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汉学对中国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汉族社会与宗教。将汉族社会置于整个东亚文化圈之中,并结合法国汉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考察这一整体背景下各个文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构,是法国汉学对汉族社会及其周边少数民族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它宏观的研究视野、别具一格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汉地和少数民族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在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方面存在的差异,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成就动机问卷和投射测验比较研究了977名贵州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结果表明: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在成就动机上差异不显著,但重点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显著高于重点中学汉族学生;男、女中学生均存在成功恐惧,少数民族城市中学生的成功恐惧显著高于汉族城市中学生;少数民族中学生在事业恐惧方面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提要:Patrice Fava为法国远东学院研究人员,从事中国道教研究近40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道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其特具法国汉学传统的研究方法——田野与文本的结合,和独到的研究成果一道教文化纪录片、道教文物收藏和展览等,为中国道教学界展现出道教研究的另一幅景观。  相似文献   

4.
行为责任判断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85年起,我们在系统研究汉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对国内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跨文化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见《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第5期)报告了各族儿童在公正观、惩罚观和公有观发展方面的研究结果,本报告将对各族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发展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三年来我们对城乡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湖南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家族、苗族和汉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探讨少数民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规律性,为因材施教,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一项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维芳 《心理科学》2004,27(5):1223-1225
研究一使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61名维吾尔、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测查,研究二用“20问”法对120名维吾尔、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田氏自我概念量表可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自我概念的跨文化研究。(2)总体上,维吾尔、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3)维吾尔、汉族男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上无显著差异;维吾尔、汉族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差异。(4)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有性别差异,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郑家栋 《哲学动态》2004,(11):29-32
笔者今年6月曾应邀赴巴黎第七大学访问.这是我第三次访问巴黎,每次在时间安排上都比较匆忙,却不乏新的感受与收获. 巴黎第七大学算得上是法国汉学研究的中心.访问期间的活动安排包括在"七大"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演讲,而更重要的使命则是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参与"七大"方面汉学专业的博士论文答辩.老实说,当初接到著名汉学家于连(Francois Jullien)的邀请,曾经是颇费踌躇--我不懂法文,参与这项工作是否合适?但于连教授表示,此乃汉学专业,恰恰是其他答辩委员应当懂中文.后来在"七大"方面的敦促下勉强成行,心中却仍然不很踏实.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对象(一)研究目的我省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社会、文化、经济地位、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不同,各民族在其个性形成中可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贵州地区民族大学生(苗族、布依族、侗族)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一般汉族大学生有否差异,以便更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培养国家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9.
法兰西远东学院1898年成立于法属印度支那,致力于对远东地区的人文研究。彼时,江南地区耶稣会在汉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共同的研究兴趣使得法兰西远东学院在建立初期即与江南地区耶稣会展开了多种交流。双方通过学术交流、人员交流、信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了汉学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交流过程中所受到法国政治因素影响也显示了这种交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除了汉族而外,迄今还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伦理思想,只不过由于长期的民族压迫而造成的民族不平等,以及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多种因素,致使一些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十分缓慢。他们的伦理思想还处在朴素和自发的阶段,尚未上升到理论形态。即或有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的文化史料虽然很丰富,但却因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而长期得不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法国学者、世界著名汉学家、道教研究权威人物,施舟人缘何成为"与黄卷青灯相伴"的受箓道士?这段当代西方汉学史上的轶事,得从施舟人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道教的渊源谈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佛教史上,辽朝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又因辽朝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佛教在这个社会里呈现出与汉族王朝不同的特点。20世纪以来,辽金史研究领域关于佛教探讨成果颇多,尤李的《辽代佛教研究评述》一文作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而本文所关注的焦点即"佛教"与"社会"关系,力图把佛教纳入多元的民族社会视野下考察。  相似文献   

