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闽台海上船舶供奉水神的现象,并简要论述与此相关的问题:流动的庙宇与民间信仰的传播,福建内河水神势力范围的平面划分与闽台海上水神的立体谱系,“顺风顺流”、“定风稳流”的诉求与水神信仰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徐晓望 《法音》2000,(1):86-89
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中国宗教文化史上日益引起兴趣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福建自古以来浓郁的宗教气氛一直是区域文化突出的特点。不论岁月的变幻还是时代的兴替,民间信仰与佛教两大宗教文化,都以其炽热的温度,烘托着社会变迁的轨迹。因此,研究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福建区域是较为典型的。如果说佛教曾经是外来文化,那么,它在福建等中国南方的传播及其一度达到炽点的温度,都与南方长久的民间信仰传统有关。福建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信巫好鬼”的区域,这是培植民间信仰最好的土壤。对古代的闽越人而言,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神…  相似文献   

3.
福建民间信仰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红 《福建宗教》2002,(1):36-38
作为边缘宗教的民间信仰长期以来处于遭受贬抑的地位,从文化层面来看,它又是归类于“常民文化”的俗文化。由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造就的福建文化极具特点,作为福建文化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信仰,也以其多样性、多种类、复杂性体现出闽文化的特征。抛开以宗教的眼光、政治的眼光来审视福建民间信仰的传统,换个视角,从文化的层面来透视福建人的祈神活动,就更能深入地把握福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加深我们对百姓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的了解,进而更为完整准确地认识民间信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三平祖师原为唐代禅师三平义中,入宋以后被神化,逐渐形成三平祖师信仰,并由漳州地区的民间信仰发展成闽台和东南亚闽籍华侨华人的重要民间信仰之一。本文以文献史料、碑文记载、民间传说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方式,以综合分析的方法,考析了三平祖师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州民间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福州地区民间信仰源远流长,自古有“好巫尚鬼”之风尚。19世纪中期来华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在福州传教14年,撰汉学著作《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书,对当时清人熟视无睹的百姓宗教信仰现象进行思考研究,于东西方文化比较之中,再现了清末福州地区民间信仰的真实面貌,对我们研究当时乃至现在福建地区人民的宗教生活提供了多视角的、第一手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林拓 《宗教学研究》2005,(3):100-109
策源地的形成及特征是神明信仰区域化研究的关键问题.福建作为中国历史上民间信仰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为信仰策源地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在对福建主要区域神明信仰的逐一考察中发现,其策源地区位特征从区域经济文化的边缘地带渐次演变为区域经济的次重心(或核心)、区域文化的次重心,而与区域行政、文化中心保持某种微妙关系,并与信仰的地域扩展及信仰主题的逐步确定,具有深刻的共生性和共时性,我们将之概括为"边缘-核心转换"特征.实际上,它是区域市场体系及地域网络发展的产物,是民间社会与国家政治在空间结构上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巫觋文化,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必须从巫觋文化中摆脱出来,融入儒道释三教文化,同时主动依附封建政权,争取朝廷的封赐,走正统化的道路,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福建民间信仰为例,对民间信仰的“去巫化”和“正统化”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去巫化”的主要途径有三条:即给神明编造新的家世、重新塑造神明的形象和披上道教佛教的外衣;“正统化”的基本策略也有三:即争取朝廷的封敕或赐额、尽可能与帝王攀上关系、显灵帮助官兵打胜仗、靖国保民等.论文指出,民间信仰的“去巫化”和“正统化”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必然产物,对于民间信仰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民间信仰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利用福建民间搜集的资料,分析了各类安镇符咒与风水信仰的密切关系。这些安镇符咒融入了福建的一些区域性特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种民间信仰的有机整合。从文化心理学的立场分析,安镇符咒仪式之不断重复的过程,也是风水信念逐步走向“内敛化”的过程。而各类风水选择活动的盛行,亦可视为有关风水之“社会记忆”形式的“外在化”呈现。明清以来风水在福建民间社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泛滥(辐射),正是风水信仰“内敛化”与“外在化” 的矛盾运动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利用闽台民间寺庙的签诗资料 ,分析了灵签贞卜与风水信仰的密切关系。灵签文本中的风水主题 ,既暗藏了民间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真实信息 ,也反映了签诗 (或解签 )作者的文化认知心态。而抽 (解 )签者参与灵签文本的风水知识资源或风水吉凶判断的解释和批评的过程 ,显然刺激了风水信仰与神灵崇拜之内涵的互为触动 ,不仅使得风水信仰逐渐沉潜为民众的“社会记忆”及文化习俗成为可能 ,而且使得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化入民众的社会意识结构成为可能。在抽签这种“依附性宗教仪式”中 ,理性与非理性、道德与功利缠绕成经纬线 ,共同编织了风水信仰的神圣帷幕。  相似文献   

