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学界普遍将生态文明视为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实际上这种观点未能全面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在整个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历史定位。对文明的理论和现实分析表明,文明本身蕴含着生态本性,潜在地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则是文明之本质的真实显现,是文明本身所追求终极目的的彻底达成。因此,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程中生态文明并不仅仅是一种新文明,还是一种真文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由于不完全合乎文明的本质规定性,因而并不是一种真文明,而是一种前文明。  相似文献   

2.
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处正义原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时代节律,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高度,创构了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即,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文明平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这一文明共处正义原则的创构,有力地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论""文明威胁论"等错误思想;清晰地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文明间必须遵循包容、平等、共存等精神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中国智慧,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可供遵循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希腊建筑艺术璀璨多彩,独树一帜。以埃及与两河流域为代表的近东文明对早期希腊建筑的空间布局、柱式样式以及雕饰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是随着近东文明的消隐,受自身政治、宗教、哲学、地域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古希腊建筑形制逐渐完善,雕饰风格也发生了改变,最终形成了优美和谐、静穆崇高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4.
2019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掀起了对文明互鉴的热议。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从宗教到哲学、从道德到法律、从文学到绘画、从戏剧到音乐、从城市到乡村,亚洲形成了覆盖广泛的世俗礼仪、写下了传承千年的不朽巨著、留下了精湛深邃的艺术瑰宝、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制度成果,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事实。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开放的社会系统;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人类文明形态和人类社会形态的辩证统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各种具体文明个性的保持和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略论城市文明与市民道德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文明是市民道德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市民道德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内在核心与灵魂.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力量,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必须通过广大市民去实现.文明创建为民、靠民、惠民,搞好市民道德素质建设,就抓住了整个城市文明建设的根本.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市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文明创建的过程又是一个调动各方、凝心聚力的共建共享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如何看待伊斯兰传统中的神性与人性,如何理解伊斯兰文明的开放性、创造性和宽容精神,如何评价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史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互联网普及化的情境下 ,世界的政治、经济、文明、宗教、制度等仍然持续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是全球化的多元化 ,或多元化的全球化。人作为“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 ,是创造世界文明的原动力和原载体。儒家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 ,担当着建构民族主体精神的重任 ,绵延着民族生命的智慧。儒家文明一言以蔽之 ,是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 ,以和为贵。从文明冲突到文明对话 ,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观照视角的转换。文明对话可依照和合学的“融突论” ,而不是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论 ,它以承认、接纳“他者”的存在为前提。儒家文明在化解世界文明冲突中 ,以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 ,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整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1年9月5—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和文化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以及澳门基金会协办的世界文明国际论坛第五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新加坡、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关于一个国家和社会开化程度和进步状况的总体评价性概念,是对人类调整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关系的实践能力的价值认定,是人类作为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实践能力的价值标识.本文探讨了文明内蕴的三层含义和其所体现的客观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内在规定,文明的内在结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提示了社会主义文明观作为新型文明观的三个基本特征;阐发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所应该遵循的四个重要原则,以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论助困文明     
助困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包括助困观念文明、助困制度文明与助困行为文明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助困文明传承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济困帮贫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是升华的助困理念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和对助困行为的健康引领,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和发展现代助困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转型时期助困行为的社会坐标,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创造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刘日明 《哲学研究》2023,(2):5-15+128
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未来社会文明形态可能性的生成立场上,马克思从现代形而上学、资本、技术三重维度开启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马克思寻找到了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社会存在论根据,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前提、本质真相和来历,把握到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得以确立的历史本质性和社会现实,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作用和限度,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辩证法原则,筹划了未来社会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展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本身的特征和态势,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五个方面对中英两国文明进行观照,认为中英文明分别具有“早生晚熟”和“晚生早熟”的不同特征,而这又是与双方文明进程迥然、专制程度差异、社会结构有别以及对待传统态度不同分不开的。正是这些差别造成了中华文明从先行到落后,而英国文明虽后来反居上。因此,只有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中华民族才能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视阈下通过对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三大文明均属世界性文明,其共同意志是和平与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要求中国社会尤其是学界对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文化差异性和共通性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明的基本特征是理智的片面发展,其根源是三个因素:古罗马文明,天主教,在征服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这些因素与俄罗斯文明格格不入,这是西方文明和俄罗斯文明之间差别的根源.19世纪初,西方文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但其中也包含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在哲学上,西方文明的缺陷表现为过分的理性主义,用理性思辨代替活生生的现实.现代西方文明的总特征是世俗化,偏离真正的基督教传统.在这方面,俄罗斯文明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学诚 《法音》2010,(6):8-9
<正>(2010年5月15日)历史的车轮驶入文明时代已经有五千余年了。回顾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类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三大文明体系时至今日仍深深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诚 《法音》2012,(12):34-37
(2012 年11月11日于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一、文明的形成、交流与对话中文里"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古老典籍《易经》中。在《易经·贲卦》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的特点是阴阳相替、刚柔交错;人文的特点是自强不息、止于文明。观天文,能够了解时势的变化;观人文,能够因应时势的变化以化育天下。关于天文与人文的关系,在《易经·观卦》中说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在中国文化中,"神"所代表的是一种至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文明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的扬弃与超越,它克服了传统文明的许多弱点。但是,由于系统的等级性、差异性,由于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以及生态文明自身的内在矛盾性,生态文明也表现出内在的缺陷。所以,阐释生态文明的限度对于正确地对待过去的传统文明、正确对待当下的生态文明本身以及未来可能的新文明形态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向玉乔 《哲学动态》2023,(4):5-13+12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文明新样本,是中华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文明范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内容上包括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目标的物质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精神文明、以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社会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旨归的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以文明要素创新为重要标识,以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为发展路径,以有机统一性为总体特征,以中华伦理文明为伦理内核,受内外动因驱动,兼具实然性和应然性。  相似文献   

20.
李利安 《中国宗教》2023,(10):14-17
<正>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贸之路,还是集多重历史内涵于一体的文明交往之路,是一条众多重要民族相互杂处、多种重要宗教彼此交织、古今不同文明形态变化多端的文明交往带。作为现代全球文明交往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宗教文化格局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具有重要影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认同的支撑和精神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