隋文帝下诏五台各置一寺。”其实,五台山自东汉永平年间,就建有寺院,后经历代兴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长沙岳麓山和南岳衡山,本是两座独立的山脉,但人们习惯把岳麓看作衡山之足,72峰之一。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到南岳主峰上的祝融殿,仿佛从山脚下向山头攀登,深深感受到其间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 佛教从西晋时传入湖南,修建的第一座寺庙便是麓山寺。至唐代,高僧辈出,墨客如云,既留下了宏伟壮观的寺院,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李邕撰书的《麓山寺碑》被称为文、书、刻三绝。唐武宗会昌年间朝廷废佛,庙宇被拆毁,僧众被迫离散。两年后,换了皇帝,佛教重又发展。唐末五代时,智 等两位僧人在岳麓寺办学,建屋置书,培育僧才,实…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9,(12)
本刊讯河南省首期僧伽培训班开学典礼于11月1日在省佛教协会举行。省宗教事务局及省佛协的领导出席了开学典礼。河南是佛教大省,开放寺院多,但僧才缺乏、素质偏低。举办僧伽培训班旨在提高僧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增强他们的政策观念、法制观念、佛学修养及寺院的管理能力,为佛教事业培养爱国爱教的高素质跨世纪僧才。首期参加培训班学习的70余名学僧,来自河南省各开放寺院,大都是各寺院的执事和骨干。河南省佛协举办首期僧伽培训班  相似文献   

16.
汉地佛教寺院在汉代时主要按汉代的官署布局建造,不少官吏、贵族、富人舍宅为寺,由此沿袭下来,佛寺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回廊相绕,引人入胜。唐代以前,汉地佛寺主要有石窟寺、塔庙两种形式。北魏至唐代,相继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供奉石刻佛像,绘制精美壁画,并在石窟周围建立寺院。“天下名山僧占多”,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众多佛寺。塔庙,也称浮图寺,它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佛教发展史就是一部"得人"史--"得人",则兴宗立派,光宗耀祖;不"得人",则门庭冷落,影响式微.而"得人"之关键,则在教育.面对近代以来的历史巨变,以寺院为基地的传统僧才教育体系已明显不适应于新的僧才培养要求.佛教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宗教,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一种无所不在的文化,要求新的僧才培养以僧教育为本、俗教育为枝,两面开展,兼收并蓄,庶可使佛教更真地、更深地契入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8.
漫谈金刚力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抵造访过中国佛教寺院者,都知道入寺先要经山门。“天下名山僧占多”,为避尘喧,利修行,寺庙基本上多建于山林,放习惯上把寺院大门唤作“山门”。山门一般有三个门,喻意为“三解脱门”,即空门、无愿门、无相门。这三座门常建成殿堂式格局,有一殿三门,也有将中间一门建为殿式,“山门殿”或“三门殿”由此而得名。金刚力上像就供置于山门殿内,好比寺院的门卫传达。金刚力上是佛教的护法。人们习惯略称之为“金刚”,但其不同于身着甲胄的“四大金刚”,四大金刚则为四大天正之所指,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自天王、…  相似文献   

19.
张二平 《法音》2013,(1):30-33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四面环海,呈菱形,南北长,东西窄,面积12.5平方公里,岸线长30公里,以海天佛国著称。目前,全山已修复开放了三大寺等48处寺庵,常住僧众963人,每年500万以上的香、游客接待量。本文要探讨的"合理布局"问题,仅限于普陀山寺院之间的关系,而不涉及寺院内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南岳佛教渊源    衡山,为中国五岳名山之南岳。五岳者,乃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东西北中岳均在黄河流域,惟有南岳衡山,独处长江流域。世人所谓“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之说,大约与此有关。    五岳之封,源于古代,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并有东岳之雄、西岳之险、北岳之幽、中岳之峻、南岳之秀,闻名世界。    南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也曾扮演重要角色。南岳佛教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