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特定的人的观念,世界主义公民具有正义感和善观念这两种道德能力,拥有理智理性与合情理性的理念,是自由而平等的道德主体。这样一种人的观念也预制了全球正义的核心理念:全球正义是全球制度的首要美德;个人是全球正义的终极关怀单元;伦理普遍主义是全球正义的伦理基础;倡导平等主义的全球分配正义。作为世界主义公民的人的观念与全球正义理念是紧密相连、彼此印证和相互支撑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广为接受的批评认为,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存在政治缺位的问题,而且它的公共理性理念严重地限制了公共领域中政治慎议的活力。但原初状态中所塑造的公共理性应当被解释为一种慎议政治的模式。根据这种解读,政治自由主义与公共理性恰恰在两个方面扩展了公共领域理念的政治潜力:一是把制度法律结构的建立间接地确定为公共领域理念与慎议政治的产物;二是基于公共领域的理念塑造了私人自主性,并在良序社会中将私人自主性与政治自主性置于平等的价值位阶上,最终实现了两种自主性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影响医学生素质培养的个人理念因素探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世界观确立的同时,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诸方面的认识逐步成熟,形成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并时刻影响指导个人行为的理性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个人理念。大学时代是个人理念形成的黄金时期,此阶段正是青年离开父母,初步走向社会,自己独立分析思考阶段,也是精力最旺盛、接受事物最快的时期。此时的学子们在国家教育体制、主体舆论、社会生活环境、个人生活事件的共同作用下,选择接受并确立自己的各种生活理念。由于在校大学生的个人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学子们的个人…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以为,"普遍伦理"应该是具有普适性的伦理原则,因此,要建构这样一种绝对普遍适用的伦理原则,就需要找到一个人类各民族、各利益集团共同承认的"公正"或者"正义"理念(idea).这样的理念应该是一种绝对理性的、纯粹形式的(formal)建构,而非那种实质的(material)、势必导致伦理相对主义的东西.例如,人们认为,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伦理原则,就是一条纯粹形式的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5.
罗久 《世界哲学》2023,(6):60-70
康德的批判哲学有着深刻的形而上学动机,而这个形而上学动机又与理性化所导致的虚无主义和人生意义的危机有着密切的关联。理性化意味着一切存在都必须经过理性的反思和解释,其结果是一切存在都被有条件化,不再有什么东西自身就是自身得以被理解的原因,不再有什么东西自身就是自身存在的目的,因而理性化既保证了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又因为对无条件者的消解而导致了意义的缺失。康德比雅可比等人更早地意识到理性主义的这一困境,但他坚持从理性自身的原则出发来克服因理性化所导致的虚无主义危机,通过对理性自身的批判,重塑我们的知识观念,将知识限制在显象的领域,又进一步将理性的实践应用与理论应用区分开来,在出于善良意志的道德行动中证成一个具有不朽价值和充满意义的世界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6.
当代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公共理性——一种规范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拓展了社会成员交往的广度,增进了其交往的深度.现代社会在打破传统交往封闭性与孤立性的同时,也在逐渐培育一种平等自主、普遍参与的理性精神,塑造一种时代性的公民理念与制度规则,奠定一种共识的价值基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追求"理性的公共运用"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及学界关注的焦点.下面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理念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7.
江怡 《世界哲学》2004,(5):36-38
在《非理性的悖论》一文中,戴维森指出,"非理性是在理性范围之内的失败".这似乎向我们表明,非理性并非存在于理性之外的东西,而是在理性范围之内的东西.但既然是在理性之内,那么我们又如何会把它称作"非理性"呢?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迷信     
一种观念认为,如果是不合乎理性的,如果其发生是出于对不知道的某种东西的恐惧、或者出于无知,它就会被称作“迷信”。从骨子里说,当人们说迷信时,它实际已经暗指了某种对于不可见的未知的东西的信念。这种信念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即通过某种东西或  相似文献   

