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叶一舵  申艳娥 《心理科学》2002,25(6):755-756
1 关于应对的主要理论观点1.1 心理防御机制的观点该观点源于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卫机制理论 ,认为个体面临应激性事件时会无意识地运用否认、压抑、投射、升华等防御机制来应对问题。这一观点为应对指明了无意识层面上的研究方向。目前 ,应对领域研究的防御机制已不再是弗洛伊德意义的概念 ,而是更倾向于强调个体对环境、社会的适应性应对及实证研究 ,并注重意识领域的研究。1.2 人格功能理论的观点认为个体广泛而稳定的人格特质决定其应对方式 ,每个个体都处于和应对有关的几种人格维度上。如内向—外向(Eysenck ,194 7)、面对—逃…  相似文献   

2.
时间心理学的新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是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时间心理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时间知觉与意识,主要研究时间知觉和意识过程的关系,特别是探讨意识过程的时限和时间整合问题;(2)时间认知的脑机制,主要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成像技术探索时间信息加工的时程和功能定位问题;(3)时间人格研究,主要探讨时间洞察力的内涵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主观幸福感概述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研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all-being,SWB)有助于认识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介绍SWB的概念及有关的理论,重点探索属于主观范畴的人格因素(外向性(E)、神经质(N)、开放性(O)、有爱心(A)、认真(C)),及属于客观范畴的生活事件(社会关系、收入、健康状况)对SWB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格的生理基础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金波  郭永玉 《心理学探新》2005,25(3):59-63,77
从生理基础来解释人格的产生,是人格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脑科学技术等研究方法的进展,西方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这个途径,而国内对此的介绍和研究很少。该文对人格的生理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从体型、神经类型和生理节律、脑中枢定位及神经递质四个层面介绍了八种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5.
人格特质研究的大五因素分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特质分类结构的历史,特别介绍了Allport和Odbert(1936)的开创性工作,Cattell(1943)的建设性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十几年来这方面工作的主要进展:人格大五因素结构的发现和确立。文中还对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论思路以及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先驱性工作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跨文化研究中文化背景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从中文术语中探寻中国人人格的基本维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D型人格(又称忧伤人格)是指经历消极情感与社会压抑的混合倾向。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心理危险因素与其生活质量下降、梗死复发甚至死亡等有着密切联系。作者总结了D型人格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D型人格对于识别早期高危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了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机制,并评价了对D型人格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个性,人格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人格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研究黑龙江大学哲学与行政管理系(哈尔滨150080)季国清庞薇本文的主题将围绕三种非健康人格的形成来揭示。一是自恋癖。“自恋倾向是人的一种态度,具有这种态度的人体验到的现实只是内心活动,主要是他们的贪婪与恐惧,对他们来说,...  相似文献   

8.
事故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柳井晴夫等人编制的新性格检查问卷,对60名公交车驾驶员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五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神经质倾向较强,而持久性、协调性和同情性较差.(2)男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四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和神经质倾向较强,但持久性和协调性较差。(3)女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两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较后者攻击性强,但缺乏同情性.(4)性别在12项人格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制定专门应用于交通领域的人格测验,以及对驾驶员的选拔、培训、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皮肤电反应、MMPI及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日产San-eilA97A型脑电图机及MMPI(中国版本)对26名大学生进行了皮肤电反应记录及人格特征的测查。结果表明:(1)普通大学生中皮电基础水平个体差异十分明显。(2)皮电平均每分钟自发波动次数与MMPI中的D、Si、Mas、Cn呈显著正相关,与L、K呈显著负相关。皮电平均每分钟自发波动幅度与F、D、Mas呈显著正相关;与L呈显著负相关。(3)皮电基础水平高组与低组在L、Si、Mas之T分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4)习惯化倾向差组与优组在K、St、MasT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差组与中组在Si、CnT分上有显著性差异。(5)习惯化倾向差组皮电基础水平较高;优组皮电基础水平较低,两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80名农村和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孤独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为研究工具,考察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状况。结果表明:(1)小学高年级儿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农村儿童的孤独感普遍高于城市儿童。(2)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孤独感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相关。(3)农村儿童倾向内向,其内外倾向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的内倾性人格特征是影响他们孤独感体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周易人格模型与麦氏人格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介绍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起来的本土化人格类型理论———周易人格模型;分析了该模型与麦氏人格模型在理论建构的指导思想、人格要素、人格类型的测定方法以及人格模型的演变规则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了两者在方法上同源同根,在内容上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特质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工作满意度的人格倾向研究。首先详细阐述了用不同理论和框架测量人格特质时人格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成果,接着介绍了人格影响工作满意度的机制,并对较新的研究领域——人格和工作满意度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总结。未来的研究应尤其关注人格影响工作满意度的机制和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孙沛 《心理科学》1999,22(1):90-91
0引言健忘症病人(amnesicpatients)是人类记忆研究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有关正常记忆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同时其特异性现象还可以促使新理论的产生;另一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还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心理依据。阿尔兹海默氏病患者是健忘症病人中的主要类型,目前对阿尔兹海默氏病患者的研究呈增长趋势。阿尔兹海默氏病(Alzheimer’sdisease),或更准确地称为阿尔兹海默氏型痴呆,是40岁以上人群易患的疾病,由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Alzheimer于19…  相似文献   

