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对幸福的定义和体验》一文中,作者辨析了伊斯兰关于"幸福"sa‘adah这一概念的内涵,为使读者理解,作者简要解释了"伊斯兰"的概念并对人的本性作一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幸福和信仰、人性、记念真主(dhikr)的关系,分析心灵的安定与平和(mutma’innah),对真理的确信(yaqin)。在分析过程中,厘清人类的感官及其与善恶的关系。在这个前题下,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从伊斯兰的角度分析"悲剧"这一概念,认为西方文化中这一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断定它有更深层的宗教背景,分析它在西方传统中与幸福的关系。作者严密解释了"幸福"的对立面就是《古兰经》中所描述的"薄福"shaqawah,认为这也是西方概念"悲剧"的本来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易学解释学为起点来探究《程氏易传》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中"的哲学内涵,本文的研究表明程颐在《程氏易传》中继承了王弼《周易注》中对《周易》文本所作的卦、彖、爻的结构性划分,并在对爻辞的注释中通过使用一些基础解释概念来建立统一的释爻体例。"中"就是作为基础解释概念"德"的内容出现的,在《程传》中程颐通过"中"与其他基础解释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为"中"赋予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因此笔者想通过探究"中"这一概念在《程传》释爻中的使用方式来彰显其哲学内涵,这也是本文在方法论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归真要道译义》一书为清代经师伍遵契翻译的伊斯兰教著作,原作者是12世纪伊斯兰教哲学家拉齐,原著为波斯语,名为《米尔萨德》,该书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伊斯兰教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经学系传谱》记载,明清时期的经师多喜讲授《米尔萨德》,《米尔萨德》还被列为经堂教育的必修教材。"命"与"性"是《归真要道译义》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一方面它们对应着伊斯兰哲学中的灵魂观念,另一方面被译者用极具儒学特色的"命"和"性"概念表述伊斯兰的灵魂观念。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既有利于深入研究伊斯兰哲学的深刻义理,  相似文献   

4.
"吉哈德"是一个伴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而出现的宗教概念,同时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近代以来以"吉哈德"为口号的各种"圣战"和恐怖活动却又给这一概念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古兰经》原典中"吉哈德"的含义解析和分类,梳理各历史时期对圣战式"吉哈德"含义的演变过程,探讨现实状况下圣战式"吉哈德"的思想嬗变及对其的工具化诠释。  相似文献   

5.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代表作《符号形式哲学》第3卷中提出的“符号性孕义”概念,历来被学界公认为理解卡西尔哲学整体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近年来学界关注最多的一个概念。不过,对这一概念所作的系统性阐释,迄今还付之阙如。该著在对符号形式哲学理论基础予以澄清的基础上,对这一概念的历史起源、哲学内涵,以及在整个卡西尔哲学体系中的有效性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并在“精神作为的自由”中对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奠基。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理解"幸福"的含义,首先有必要简要阐释"幸福"的反义"不幸"。从最早的阿拉伯语词典的阐释到《古兰经》对该词的运用,描述"不幸"这一概念的词汇大致有如下一些:"巨大的灾难""悲惨""困难""厄运""苦难"等等,每个词项明显展示了内在和外在都面临的严重情状。"不幸"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它包含着所有关于"悲惨"的不同层面,其它的一组同义词虽则表述了相似的情状,但它们更侧重于从具体的侧面,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不幸"这一概念的相关层面,例如"恐惧"(khawf,  相似文献   

7.
"Funktion"是康德判断理论的关键概念,以往研究大都以日常涵义的"机能"或"功能"来翻译和理解这一概念,并引申出生理效果、认识维度等各种解释,然而,基于康德在沉默时期对"Funktion"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他更看重的显然是这一概念所蕴含着的函数结构,并希望借助这种数学结构来重新解释综合判断中对象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姚俊 《学海》2007,(2):137-141
“关系”作为社会网络研究乃至整个新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概念,自从它成为一个学术研究对象以来就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对这一概念做出定义、分类、操作乃至如何运用它来建构理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本文以“东西方差异”作为反思“关系”概念的切入口,指出现有的“关系”概念所包含的东西方差异实质上是一种假象,并就国内学者对“关系”概念的反思进行了梳理、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杨庆堃先生通过"分散性宗教"这一概念准确地分析出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状态和性质,并有力地回应了一部分西方学者的"中国人无宗教信仰"的错误观点.本文重点分析杨庆堃先生"分散性宗教"这一核心概念,并通过对其特性和社会作用的探讨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动力,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主导这一文明方向的,是它的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伊斯兰的核心价值观,是信仰伊斯兰的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普遍遵守的原则,是《古兰经》和圣训定制的评价标准和追求目标。纵观伊斯兰的价值体系,其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体精神,即它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敬主爱人"。它构成了穆斯林处世为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这一概念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对真主的"敬"和对人类的"爱"。  相似文献   

