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松 《天风》2005,(1):51-51
生活中人与人缺乏了解,没有了解就根本谈不到理解,让我们尽量去了解别人——  相似文献   

2.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纽带,同时也是一种不易达到的至高的境界。 什么是理解?《现代汉语词典》解作:“懂;了解。”《人学词典》释为:“主体通过信息把握客体的一种思维心理过程和状态。……是主体所达到的在一定层次上把握和再现客体的形式。” 从人与人的交往看,理解是主体对客体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应得到作为客体的人的认可。 具体说来,尊重别人的独特  相似文献   

3.
公司招聘人员,可通过两种方法了解应聘的人。一种是查他的档案。可以详细了解他的学历、婚姻、病史等情况,但这只是一串数字、记录,是死的东西。所以还必须面试。有经验的面试人员可以在短暂的谈话中,把握住应聘人的性格、观念等决定着其人如何立身处世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抓住了人所特有的活生生的心理,才可以说真正了解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要宣传无神论,就要了解有神论。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就要了解传统文化。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孔子从人到国家公神的历史过程,说明古代国家祭祀孔子的性质,可供了解中国文化性质之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逆向思维     
“自我超越”的欲求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俗话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谚语,就是人类这种天性的具体表现。君不见:因为人不会而又希翼飞上太空,所以才有飞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卫星的问世;因为人不会深潜海底而又希望了解海洋深处的奥秘、所以才有潜水器、潜水艇的发明;因为人的眼睛触及不到微观世界的奥秘而又企盼了解微观世界的秘密,所以才有显微镜的问世;因为人的视野达不到太阳以外的星体而又期望了解地球以外的星体,所以才有望远镜的产生。倘若人类压根儿就没有“自我超越”的本性.只是一味地满足现状,那么,人…  相似文献   

6.
设计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人是生活的中心,做设计必须先了解人,了解人的情感,因为归根到底是人的情感支配着人的种种行为。人们的追求和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地提升到新的层面,由单纯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已经过渡为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因此,网络界面设计在设计之初,能以情感互动作为设计出发点,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将会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7.
光荣属于最崇高的、恩慈宏沛的真主;他创造了万物,包括人类。他于自己的创作中予人以优异地位,畀人以他的代理者的殊荣;为此目的,赋与人以理解力,纯净他的感情,并给他以精神上的颖悟,俾人得以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并通过真主的诸奇异迹象以认识真主,及在真实、虔诚和统一中对真主尽情赞颂。  相似文献   

8.
生活拾贝——心语点滴孟凡华渴望被了解、被爱是人之天性,也只有当人被完全了解、被爱时,才可能真正充分活出其人性,方可显示出一个人真正有位格、有尊严、有智慧和有活动能力;如此,才能使其争奇斗艳,而播撒温馨的爱的种子。然而,唯以忠诚、热情去播种爱,再以宽仁...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读了一本跨学科的好书:《市场经济与思维变迁》(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它写的是苏南人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市场经济的轨迹,也是写的苏南人思维方式演变的轨迹。如果说,前一种轨迹,人们还是有所了解的;那么,后一种轨迹,了解其详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诚如作者姜念涛、黄胜平  相似文献   

10.
悟透自己     
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自己最了解自己;但也有可能自己不了解自己,将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人在走上坡路时,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做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胜。人在失意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把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做是自己的无能。  相似文献   

11.
Norton等人[1]的研究表明,虽然人们相信更多地了解他人会产生更大的人际吸引力,但是平均而言,了解他人的信息越多反而会对对方产生更少的喜欢。所以,模糊性——对对方缺乏信息了解——会产生喜爱,但是,熟悉性——获取他人更多的信息,则反而会产生鄙视感。这种"越少越好"效应是由于不同点的阶式连接性质,一旦遇到两人间不同点的证据后继的信息更可能用来解释不同点的进一步证据,所以导致对对方喜欢程度的降低。国外研究者指出在实验室研究中,了解的信息和喜欢程度及在线的资料中约会前与约会后都呈现出负负关系,这同时也表明了不同点中介调节作用。本文鉴于国内研究此类文献几乎没有的现状,试图对Norton的研究进行验证,并试图作进一步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心理帮助。而催眠作为一种无意识心理治疗方法,受不少人的青睐。他们利用催眠寻求静谧,在放松中享受生活。还有人利用催眠帮助自己解决一些紧张、焦虑等问题。催眠应用之广泛,值得了解和加以运用。本文以催眠过程为线索介绍催眠,了解催眠的一般流程和注意点,从而让催眠为更多人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近年来出现的《周易》热,想读《易》、了解《易》、研究《易》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年轻人。但读《易》实非易事,真正了解、入门更加困难。为了帮助那些初学《易》的人的需要,齐鲁书社请山东社会科学院的于时化先生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中国古代思想史家、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这个测验可以使你了解你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对待那些以不同方式处理问题的人  相似文献   

15.
黄金斌 《天风》2007,(13):36-39
引言: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曾经令千万人激动不已的人物,但在死后仍能持续震撼人心,感召后人的,恐怕数目就少得多了。马丁·路德无疑是这少数人之一。马丁·路德也许是近代被谈论最多,被了解最少的人。虽然我们记住了路德名字的人很多,对他似乎了解的人也不少,但这若是比起对他误解的人数来说还是少数。当然,刻意歪曲者毕竟很少,更多的还是暴露出我们的无知和浅薄。路德的作品众多且涉猎极广,对于当时世界的很多问题都有所提及。虽然他不是一个很有系统的神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脱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想在交往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了解对方心理,或投其所好,或根据对方心理作出相应行动,达到沟通、合作的目的。身为节目主持人,更要围绕受众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了解受众心理。 电视节目主持人:注重自身形象,融为观众一员 图像、声音并茂是电视区别于报纸广播的重要特征。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人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其前提就是要让人了解你,通过了解发现你具有值得人们尊重的思想行为,人们才会尊重你,宗教也是如此。还是暑期学习会期间,还是这个地方,我们组织了重庆市宗教界第二届讲经比赛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毓璜顶剪纸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很多以基督教为主题的作品。主要是围绕圣诞节,取材圣经故事,做成圣诞卡、明信片、圣诞树饰物、书签等形式,极具特色,是基督教与中国民间艺术的结合的实例。通过这种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更容易了解基督教文化;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则是可以直观地了解当时的胶东的风土人情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人生活不只靠饼,而是靠天主的圣言”。这是耶稣在圣经中说的一句话,意在告戒我们,在信仰的旅途上,我们应该有比较明智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造生活的美好环境,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全面地照管好我们的灵性生命,使它更加丰盛,有活力。耶稣曾许诺:听天主的话,而实行的人,必获得永生。在生活中,用天主的话来彼此安慰扶持,彼此鼓励劝勉,会使人感到“爱”的温暖与幸福,而这正是基督徒灵修的完美表达。人愿意了解别人,也愿意被人了解。在交往中,人藉着言语将自己表达出来而给与他人,言语和答复,使…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用。”这里的“才”,从“人才”的角度讲,并非特指那些高智商的人,而是一种泛指,指所有行为意识正常的人。领导者在了解基本的用人原则和方法的前提下,掌握一些识人辨才的技巧,则不无裨益。一、设置场景,巧识个性有位公司的经理,打算提拔三个基层干部。为了充分了解这三个人的个性品质,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他做了一个实验:召集这三个人到经理办公室开会。会议进行之中,突然外面响起了火警,他就仔细观察这三个人的反映——甲一跃而起,动作敏捷地抓起自己的包夺路而逃;几乎与此同时,乙飞快地冲到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