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民族文化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无意识是无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介于本能无意识和集体文化无意识之间,它是在民族集体历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民族文化影响和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之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无意识。其具体形成途径有三条:适应、文化压抑和文化赞许、以及习惯。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意识形态的反映,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该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民族精神,构成该民族的要素,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对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如果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似可以说这个民族文化繁荣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该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发展一起,构成民族繁荣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精神内在于民族意识 ,是民族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 ,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向导和动力。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民族渗透在其民族思想观念、文化模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心理结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之中的优秀的共同的价值观 ,民族的优秀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重视发挥民族的优秀价值观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偏见在民族心理中是一个很遍普的现象。它不但对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等方面发生影响,而且对民族认知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民族偏见的形成过程中,有民族认知的参与,民族偏见反过来对民族认知起导向作用;由于刻板印象在二者中所发生的作用,民族偏见可能导致民族认知发生晕轮效应,从而简化认知活动的过程,使民族思维变得狡窄和僵化;民族偏见是文化的偏见,民族认知也是一种文化的认知。由于民族文化在二者中的参与和影响,民族偏见在一定民族文化差异的情境下,对简化式的民族认知活动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存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推动民族发展等方面.民族精神中所蕴涵的才智精华,是指引和推动各民族甚至人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不仅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感、规范和目标转化为民族成员内在本质的过程,而且表现为民族成员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是一个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与外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  相似文献   

7.
大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事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这些文化经历了不同的积淀过程,是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这就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力量所在,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基本依托。每个民族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少数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各民族人民世代在这块山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创造了富于民族个性和风格各异的灿烂文化,铸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9.
伦理精神的本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灿新 《现代哲学》2001,2(4):73-80
伦理精神是文化精神之一,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学术界在对文化精神或民族精神的研究中,通常从两个角度去把握。一个角度是直接指向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中的基本内容。例如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  相似文献   

10.
习俗文化是贯穿于日常社会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入乡随俗",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本文小小说《索碧哈》为例,解析了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回族的婚俗文化及差异,让我们了解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在感悟回族和阿拉伯民族婚俗文化差异的同时,体会别样的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是一个终生动态发展的过程。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影响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心理健康、人格发展、亲社会行为等紧密相关。本研究选取1328名11~20岁的青少年为被试,探求青少年民族认同(包括对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发现20岁是青少年认同的关键时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等对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根据这一精神,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做好民族文化工作谈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进课堂工作,是我省落实中央民族民族工作会议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黎平县在省、州民委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喜人成效。至目前为此,全县25个乡镇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基本实现“四落实”,即教师落实、教材落实、班级落实、课时落实,培养了大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弘扬民族文化,积极推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博工作领域,民族文物是指我国古代和现代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保存流传至今以及考古发掘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遗存和实物资料。由于其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其间存在着一个价值高低问题,而这则对民族文物的保管、研究、展览使用等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根据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对博物馆的民族文物价值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所产生的民俗旅游的文化传播效力是巨大的,广西是民族特征明显、旅游资源非常发达的省份,合其二者之力从民族服饰纪念品的角度来设计探索提升当地的民俗旅游层次,有助于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播,能更有力地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8日,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5周年的喜庆日子。4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州民族工作如沐春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级民族事务部门始终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抓团结进步,促繁荣发展为民族工作奋斗目标,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研究是我国民族心理学的重要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认知、智力发展、人格、价值观和品格等方面, 并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目前,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研究主要有几个特点:(1)研究取样主要是青少年和学生; (2)研究取向主要是民族心理的发展; (3)民族心理研究大多与教育研究相联系; (4)民族心理研究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增强; (5)民族心理研究的核心是民族文化, 民族心理研究应该深入民族生活中去考察民族习俗; (6)民族心理研究多将民族和民族文化作为实验中一个变量, 对民族心理本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号,民族幼儿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民族幼儿的心理特征,探讨不同立场、视野中民族幼儿教育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出一个文化,发展一方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等,成为各地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一大景观和特色,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点。有的地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有的不少地方地理优势明显,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