11.
这篇短文简单介绍了催生Learned helplessness这一概念的最初实验,略谈了作者对此概念的粗浅理解和其他译法,提出习得性自弃供参考。不涉及这一概念及有关理论在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和抑郁症发病机理方面的意义以及局限。  相似文献   

12.
在《论意义和指称》(1892)一文的开头,弗雷格陈述了他在《概念文字》(1879)中的思想,即他认为同一是对象的名称或符号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描述:1——(A≡B)的意思是:由于符号A与符号B具有相同的概念内容,因此A总是可以为B所替换,反之亦然。这一概念与莱布尼兹关于“同一法则”  相似文献   

13.
郗彩红 《学海》2007,2(4):90-95
与中国语境所用意义不同的是,"大众"概念在现代西方理论传统中具有负面意蕴.本文借助西方大众社会理论,系统梳理了这一概念的负面意涵,指出该理论对大众的操纵意图.在批判继承该理论基础上,提出"群众"与社会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艰苦奋斗的概念 这一概念,社会上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笔者根据查证,它的内涵大致可以归纳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从最一般意义上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其基本意思是“不怕艰难困苦,进行坚持不懈、英勇顽强的斗争。”(《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599页)第二层面,当作一个治国方针,它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方针。”(《邓小平著作学习大辞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第三层面,把它看作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有的学者认为它有三个方  相似文献   

15.
吕纯山 《世界哲学》2017,(2):141-147
本文首先分析了陈康对"普遍的复合物"的解释,指出把这一概念理解为与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不相容的做法值得商榷。进而指出,"普遍的复合物"即普遍的质形复合物就是种属,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是在《形而上学》Ζ10—11中,但肯定它是定义的对象则是在一般为人所忽视的《形而上学》Η3中,在这一章节中,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指出,定义的对象不能只有形式,因为定义里需要表达一个部分对另一部分的谓述。进而亚里士多德指出,定义就是由形式对质料的描述所构成,因此,Η3在解决定义的对象和方式问题上贡献都很大。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再认识马中平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经历了1300多年漫长的文化融合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笔者试就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这一概念谈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分析要讨论中国伊斯兰文化,首先应对...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再认识马中平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经历了1300多年漫长的文化融合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笔者试就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这一概念谈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分析要讨论中国伊斯兰文化,首先应对...  相似文献   

18.
史密斯质疑宗教概念的普遍有效性,从词源学和观念史角度对宗教的含义及其变迁作了历史考察,指出它不过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一个产物,并不适合解释其他文明的生活传统,主张用信仰和累积的传统两个独立的概念取而代之。依据这一概念框架来解释儒家传统会消除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的形成史的缜密考证,揭开了围绕这一概念的种种迷雾。本文认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域并不存在刚性的、僵硬的逻辑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根本不存在相对确定的、可以用理性语言精确描述的逻辑边界,只不过这条边界线是弹性的、模糊的、因场景而变化的。本文还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但又可以共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把"有没有非洲哲学"这一问题改为"在这一所在之处所做的哲学是什么样"这一问题,来回答"非洲哲学"的合法性以及建立的可能性。作者认为,"非洲哲学"这一概念并不应当从空间性的角度去理解,因此他提出了"所在之处"与"所在性"这组概念,并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概念集,以此来重述非洲哲学的图景。在他看来,这种重述并非只适用于"非洲哲学",其根本上关乎着"哲学"这一概念本身的意义,关乎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真理性和地方性之间最根本的张力,关乎着我们应当如何做哲学的基本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