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晓华 《法音》2008,(3):21-21
本刊讯武汉地区第一部寺庙志《归元禅寺志》,日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也是归元寺有史以来第一部志书,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归元寺的历史和现状。其上限为1658年,下限为2003年。编纂人员历时11载,呕心沥血编修。志书有丛林、文物、沿革、人物、诗文、传奇6卷共230余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出版。  相似文献   

2.
高奣映著、增瑞校注本《鸡足山志》(以下简称“校注本”)现已出版。自明至今,《鸡足山志》共修了六次,即明代徐霞客《鸡足山志》、明末清初大错和尚《鸡足山志》、清代范承勋《鸡足山志》、高奣映《鸡足山志》,近代赵藩、李根源《鸡足山志补》和现代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鸡足山志》。除前两部志已经没有存本外,其他四部均存。其中高奣映著《鸡足山志》既征引徐霞客和大错《鸡足山志》,又有很多清代史事据范承勋《鸡足山志》编纂,内容较范《志》更详实,而且增加了“风俗”等项目,可谓集此前《鸡足山志》之大成。另外,从赵藩、李根源《鸡足…  相似文献   

3.
1983年12月下旬,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了全省性的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宗教志被列为专志之一,贵州省的伊斯兰教志由贵州省伊协负责编写。应该说,这件事是贵州省伊斯兰教的一件光荣的大事。 不可否认,过去的旧地方志,内容从没有过宗教志。就以贵州省来说,伊斯兰教传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3,(2)
“海内名山,率皆有志。”(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叙》)而其中以记述佛教名山大寺的山志、寺志的编纂,更是历史悠久,成果斐然。在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方志编纂中,怎样以新的观点、新的体例、新的资料、新的方法来编纂符合于我们时代要求的新山(寺)志,则一直是佛教界与方志界所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最近有幸拜读到由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一诚大和尚主修,江西省省志办公室朱祥清、何明栋、廖震赓同志为编纂,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签并撰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的《云居山新志》(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5.
编修地方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优良传统,建国以后,编修地方志曾列入国家科学十二年规划的重点项目,1985年国务院正式将编修地方志列入国家“七五”规划。在四川省地方志的“七五”规划中,又提出了编写《哲学社会科学志》的工作,这个志是无前人经验可鉴的一项新工作,据了解在全国各地编修该志者也不多,因此,如何编好《哲学社会科学志》是一个新的课题。其编写体例,共分三编,第一编概述,第二编各学科志(约30多个学科),第三编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宗教学志》是《哲学社会科学志》第二编中的一个学科志。其编写体例,一、概述,本学科在本地区的研究概况与特点,二、著作,各个历史时期本学科的代表作品,包括专著、论文以及近现代主要著  相似文献   

6.
《孔子研究》2021,(3):128-136
历代孔子家族志的编纂体例呈现出清晰的嬗变痕迹。孔子家族志的编纂发轫于宋金时期,在体例上多采用平目体。明代孔子家族志的编纂体例逐渐由平目体厘革为纲目体或二体并用的结构体式,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备。至清代,孔子家族志编纂体例又有所创新,鼎新"志"体,采用"一志一卷"类目结构,并嵌入"考"体裁的运用。孔子家族志的编纂体制对颜、曾、孟等其他圣贤家族志书的修纂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孔子家族志编纂体例嬗变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推动孔子家族史和儒学发展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清真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是穆斯林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场所,被视为穆斯林的"精神家园"。(1)地方志的编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在明清以来一直存在寺院志、庙宇志的编修,但是很少有清真寺志的编纂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部分清真寺进行了志书的编修,清真寺与志书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为讲好中国伊斯兰教故事提供了新的文献载体。  相似文献   

8.
了解广西宗教的一部佳作──《广西通志·宗教志》读后段启明编者按:1987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编写宗教志是新方志编纂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孔子研究》2021,(3):117-127
自曾子五十九代孙曾质粹于嘉靖年间奉诏东归嘉祥故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搜辑曾氏文献、弘扬曾子思想以敦宗睦族即成为曾氏翰博的中心任务。由此,曾氏家族志的编纂成为辨证曾氏后裔世系、激励子孙、光大宗圣德业的主要途径。明万历二十三年至清光绪十六年间,嘉祥曾氏《宗圣志》共经历四次编修。一是万历二十三年李天植纂修《曾志》,二是崇祯二年吕兆祥重修《宗圣志》,三是乾隆四十六年曾毓墫编撰《武城家乘》,四是光绪十六年王定安编辑《宗圣志》。通过考察曾氏志的编纂历程、体例沿革及其长短得失,不仅可以了解曾氏家族志的具体状况,也可借此了解曾氏家族的千年变迁史。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展现中岳庙深邃的道教文化内涵,真实记载中岳庙道教发展历程,更好地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关心和研究中岳道教文化人士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中岳庙管委会于2004年委托登封市志办公室启动大型志书——《中岳庙志》的编纂工作。历时6年,几易其稿,于2010年底完成  相似文献   

