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过多年发展,解释水平理论的理论基础、理论机制、理论应用都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但是,在解释水平理论的完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解释水平的变化是否完全基于心理距离的变化;第二,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的因果关系问题;第三,解释水平的变量属性界定问题;第四,解释水平间接操纵与直接操纵的效果比较。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解释水平理论中的概念和作用机制,需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伤害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 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 但极具危险性。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 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 国内普通青少年自伤比例高于西方, 达36%~57%, 但该行为在国内所受关注不多、相关研究甚少。影响自伤的危险因子, 总体可分为早年创伤性经验和个体易感性两大类, 后者包括情绪管理障碍、冲动性和生物学因素, 但各因素对自伤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从病因和病理学研究现状看, 很多理论模型被提出来解释自伤的动机和原因, 包括功能性模型、发展病理性模型和整合模型等。自伤领域的研究虽然在近10年有飞跃性的增长, 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进行自伤的分类研究、某些主题的细化研究、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临终关怀中心理支持系统的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临终关怀中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临终关怀中心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死亡观念、家庭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临终关怀心理支持系统研究的基本维度,死亡观念同医护人员、家属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在其中处于突出地位.不同文化背景下死亡恐惧的差异是在建立本土化的临终关怀的心理支持系统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康武杨敏  王丽平 《心理科学》2013,36(5):1242-1248
SNARC效应是当对数字进行奇偶判断时,即使数的奇偶性与数的大小无关,但右手(左手)对相对大(小)的数的反应快。首先介绍SNARC效应的起源和理论解释,然后总结SNARC效应的特性,论述SNARC效应和Simon效应以及MARC 效应的关系,并对SNARC效应的脑机制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3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1)SNARC效应的加工处理机制;(2)SANRC效应的理论探索;(3)SNARC效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心理测验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国际上的众多机构纷纷采用心理测验进行人力资源测评,实践证明心理测验是一种高效的测量方法,能够为机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高质的信息支持。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陷入了困境。通过分析,揭示出心理测验技术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陷入困境的状态和原因,并探索摆脱这些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心理效应运用于教务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管理者自身心理素质,更能指导管理者结合实际经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丽  石岩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95-1506
本文对《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以来的99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以揭示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心理健康、运动功能损害、运动表现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为运动表现、饮食障碍、情绪障碍、成瘾、压力应对等;研究主要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42.4%的研究假设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拓展研究领域;关注研究的本土化;丰富研究的理论基础;加强研究方法训练.  相似文献   

8.
一般心理能力(General Mental Ability,GMA)是人事选拔领域应用最为普遍的预测源,百年来的研究证实,GMA不仅直接影响工作知识的获得与技能习得,还通过学习和问题解决间接影响个体的工作绩效,是工作绩效的最佳预测源。未来对GMA本质以及GMA与绩效关系的探讨,除了经典测量学视角外,还应借鉴认知神经研究范式,深入揭示GMA预测工作绩效的脑认知机制,同时进一步收集GMA的预测效度以及中国情境下的概化效度证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处于医院闭环管理中人员的心理服务需求,探讨疫情下医院闭环管理中心理服务工作模式,包括组织开展、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和支持保障,以及心理咨询技术在闭环管理中的运用,以期为类似工作环境和要求下的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概念、理论模型以及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文章简要回顾了组织行为学中有关心理契约的系列研究,包括概念的提出,理论模型,分类及测量,探讨了该领域的主要理论体系及分歧、论辩焦点,对在新经济背景下心理契约的新变化.新发展以及相关研究做了阐述,并在最后对该领域理论发展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包括进谏行为在内的角色外行为研究近来广受关注。基于特质激活理论,本研究探索了害羞特质与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及管理开放性和心理授权对它们的调节作用。以华东地区369名企业员工为样本,采用配对成组的问卷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开放性和心理授权均对害羞与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即当处于高管理开放性和高心理授权水平时,害羞特质与进谏行为之间的消极关系减弱,而当处于低管理开放性和低心理授权水平时,害羞特质与进谏行为之间的消极关系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为相关政策、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132家会员单位为调查对象,了解上海市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概况;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以12名市卫生计生委和行业协会相关行业管理者为对象,了解上海市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正、负性情绪的跨文化心理测量:PANAS维度结构检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卫东  刁静 《心理科学》2004,27(1):77-79
对中国大学生(N=201)和美国大学生(N=321)进行PANAS测评,以检验该量表中、英文版的因素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会聚性地验证了该量表的PA和NA两维度结构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中、英文量表两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1.31%和44.25%,接近Watson等的研究结果。然而研究结果也显示测项偏差问题,因此中文量表的PA分量表的测项组成不等同于原量表。中、英文量表的PA与NA分量表同样具有较高内在一致性信度,表明其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4.
1975年,Michael首次正式提出应放弃"正强化"和"负强化"术语的使用,引起对"正强化和负强化是否本质上具有区别"这一问题的关注和争议。正负强化究竟本质上是否有区分、如何区分、以及区分它们的意义等问题,得到了众多行为心理学家的深入探讨。多数学者再度阐明正强化和负强化具有不同的心理机制,加以区分具有重要应用意义,主张沿用对它们的区分。最近,对正负强化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揭示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神经相关过程。我们建议,分析强化作用进行时,机体是否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已经偏离了基础、正常的心理稳态,有助于规范理解强化物启动的是正还是负强化的神经过程。  相似文献   

15.
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激活行动、扩展认知、建设资源和缓解压力的功能.但是积极情绪是否是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变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该研究让37名女大学生先完成中国情感量表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然后进行压力情境实验,通过生理多导仪记录实验前后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以压力下的生理恢复时间作为压力适应的指标.最后通过中介检验程序分析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压力下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生理恢复指标显著相关(r=-0.75,p<0.001);(2)当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积极情绪对压力适应的预测显著,心理弹性对生理恢复指标的预测下降,但是依然显著(r=-0.62,p<0.001).结论: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与压力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660名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父母心理攻击与学龄中期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潜在情绪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1)父亲心理攻击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外化问题行为,母亲心理攻击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内化问题行为;(2)儿童愤怒失调在父亲和母亲心理攻击和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儿童悲伤失调在母亲心理攻击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儿童愤怒应对在母亲心理攻击和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攻击影响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的情绪机制因儿童自身情绪类型与管理策略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张金良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2):67-68,79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完全适应的过程,并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新鲜事物,其心理的发展变化有其特殊的成长规律。加强其心理特点的研究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工作,必将有利于我们全面做好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凌斌  段锦云  朱月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80-1589
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安全感是一个多层面(个体层、团体层、组织层)的认知型构念,它指的是个体在如实表现自我时,相信其自我形象、地位和职业生涯等不会受到负面评价的感知,也是个体在群体、组织和人际交互中能够感受到安全的共享信念。个体特征、人际关系质量、群体活动与结构、领导特征等对员工心理安全感具有预测作用。而心理安全感对员工的学习行为、进谏行为、创新、工作敬业度和工作绩效等有着积极影响。未来关于心理安全感的研究需加强对结构测量等方面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