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刀 《中国道教》2001,(3):16-17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系道教女神之一。妈祖的奉祀起于北宋。北宋宣和五年 (1 1 2 3年 ) ,赐庙额曰顺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 (1 1 5 6年 )封灵惠夫人。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1 2 78年 ) ,再进爵为天妃。明清时期又多次加封。《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中称 :妈祖为斗中妙行玉女所化 ,受太上老君之命降生人间救民疾苦。明代由皇帝钦定妈祖为道教神 ,许多妈祖庙归入道观 ,由道士住持。  相似文献   

2.
妈祖又称娘妈、天妃或天后,是中国人所崇拜的最重要的航海保护神。妈祖崇拜起源于北宋年间,据说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莆田湄州林愿家降生了第六个女儿,取名林默娘,生前能言人祸福,常于梦中拯救海上遇难船只。宋雍熙四年(987)去世后,屡屡显圣于海上,抚危济险,平息波浪,被誉为“天上飞仙海上神”。宋以后,历代朝廷对其不断加封,宋代赐“顺济”庙额,初封为“夫人”,后封“显济妃”,元代时封为“护国明著天妃”,明洪武时加封为“昭应德正灵应孚济圣妃娘娘”,清代又晋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大妃”…  相似文献   

3.
普济寺橹联选[联语]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注解]联语正山门前,丁丑(1997)年香港陈守仁等敬献,郭仲选书。(1)五朝恩赐:五朝,指唐、宋、元、明、清五朝。但查史应指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时期为妥。盖因为普陀山始建于唐咸通四年(863),日僧慧锷留像于洞侧。山民张氏请像供奉于宅,称该像为“不肯去观音”。至后梁贞明二年(916),建“不肯去观音院”,遂为普陀山寺院之始。兹列五朝“恩赐”之史实  相似文献   

4.
宋人治《易》,著作丰富,尤注意“图”“书”的发挥和运用。所谓“图”“书”,主要指“河图”与“洛书”,是宋人附会并发挥前人注《易》之图而来。这些《易》图又被后人互相附会发明,愈演愈繁,自宋至清,绵延七、八百年之久,《易》图据说达到数千种之多,形成宋、元、明、清四代人讲《易》的一支新学派,被称之谓“图”“书”之学。  相似文献   

5.
解州关帝庙,又称崇宁宫,在山西省解州城西,其背临著名运城盐池,面对绵延的中条山脉,风景秀丽。解州东南十公里处的常平村为关羽的故乡,故解州关帝庙规模宏大,被誉为全国武庙之冠,或称为武庙之祖。该庙占地面积约十七万平方米,目前开放建筑面积为一万八千五百多平方米。据说解州关帝庙初创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重建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据《解州崇宁宫》题记云:“宋祥符甲寅岁,帝假阴兵破蚩尤,复盐池,奉勒修建,南面条山,北连硝水,……。元祐壬申又勒重修,崇宁中封帝为崇宁真君,榜日崇宁宫。历金、元至明修饰不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季冬十二日,“夜半大震,庙倾圯,……”后由赵祖元主持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再毁于大火,后又重修,历时十余年。解  相似文献   

6.
王帅 《法音》2023,(6):12-19
<正>《景德传灯录》云:“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1]祖师体系是佛教宗派成立的重要因素。和其他宗派的“衣钵传承”不同,净土宗的祖师体系“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称之”[2]。其立祖之说始宋元,经明清,至近代最终完成。魏磊曾梳理这一过程:净土立祖之说始于宋代,南宋宗晓以“慧远、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为莲社六祖。而后志磐在《佛祖统纪》中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为莲社七祖。清中叶,  相似文献   

7.
在 关 注 称 为 “戏 剧 活 化 石 ” 的 傩 戏 的 过 程 中 , 笔 者 搜 集 到 数 量 不 菲 的 陈 设 于 傩 堂 中 的 神 像 挂 图 ,其 中 包 括 儒 、 释 、 道 三 教 以 及 师 娘 教 、 民 间 坛 神 等 类 别 , 但 犹 以 道 教 “三 清 图 ” 太 清 、元 清 、上 清 为 多 ,可 见 道 教 历 史 传 布 之 久 远 、 影 响 之 深 入 。 仅 就 黔 北 地 域 而 论 ,现 遵 义 市 所 属 十 三 市 县 均 有 傩 戏 分 布 。傩 活 动 的 主 旨 是 “民 间 或 疾 、或 崇 、即 招 巫 祈 塞 驱 逐 之 ” 《遵 义 府 志 》“风 俗 ”篇 。“巫 ”曰 …  相似文献   

8.
世纪初在福建霞浦等地发现大批摩尼教科仪文献引发学界研究热潮,业内多称其为敦煌摩尼教之延伸。然文献内容驳杂,世俗化色彩较浓,故或以为其宗教属性尚难明。余以为不然,径将《摩尼光佛》等早期霞浦文书列为直承敦煌《下部赞》的"呼禄真典",余者多称"林瞪文典",乃瞪所传道化文书。无论早典近典,多以佛道之皮裹摩尼之灵。每彰"五佛崇拜",实非法师强拼多教,而本为摩尼教元典固有之意,在回鹘中流行较广。霞浦摩尼教崇拜耶稣等五佛或五教主,却不尊崇上帝或阿胡拉而只奉明尊,故知其断为摩尼;霞浦摩尼教的多元与世俗化乃顺承中华三教合流之大势,实非别立一宗。  相似文献   

9.
卷中(二) 其二十二先且观天明五贼, 次须察地以安民, 民安国富当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校: 〔一〕当求战《十书》《注释》《注疏》《正义》《阐幽》均作“方求战”。〔二〕战罢《注释》作“战胜”。〔三〕次序排列《注释》排列在第二十一首,《讲义》列在第十首,《阐幽》列在第九首。注: 〔一〕观天《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丹功主张夭人合一,在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象征阴阳运转变化隐显莫测;在地为五行以应天。所以先观天之道,悟天人合一之理。  相似文献   

10.
清初出现的《天妃经》,称明崇祯朝曾加封妈祖为"碧霞元君"。此事屡经学者考辨,多认为出自道士假托。今以新史料佐证,崇祯帝敕封元君神号确有其事,只不过所赐封者并非妈祖,而是泰山娘娘。其事在崇祯十三年九月,所加之号为"青灵普化慈应碧霞元君"等。尔后道士为争取信众,潜将崇祯敕封泰山娘娘之号移于妈祖,遂造成后世两神名号混淆的一重公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imothy Stanley 《Dialog》2007,46(1):41-45
Abstract : When it comes to how Heidegger understands theology, Martin Luther was instrumental in his early formulations. Heidegger's interpretation of Luther leads him to descry theology as a discipline best left unfettered by metaphysics and this attitude is carried right through Heidegger's career. By explicating Luther's influence upon Heidegger's early Freiburg lectures from 1919‐1923, we can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nuanced way Heidegger construes Luther's theology in the hopes of inspiring key insights for Luther's appropriation in current post‐Heideggerian theology.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