14.
进化心理学一直热衷于人格共同性的探讨,但一些研究者也认为应该关注人格差异性,因为共同性和差异性是人格必不可分的两面。对人格差异性的进化解释比较成熟的有三种:生活历史理论、基因多样性理论和代价信号理论。生活历史理论认为是不同的环境(稳定和不稳定),造成了不同的生活历史策略(K策略和R策略),人格特质差异是这些策略的进化产物。基因多样性理论主要从基因突变和平衡选择的角度来解释人格差异性。前者强调突变基因的不可避免性引发了个性差异的存在和发展;后者强调概率的调节作用,解释了不同人格特质之所以能够并行存在的原因。代价信号理论则认为是个体拥有的先天禀赋或者资源差距导致其传递信号的能力差异,从而选择了不同的行为策略。未来研究需要加大遗传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力度,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韦有华  汤盛钦 《心理科学》1998,21(5):441-444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应激(stress)因素越来越多,并日趋复杂,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应激的研究由来已久,并渐渐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理论模型。了解这几种应激理论模型,对于我们全面研究人类应激现象,指导人们应对(cope)现代各种紧张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激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医学之父”Hippocrates早已清醒地认识到人体有一种自愈力(Vismedicatrixnature),近代法国生理学家Bernard(1879)、德国生理…  相似文献   

16.
陈娟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896-904
时间人格是个体对时间情境稳定的适应倾向及能力特征, 其主要功能是适应时间情境并影响身心健康。已有的研究从时间洞察力、时间定向、时间管理、时间紧迫感、拖延性等方面对时间人格进行了探讨, 最近的研究则转向构建综合的时间人格结构模型。本文针对时间概念、时间人格概念和研究范式的争论, 提出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完善时间人格结构模型, 加强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补充过程研究、质性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并在进化论、文化学和脑科学方面获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主义的方法(TheNaturalisticApproach)自然主义的方法已成为一个在认识论、科学哲学和逻辑哲学方面的一个主流方法。这个方法最近在伦理学的研究亦日益受到重视。正如在认识论等领域一样,自然化伦理学(naturalizedethics)的兴起,是源自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如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和进化生物学)的频繁交往和互相影响的结果(May,FriedmanandClark,1996;Goldman,1993;Johnson,1993)。作者认为这种科际…  相似文献   

18.
罗夏墨迹测验与16PF在人格测量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科 《心理科学》1999,(6):565-566
1引言Exner(1978)创立了综合罗夏系统,统一了罗夏测验的施测、解释标准,消除了罗夏测验中存在的混乱。近来的研究证明,它能有效地鉴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异常心理。为进一步验证其在人格研究中的有效性,笔者使用16PP与之进行了对照研究。对照研究可行性的原因有:(1)Exner也是用特质论的观点认识人格的,并使用了大量人格特质词汇来描述被试的心理特点;(2)Exner和Cattel研究人格时都采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2方法从河南大学在校生中随机选取被试68名.施测后计算出所有罗夏测验变量与16P…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研究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对其网络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大学生人格特质大中的活跃、坚韧、严谨、利他、重情维度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相关,其中,人格的活跃、坚韧、严谨、重情维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