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十年来,社会心理学对因果关系的知觉以及这种知觉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集中在他人行为和自己行为的原因的感知问题上,他人知觉和自我知觉之间的差异问题近来又成为热门的课题。对因果关系知觉的研究被称之为“归因理论”。所谓归因,就是指对原因的知觉或推论。一般认为,被推论出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可以划分为二大类,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存在于行动者身上的因素,诸如倾向性、能力等;外因是指存在于行动者周  相似文献   

2.
外因内化而起作用的普遍性及其意义陶富源外因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对外因作用的通常表述。在这里作为条件的外因对特定的过程起着催化剂或助产婆的作用,即加速或延缓作用,并使事物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外貌。但是能否由此认为,这是对外因作用的全面的真理性的认识呢?不能。人类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素材,启发我们去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去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关于外因作用的真理性认识。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笔者认为,外因不仅可以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以转化为内因而起作用。外因通过内化而起作用。这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在教育学理论中,学生的内在构成要素是其成长的内因,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外因,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在如何看待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上,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学生如果不好好学,那么再好的老师也不起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名师出高徒,再差的学生,只要有好老师教,也会有进步。不难断定,第一种观点无疑有其真理性,但同样,第二种观点也并非虚言,它确实是对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成功经验的总结。比如爱尔维修就说过。"  相似文献   

3.
内因和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普遍流行一种过分夸大内因,轻视外因的观点,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在实际上带来了危害。现将我的一点很不成熟的看法陈述于后。  相似文献   

4.
影响药物治疗反应(主要指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内因(如患者的生理因素、体质因素、病理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和外因(如疾病的病因和诱因、药物治疗方案及其执行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治疗方向和目标既要针对外因,又不能忽视内因。在实施药物治疗方案时,既要重视医务人员的规范,又要关注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既要监测疾病的改善,也要观察患者抵抗力的变化。在分析和处理药学问题时,既要从外因如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去找原因,也要重视内因的变化对治疗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决定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同志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自觉地用这一辩证法思想来武装自己,把它当作促进思想革命化和工作革命化的有力的武器。例如,王杰同志通过学习认识到,一个人要很快地成长为革命者,主要是靠本人在实际斗争中自觉地锻炼。他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思想改造,真正做到一心一意为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界注目的问题。在西方心理学界中虽然许多人不提“发展动力”,而是提影响心理发展的条件,但这实质上也是动力问题。皮亚杰曾把心理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各种观点归纳为两类六种。第一类三种是反对发展进化观点的,也就无所谓发展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了。第二类是肯定发展进化的,在动力是什么上分为外因论、内因论和内外因相互作用论三种。皮亚杰本人是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的。法国心理学家瓦龙也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只是他们两人对内因的提法有所不同。他们两人的观点都带有辩证因素,比起那些把发展归于外界环境的机械论观点和把发展归于机体的生理遗传因素的生物学化观点以及其它的唯心主义观点是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引起肥胖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内因)与环境因素(外因)两者的综合作用,影响人体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是单纯性肥胖产生的主要原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觉储备剩余能量的适应性——节俭基因型。我们虽不能对已经具有的“节俭”基因进行改造,但可以对摄食过多及运动不足这两个引起肥胖的主要外因进行干预,在临床实际施治中,可能找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晔 《心理学报》1986,19(1):73-80
本文从外因与内因相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分析了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外因主要是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影响。内因主要是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心理主义传统的影响,特别是冯特、顿德斯、屈尔佩、格式塔心理学、新行为主义以及近代布鲁纳的新观点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哲学界,关于内因和外因的问题,似乎有一些分岐的意见,特别是关于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确定内外的界限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否起着决定作用的问题,争论较多。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想谈一谈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整个宇宙,其大无外。宇宙中无数个别事物的自已运动及相互之间作用着的原因,对整个宇宙说来,无非是宇宙本身的种种矛盾的运动形态。除非承认引起宇宙运动的乃是上帝的“第一个冲击”,那么,对整个宇宙说来,根本无所谓外因;而其种种  相似文献   