9.
西德新托马斯主义哲学家洛茨(J.B.Lotz)在这篇文章中认为:一、康德将理性眨低为知性,使形而上学成为不可能,黑格尔使知性上升为理性,将形而上学引入泛神论的轨道,都各有所偏;二、托马斯则将知性与理性视为人的同一种认识秉赋的两个活动方式;知性借助范畴来理解存在物,是不完善的,理性直接把握真理,达到最高实在,是完善的;理性塑造知性,知性包含有理性的东西,这样的知性总是与最高实在、神有交往;理性属于纯粹的精神、天使,知性属于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服从于纯粹的精神。这完全是神学家对人的认识能力的神秘主义歪曲。兹译载如下,供批判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日本《改造》杂志所撰的"改造"文稿,是其伦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他在规范伦理学方向上的思考,也是他在伦理学方面唯一的公开发表。胡塞尔的"改造伦理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将道德、伦理的生活建基于理性之上的要求和主张。理性在这里被当作一种规范性的东西,伦理生活因此也被当作一种经过理性规范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公共理性(由)是当代政治哲学中一个关键而又含混的理念,它可能包含的理性能力与公共理由这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有待澄清。如果仅仅从公共理由的角度来理解该理念,我们无法超越实践理性的怀疑论,也无法为政治辩护提供任何公共理由。如果将其作为一般性道德推理的实践理性能力,我们则会因为推理主体与推理程序的模糊性而无法确定合情理性的最终标准。唯有基于民主的公民身份,在政治正义的领域来塑造这一理念,我们才能够把公共推理的能力与共享的公共理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融贯的公共理性理念。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与自由的理念表征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精神。从这一基本历史理念出发 ,黑格尔自觉地把弘扬理性与自由视为他的历史哲学的根本使命。但耐人寻味的是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也始终包含了深刻的非理性主义因素 ,理性与非理性构成了黑格尔历史理念的内在张力。因此我们也许只有从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理性 -非理性的动力结构的哲学视角出发 ,才能够更深刻地揭示黑格尔历史理念的基本秘密。一、两个世界的理念与理性 -自由的主题两个世界的理念和理性 -自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由巴门尼德创始、为柏拉图确立的以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  相似文献   

13.
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平  迟毓凯 《心理科学》2007,30(2):403-405
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推理的结果;而当前的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包括直觉系统和推理系统两种加工,很多时候人们的道德判断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和情感的结果。近期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成果证实了社会直觉模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康德对许可性法则的运用关乎他如何理解一种"临时授权"的行为是如何可能的,亦即该行为如何不与普遍的理性法权相悖。本文以《道德形而上学》和《论永久和平》为核心文本,力图证明许可性法则的这种授权在运用方式上都不可能是理性法权的一种例外状况,即并不与法权的理念相悖。在私人法权领域,它被理解为是实践理性的法权公设;在公共法权领域,它被表现为是一种对改革计划的推延可能。同时,许可性法则在两个领域中的目的指向是一致的:从自然状态到法权状态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科学创造想象的形象性。科学创造想象最基本的性质是意象的一种特殊运动。意象虽然是理性思维的基元单位,蕴含着人类情感评价和理性认识成果;但当它运动于想象时空的观照中时,却始终保持着形象的形式。故而说,科学创造想象是以“形象的运作”创造着世界——世界上一世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陈肖生 《学海》2014,(4):81-89
公共辩护理念是理解罗尔斯整个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从根本上说,公共辩护可以看作是自由平等公民间就他们在公共生活中采纳何种"相待之道"而进行的理由交换和论辩,它主要诉诸公民的实践理性,是公民彼此间要求理由和给出理由的一种实践。因此,政治领域的根本原则获得公共辩护的标准,不可能存在于某些理性无法理解的、未"祛魅"的实体那里;也不能等同于理论理性领域里的正确的逻辑推演或因果推导。这种检验标准只能是:在满足实践理性所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它是自由平等、理性而又合乎情理的人们彼此都可以合理接受的原则。这个标准里蕴含着政治自由主义公共辩护事业的双重目标或双重要求:它试图为政治权威行使的正当性提供好的规范理由,但这些理由又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们可以合理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的激情如悲伤、恐惧、欲望、快乐是一种心灵的剧烈运动,是超越理性的冲动,因而是灵魂疾病.真正好(善)的东西是德性,德性是幸福本身,是有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拥有德性,就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合乎自然而生活.只有顺从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灵魂才能因此宁静而健康.  相似文献   

18.
人的认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自然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逻辑和直觉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侧重从科学创造的角度.说明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性和统一性。第一,直觉的爆发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逻辑的运演。直觉是一种自由创造的思维,但这个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丰富广博的知识积累.潜心专注的刻苦钻研,其中内涵了大量的逻辑知识和逻辑方法的准备。逻辑的力量对直觉的影响表现为下面两种情况。一是直觉的判断方面。当科学研究进入微观和宏观领域时.直觉的判断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识读到一个新信号或新图象时.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内在理性精神的感性外化,所以说,我们解读一件艺术作品就是在品味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而这种精神往往是时代风貌、人物个性等不同视阂的融合,通过艺术作品聆听其历史回响、思索其文化承载,触摸其人文脉搏。佛缘人生王维(701—761),字摩诘,其字号意义来源于《维摩诘  相似文献   

20.
庄子认为人不可抗拒“命”,但人可以从精神上超越“命”。这就是庄子对“命”的超越的主要指向。庄子的“安命”学说包含着一种明智 ,一种理性 ,一种通达。然而 ,庄子的“安命”思想 ,常被人们和“安于现状”这一类词联系起来 ,被视为是消极的东西。有时人们又把它和“宿命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