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建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五台县城内西门旁,俗称西寺,为国家重点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五台县志》载:“广济寺。在县治西。元至正年间建,已就倾圮,清乾隆四十三年知县王秉韬重葺。”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广济寺碑又说:“广济寺建于元代,土人呼为西寺,以其偏于县西门内也。寺制极巍峨,栋宇插云,斗拱焕日……。由此可知,广济寺创建于元代。”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在北京城里,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自清代以来一直有熬奶茶的习俗,皇宫内务府还固定时日,为雍和宫发放“熬茶银”,即僧众熬制奶茶的费用。 当时,熬茶也是清宫廷的盛事。清代最好茶的皇帝是乾隆,自乾隆八年至乾隆六十年,在清宫内皆有茶宴。其中规模巨大的“千叟宴”,即有“进茶”和“赐茶”仪式。此仪式均用奶茶,清宫廷日常生活中也爱用奶茶。《养吉斋丛录》云:“旧俗尚奶茶,每日供御用奶牛及各主位应用乳牛,皆有定数。取乳尚交茶房,又请茶房春秋二季造乳饼”。清宫“千叟…  相似文献   

3.
金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居大渡河上游,境内有大金川河,因沿河诸山盛产黄金而得名。据金川县县志载:一七七一年(清乾隆三十六年)第二次金川之战时,从陕西渭南调来的清军中有不少回民官兵。战后留住戌垦,为移居该县最早的回族。继后陆续有不少来此经商定居的回族人,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一七九四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回族穆斯林集资,清政  相似文献   

4.
<正>金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居大渡河上游,境内有大金川河,因沿河诸山盛产黄金而得名。据金川县县志载:一七七一年(清乾隆三十六年)第二次金川之战时,从陕西渭南调来的清军中有不少回民官兵。战后留住戌垦,为移居该县最早的回族。继后陆续有不少来此经商定居的回族人,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一七九四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回族穆斯林集资,清政  相似文献   

5.
<正>水定镇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地处霍城县南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绥定城,1984年与水定镇合并建新水定镇。陕西大寺坐落于霍城县水定镇中心位置,根据陕西大寺寺内碑文记载,陕西大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3),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始建为小寺,取名为“北结寺”。光绪28年由部分寻亲的陕西人和本地陕西人联合出资扩建为大寺,  相似文献   

6.
锡伯族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朝为充实新疆边防,从盛京征调4000余名锡伯族官兵迁居新疆伊犁地区,屯垦守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伊犁将军根据锡伯族的特点,将其安置在伊犁河南岸地区(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组建了锡伯族营。  相似文献   

7.
正锡伯族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朝为充实新疆边防,从盛京征调4000余名锡伯族官兵迁居新疆伊犁地区,屯垦守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伊犁将军根据锡伯族的特点,将其安置在伊犁河南岸地区(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组建了锡伯族营。当时,锡伯族营分为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帝博学多才,思维敏捷。一次他到江南巡视,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这是什么人”张回答说:“他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顺口答道:“就是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  相似文献   

9.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又作“彭际清”)述。收入《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家世习儒,父兄皆以文学官于朝。年十六为县诸生,翌年中乡举。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授七品官(县官),辞而不就。他早年喜学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后转习道家的修炼术,三年无效而弃之。在友人的影响下,读明末高僧真可的《紫柏全集》,归心佛法。继而又广览袾宏、德清、智旭等人的著作,深信净土法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寺庙碑刻与社会史"项目启动于2003年,项目主持单位为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实践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有二十余位中法学者和学生参与研究,其目的是要理解寺庙在城市中的作用及其与市民的关系。研究过程包括如下几部分:首先是利用地图查找寺庙。我们主要依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绘制的《京城全图》,辅以若干种近、现代地图,清点并记录地图上已有标注的庙宇。《京城全图》于乾隆十年(1745)开始绘制,乾隆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750)进呈御览。我们在这份地图的内城部分中一共找到了829  相似文献   