10.
徐婧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73-174
本文从具体的唐宋词作品入手,分别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探讨唐宋词作品中为什么充斥着悲哀、愁苦的感伤情调,这种独特的“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有些修辞书在讲述用比喻说明事理的时候,例举了毛泽东同志《矛盾论》里的这样一段话: (1)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是运用的比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比喻的特点谈起。什么是比喻?它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2.
要把我国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下去,必须运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当前教改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有关的教育科学理论普及到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去,使他们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它.《3·3·3系列智能学具》就是一种把心理学理论“物化”的工具,即通过师生共同操作演示了“教与学”、“知识和能力”、“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方法体系.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具所“物化”的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作些简析.  相似文献   

13.
自害的动机与诱因有多种,探讨此问题涉及多学科.早期法国实证社会学家迪尔凯姆(Durkheim,E)在<自杀论>中,从社会整合度角度阐述了社会的外因作用;精神医学与心理学则用精神疾患、重度抑郁症解释了个体的自害行为.前者是宏观的;后者适于个案.大部分的自杀者是内外因素互动的结果.日本中村一夫[1]认为:吉益修夫所著<犯罪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了犯罪者素质(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关系,同样适于对自杀者动机的理解.如图示.  相似文献   

14.
内因和外因     
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它们的关系如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唯物辩证法对这个问题早已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也对此做了十分明确的解释。然而,对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学说表示反对和怀疑者从来没有绝迹。我们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也做了些探讨,发表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但也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混乱和错误。本文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溃疡病的抗复发原则呼和浩特铁路医院内科(010010)吴丽辉1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内因提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规律化,加强适当的体育锻炼,以调整神经和胃肠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针对外因提出避免不良饮食,精神、寒冷刺激,及睡眠不足、...  相似文献   

16.
沮丧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病态表现,它既不是一种行为,也不是意志力失败的结果,而是一种货真价实的疾病。它是由于大脑神经之间的化学信号——即“神经传递质”不正常导致的。其发病的因素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在外因方面如生活中的某些不幸;内因方面如生理  相似文献   

17.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若干哲学问题讨论综述徐厚德湖北大型企业应用哲学研究会于1993年5月15日至19日在东风汽车公司召开了第九届年会。与会代表73人,提交论文31篇。会议以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一主题,从哲学角度展开了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及有关见解如下: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几个辩证关系(1)要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既要坚持外因与内因的辩证统一,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在改革初期,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改善外部环境,可以说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点,而在当前,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部条件从宏观上讲已基本具备,企业经营者不能再一味强调外部环境的改善,而忽略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有的同志指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动力源泉仍在内部。在外部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搞的好,一些企业搞的差,就在于前者比后者更注重练好“内功”,如主动走向市场,主动改进内部管理,主动争取改善外部条件等。(2)要正确处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有的同志指出,当前不少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迟钝,主要表现为这些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18.
清人俞正燮推断,"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改革是乾隆朝废除度牒制度的原因,学术界至今沿用此说,似成定论.在界定度僧、僧籍及度牒三个重要概念,梳理并剖析乾隆朝度牒制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摊丁入亩"是废除度牒制度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是外因(四个条件)之一.度牒制度被废除的内因是乾隆帝利用该制度裁减僧人所导致的五个矛盾.内因(五个矛盾)和外因(四个条件)结合起来才是乾隆朝废除度牒制度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科学的推动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相继产生,并且都在高速度发展。认识客体的复杂性与认识主体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内因。国际间的广泛协作,政府的支持,企业与公司的介入,生物信息学与因特网的发展,媒体的关注是外因。内因与外因构成了现代科学发展推动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肿瘤学的几乎所有研究一直在关注肿瘤细胞本身,从哲学角度看这无疑是正确的。肿瘤细胞是肿瘤事件发生发展的内因。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的外因,即肿瘤微环境中的非肿瘤细胞及其产物,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的外因,通过作用于内因选择了更具抵抗性的肿瘤细胞,促进了肿瘤的进展与转移。因此,重视肿瘤微环境的外因研究,对肿瘤治疗学将会开辟以外因为靶点干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