13.
甘肃四民族少年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晖 《心理科学》2000,23(3):371-372
1 研究目的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现有可识别的少数民族 4 4个。本研究选取其特有的保安、东乡、裕固族 ,以及当地汉族少年儿童 ,拟对以思维为主的学习能力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进行考察分析。2 研究对象和方法2 .1 研究对象  在三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积石县、东乡族县、肃南县中小学随机抽取了保安、东乡、裕固三民族小学三、四、五年级 ,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各 3 0名。并在积石山县中小学随机抽取了相同年级、相同人数的汉族少年儿童。年龄均在 9— 1 7岁之间。实际被试人数 70 7人 ,其中男 4 41人 ,女 2 66人 …  相似文献   

14.
雍少宏  王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735-1748
提出企业家民族特性理论和企业家行为人文社会精神理论并对其展开实证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家行为理论将企业家置于职业特性的研究范式和企业家行为特质只具有市场竞争精神的单维度结构。从回族商业文化特征研究入手, 构建企业家行为特质的二维结构模型, 开展回汉族企业家行为特质比较研究和回族企业家行为绩效评价研究。本项目可扩展企业家行为理论研究范畴, 推进学术界对我国少数民族商业文化及其企业家行为研究的关注, 丰富组织行为理论和民族理论等, 同时, 本研究对我国在转型期借鉴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成果重构中华民族商业文明, 促进企业家特别是少数民族企业家成长, 充分发挥企业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繁荣以及少数民族特色产业企业绩效提高等方面, 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以91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弱民族本质论及其机制问题。研究1检验了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被试的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存在显著负相关,汉族被试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2检验了少数民族被试的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与汉族文化的相似性感知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和文化相似性完全中介了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负相关。文章认为民族接触可以通过增加民族之间文化相似性感知、降低内群体的文化认同而减弱民族本质论信念。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礼仪之邦”,我认为应包括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内。那种认为少数民族只有陈规陋俗,没有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美德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事实上,数千年来,我国各民族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壮丽辉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东方和整个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缔造伟大的祖国和祖国文明的发展中,都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中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道德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产生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玉山 《心理科学》1992,(5):58-60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地区开展了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学习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数学推理能力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研究工作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可以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蒙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居住本地区的汉族等四个民族的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用随机抽样  相似文献   

18.
刘寅  陈正根  张雨青  张宁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11-1517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民族差异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PTSD的发生率较高和症状反应与症状结构的差异。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研究表明, 这些差异主要是源于暴露水平、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汶川地震后, 有研究也发现羌族PTSD发生率高于汉族, 然而对于羌汉民族间症状反应的具体差异及其原因, 还并不十分明确。因此, 有必要在中国进行PTSD民族差异系统深入的研究, 这既有助于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 也能够为从东方文化视角下理解PTS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汉、蒙、哈民族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成菊 《心理科学》2007,30(5):1243-1246,1210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甘肃省652名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初中生为样本,考察了民族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结果显示,汉族聚居区的汉族初中生在早期问题行为的6个因子上均值均接近或超过"稍有问题"的临界值,为本研究中的各民族之首。与哈族、蒙族相比,汉族家教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更多、更严重;与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的汉族比,汉族聚居区家长的家教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相关不当家教方式对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的影响效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叙述了汉学家慕阿德对于景教在中国传播和兴衰的历史研究。慕阿德在中国传教十一年,回英国后任剑桥大学第三任中国语言与历史教授,他一生从事汉学研究,出版至少5部有关汉学的著作和50多篇论文,是西方最多产的汉学家之一。《公元155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1930)以详尽的史料、缜密的考证梳理了基督教自唐朝至明朝近九百年的兴衰,获得法国文学院汉学儒莲奖。他曾发表《西安府的景教碑——附亚洲文会会刊1858-1917年目录》(1918)、《中国景教》(1933)、《中国景教:勘正和增补》(1940)等论文,对1625年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铭、北京房山十字寺展开深入研究,并对杭州景教教堂的地址进行追溯。他的一系列著述为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一带一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