11.
《茅山志》为道教经典,记录了历代在茅山修炼的诸位道教名流。然其作者问题尚有诸多误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茅山志》为张雨所修。二,《茅山志》为张雨、刘大彬合修。三,《茅山志》为刘大彬所修。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种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附录一《引用传记提要》云:“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州府志》卷十五云:‘张天雨,字伯雨,钱塘人。尝屏居修茅山志,因号句曲外史。’刘大彬志元原刊本明永乐及成化重刊本皆为十五卷。吴全节序,刘大彬叙录,胡俨序…  相似文献   

12.
达亮 《中国宗教》2022,(6):64-65
我国寺院历来有编纂寺志的传统, 通过寺志,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寺院的历史。寺志按照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专门记载某一地域寺院的兴废沿革,如《五台山志》《普陀山志》《峨嵋山志》;二是以山为名,专记一山梵宇兴衰,如广东省的《鼎湖山志》《丹山霞志》《云门山志》;三是某地寺院或某一寺院的专志,如广东省的《曹溪通志》《光孝寺志》,这类寺志数量最多,内容丰富,大致包括:图考、沿革、建置、景物、名胜、古迹、僧传、住持、法系、法语、田产、经籍、文物、碑刻规约、艺文等内容。纂修志者有寺僧、名儒居士,亦有官方所修。  相似文献   

13.
这套丛刊将由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1995年年内出齐。它汇集了国内现存的数百种佛教寺志与山志,其中多有明、清两代善本,有些是稿本、抄本,也有各大图书馆馆藏孤本,全部影印出版。从版本精良这一点来说,可说是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各种版本《齐云山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并利用现存石刻、方志等资料,基本厘清了各版本志书的作者、刊刻时间、增补情形等,从而订正了前人记载的失误。认为《齐云山志》在明代曾编修三次,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十七年祁门人方汉撰写的《山志》,此志大概流传到清初佚失,现已不存。其次为嘉靖三十六年休宁县县丞方万有等人编撰的《齐云山志》,此志有嘉靖三十八年刻本,共七卷二册,至今尚有两部存世。到万历二十七年,休宁县知县鲁点重新编撰《齐云山志》,刊刻行世,流传久远。此志共五卷五册,体例完整,内容详实,刻印精美,成为明代山志之精品。此后直至清末,《齐云山志》至少重修五次,均以明万历本为底本,内容上稍加增补而已。  相似文献   

15.
明代弘治至崇祯年间,曲阜孔氏《阙里志》和颜氏《陋巷志》共经历过四次编修,邹县孟氏《三迁志》也三次修纂。孔、颜、孟三氏家族志的每一次编纂,都呈现出特殊且鲜明的"群聚现象",具体表现为编纂时间前后相因,体例内容相互借鉴,编修人员交集并处,修纂意旨彼此关切。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孔、颜、孟三者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内在联动性和外在整体性。同时,明代尊崇儒学,志书修纂盛行和三氏林庙修建,也是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6.
在 2 0 0 0年 6月山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一套《五台山文化丛书》中 ,有一本由崔玉卿点校的《五台山〈传〉〈志〉选粹》,翻阅后殊觉可贵之点颇多 ,故不揣愚钝 ,一吐为快。一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将五台山历史上留传下来的 4部最著名和最有学术价值的《传》《志》合在一起点校出版 ,为爱好和从事五台山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部非常便捷的工具书。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亦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其历史悠久 ,影响巨大。于是 ,千百年来 ,就出现了不少记载、讽诵五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的图籍。其中 ,…  相似文献   

17.
<正>山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明代武当山的修志实践表明,道教山志的编纂并非易事,惟有熟悉方志和道经的编纂规律,勤勉精进,才有可能修出一部好志来。明代是武当道教最为贵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先后有6部志书问世,成就显著,影响深远1。明修武当山志一方面保存了大量珍贵的道教文化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其修志实践和修志理论也为新时期道教山志的编纂提供了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相似文献   

18.
由江苏广陵书社编印的《中国道观志丛刊》。平装32开36册,已于1999年12月出版,每套4500元。本丛书所收宫观志主要可分两种情况:第一,记述某一宫观的专志,如《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苏州元妙观志》、《长春观志》等;第二,记述某地或某山所有宫观的专志,如《金陵玄观志》、《龙虎山志》、《茅山志》等。有的山为道教某一宗派的中心,或其本身和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很多的神仙传说和遗迹,成为道教名山。因此,本丛书把《龙虎山志》、《齐云山志》、《青城指南》、《麻姑山志》等道教名山的志书,视为一山宫观的…  相似文献   

19.
孙长征 《管子学刊》2014,(1):126-126
在临淄区委、政府的关怀下,在临淄区志办公室、区齐文化研究中心、区文化出版局的支持下,由临淄区民政局和区齐文化研究社联合编纂的《临淄地名史话》一书,于2013年11月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20.
民国十年,江南部分民间善堂善坛选址浙江杭州虎跑佛祖藏殿,成立虎跑藏殿湖隐佛祖报本团,并编纂《虎跑佛祖藏殿志》。《藏殿志》纂辑的主要资助者和组织者潘炳南,是义和团运动时期著名的中国救济善会的发起人,在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藏殿志》展现了清末民初江南善坛的发展状况和报本团的成立经过与组织形态。报本团通过扶乩降神管理善堂,形成重大决议并付诸实行,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结社组织,其特殊性也决定了《藏殿志》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佛教寺院志,而是一部会道门史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