11.
班禅活佛爱国史话(连载之三)──维护中央权威 万里赴京觐见的六世班禅罗桑巴丹益喜安多扎西六世班禅大师法名罗桑巴丹益喜,系后藏南木林宗扎西则庄园人,父名唐拉,母名宁达旺姆,生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圆寂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享年42...  相似文献   

12.
王鸣盛,字风喈,号西庄,江苏嘉定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到京参加殿试,中一甲二名即“探花”。曾官至侍讲学土、内阁学士、光禄寺卿等显要职位,后来因父母之丧回家,不再复出做官,而是专心从事著述。他在研究儒家经典和考订史籍方面,有许多卓越成就。在个人生活上,则是异常节俭宽以待人。史书说:“鸣盛性俭,素无声色玩好之娱,晏坐一室,咿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伤寒论类方》与《类聚方》的思考南京中医学院(210029)黄煌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徐灵胎“探求三十年”的心得之作《伤寒论类方》终于定稿。他在序言中说:“余纂集成帙之后,又复钻穷者七年,而五易其稿,乃无遗憾。”徐氏此书,一改过去从六经...  相似文献   

14.
戴震是清中叶最具卓异品格的学者,他虽生逢乾嘉汉学的盛世,其汉学成就也为世人所瞩目,但戴震并未依凭考据功夫攀龙附凤或俯拾青紫,相反,他却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穷究义理、痛底程朱理学,乾隆三十七年(1772),戴震告知亲朋好友,他要“发狂  相似文献   

15.
著名画家张善子是天主教教友,四川内江县人,清光绪壬午八年(1882年)农历5月初5日生,原名张正兰,单名泽;善子本孪生,故初字善孖,含双生子意,后改为善子。先生爱虎画虎,如痴如迷,其师曾农髯以“虎痴”目之,先生遂亦以此自号,人则尊为“虎公”、“虎髯”。善子祖籍湖北麻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因“湖广填川”,定居内江,至善子辈已为第八代。父张忠发,字怀忠,号悲生,母曾友贞,俱信基督教。父在教堂工作,先生亦随时出入教堂。母亲长于绘画刺绣,名诗人谢玉岑谓:“曾太夫人以工笔花鸟,负名于蜀。”人们呼为“张画  相似文献   

16.
萨真人墓与萨守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西和县城南三里岷郡山有萨真人墓,今存墓表为清乾隆时所立,当时县令王鸣珂题“萨真人墓”四字。陵园旁有道观一座,名“萨爷殿”,有戏台、正殿、东西偏殿,应初建于南宋时,清乾隆年间扩建。正殿有萨真人塑像,东西偏殿正面分别为王灵官和杨四将军塑像。经笔者考证萨真人即北  相似文献   

17.
正乾隆初年,清高宗封赠署正一真人张昭麟与妙正真人娄近垣,学者引为龙虎山正一道获得清廷礼遇的重要象征。然文献记载既有歧异,学者对其封赠背景更少见讨论,以致相关叙述不一。今排比史料,略作辨析。关于清高宗封赠两位龙虎山真人的时间,娄近垣本人于乾隆五年(1740)编纂完成的《龙虎山志》卷  相似文献   

18.
《黄箓科仪》十二卷,不著编辑名氏,今所见为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年)和亲王重刻朱墨套印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五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上方有《黄箓科仪》四字。卷端题《清微黄箓大斋科仪目录》一行。朱印乐谱工尺,墨印句  相似文献   

19.
近代广州,道教有过一个兴旺时期。时间在晚清,中心在漱珠冈,中心人物是道士李青来。李的个人历史给了后世一个重要的启示。 李青来本名明彻,番禺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生,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享年82岁。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他的宗教活动,主要创建了广州漱珠冈纯阳观,曾讲授阴符、黄庭、道德诸经;主要著述有道德经注二卷,  相似文献   

20.
陈金龙 《法音》2005,(2):23-26
《清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故亦称《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雍正帝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刻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开雕,乾隆三年(1738)刻完,历时五年。《清藏》收书1670种,7240卷,724函,依《千字文》字序编目,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每函十卷,合计经版79036块[1]。《清藏》完全按照经律论、大小乘、杂藏的顺序编排,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清藏》经版,原存武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