10.
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李玉昆广泽尊王是闽台和东南亚颇有影响的神。本文根据地方文献等有关记载,论述了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广泽尊王的职掌、广泽尊王的民间传说与民俗诸问题。认为对当前民间信仰应正确引导,发挥民间信仰对联络乡谊亲情,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作...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范正义博士的《保生大帝信仰与闽台社会》。该书是著者在其博士论文《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的个案考察》的基础上,增删润色而成的,其行文流畅、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是民间信仰研究领域中的一部佳作。据我所见,该书的特色可归纳为如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大量地方史资料对流行于闽台地方的王爷信仰进行了全面论述。在闽台民间信仰中,作为瘟神的王爷是少数,大部分王爷是地方保护神或万能之神。传说中的王爷多为历史人物,或为救民而取瘟药自服,或为民献身、勤政为民……而成为王爷,受到人们的崇敬。王爷信仰通过送王船和请香火分炉方式传播到台湾各地。  相似文献   

13.
不可忽视民间信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间信仰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如正式受洗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在民间的分布可以说如汪洋大海。就这部分群众而言,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法定宗教的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植根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较低层次的信仰。这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单向度的人员流动加剧,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乡村传统秩序逐渐解体,新时期如何维持和发展乡村的稳定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民间信仰在乡村稳定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运用和发挥民间信仰促进乡村稳定与发展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课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信仰及其与转型时期的农村的关系,从多个维度论证了民间信仰对于转型时期的农村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丰富,场所和信众数量大、涉及面广。据普查统计,全省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约28000座,各地供奉的民间信仰神祇超过千余种,在闽台两地和海外侨胞中拥有广泛的信众。近年来,在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福建省通过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林馨 《福建宗教》2002,(4):27-28
福建是一个民间诸神信仰相当多而且杂的地方。在福建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灵中,佛教高僧信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些高僧信仰不仅拥有广泛的覆盖面,而且影响深远,一直持续至今,形成十分引人注目的信仰文化现象。本文试就此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试论艾儒略对福建民间信仰的态度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明末在福建长期活动的意大利籍耶稣会士艾儒略辟中国民间信仰的言论为研究个案,指出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接触,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神学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化在基层社会冲突展开的一个侧面。艾儒略等耶稣会士的“辟邪”言论,客观上迎合了晚明以降东南正统知识界崇正黜邪、打击民间通俗文化的要求,对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及其后“礼仪之争”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以来,闽台民间戏曲活动与道教文化密不可分,高甲戏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剧种。首先,高甲戏的演出习俗处处充斥着民间道教的信仰文化。其次,道教神仙、法器和场所构成了高甲戏表演艺术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第三,以闽南语为独特表征的高甲戏,许多念白通过说唱形式表达了道教文化。闽台高甲戏与道教的关系是两岸学术界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间信仰研究至少应包括三个基本领域,即民间信仰志、民间信仰论、民间信仰史,它们又各有自己的支系,共同合成一个较完备的研究体系。其中,“民间信仰志”是研究的基础,“民间信仰论”是总体系中的主体,而“民间信仰史”则是对这一研究的总结与深化。民间信仰研究体系的建构,不仅是丰富学理的努力,也是对研究实践的引导。其理论的完善与研究实践的深入,标志着“宗教民俗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与成熟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的地域性与佛道教发展息息相关却又独具特性,民间信仰的区域化既是民间信仰地域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更是宗教社会学和宗教地理学的重要主题。本文以我国民间信仰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福建为中心展开研究。福建沿海与内陆地区民间神明信仰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南宋时期,福建沿海地区佛道教信仰式微,民间信仰取而代之,并在民间神明的敕封总量与信仰取向上与内陆趋向分异。沿海神明信仰的区域化进程相应展开,明清时期尤为显著,进一步形成与内陆分散化态势明显不同的体系化格局,而这一体系化又是在"高层—低层"之间形成地域层级的转换中逐步实现的。这不仅是地域社会变迁的深层反映,更隐含着地域社会与民间信仰的内在关联中经常被忽视却又是关键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