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过这样一句话:女人在结婚前常常会担心自己是否爱这个男人,而在结婚后常常会担心这个男人是否爱自己。经历了恋爱和3年婚姻的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意味。老公是报社的记者,整天在外奔波采访,偶尔晚上或者双休日有闲余时间,也难得像别的夫妻一样逛逛街、散散步,他又得痴迷于写他一部接一部的长篇小说。在我抱膝倚在床头看韩剧看得泪水涟涟或者看喜剧看得捧腹大笑时,他的目光瞥都不瞥我一下,更别说同喜同忧了,只一味地投入到他的笔下,他的宇里行间。渐渐地,我也寻找着徜徉在另一个虚幻世界里的快乐。在同一屋檐下,老公的笔不停地在指间游动着,我的手不停地在键盘上敲击着,我们像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女孩,因为自己长得不漂亮,我常独自一人躲在屋里,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会像丑小鸭那样变成白天鹅。我虽然已满18周岁了,可我还时常沉浸在幻想的童话世界里。我喜欢独自漫步在郊外的原野上,欣赏西边的太阳发出最后的余光。我喜欢一个人冒着倾盆大雨,在雨中不停地跑,体验被雨淋的滋味。我喜欢把自己关在12平方米的房间里,让奔腾的思绪不停地在稿纸上宣泄,让美好的诗句流出笔端,轻轻叩击着自己的心房。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只觉得眼前的这个男人好熟悉,好陌生,好潇洒,好深沉。他约有二十八九的年龄,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相似文献   

3.
我的内心并不象外在的那样。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很阴暗。因为我默默地喜欢一个男生——他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我是女生就没有问题,可我不是。  相似文献   

4.
当你不再问     
正那天坐地铁的人很多,挨着我坐的是一对母女,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大大的眼睛,乖巧可爱。路途很远,我只觉得从一上车,母女俩的话就没停止,确切地说是小女孩总在不停地问东问西,问这问那。我不得不佩服那位母亲,极有耐心地回答着一个个不着边际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身为妈妈,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会一动吧。儿子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不停地问,有的时候是拿着本书问我七色花为什么能变出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指着外面的大树问我为什么冬天没有了绿叶?人为什么要吃饭?甚至问我他是从  相似文献   

5.
又有一位主内的朋友,沮丧地说他再也不来教会了,果然其后再未见到他。他的理由是:刚来时觉得挺好,感到这里象一个爱的大家庭,久了便觉得越不是滋味,觉得挺复杂,有人不诚心,有人举止粗俗,有言行不一的,有拉帮结伙的,甚至有吵架动手的,于是他失望了。我明白他的心思,象他这样想的也不只他一个人,令他们不快的事情也多少存在。但是,这就象一个花园,远看花团锦簇,近看有些许杂草、败叶及病虫,但它们不能毁掉花园,在园丁的侍弄下,花园欣欣向荣,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教会也一样,进来的人并不是生  相似文献   

6.
讲话与手势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克拉斯经常回忆五十年前祖父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日,两位朋友漫步在大街上。其中一位不停地唠叨着,而他的同伴把两只冻僵的手插在衣袋里,只是不时地点着头。唠叨者终于忍不住问:希缨尔,你乍一声不吭?他的朋友应了一句:我忘了戴手套了。...  相似文献   

7.
他自小被伙伴嘲笑为“呆木鸡”,他只是笑笑,从来不为自己申辩。他喜欢文学,一头扎进书堆里,能安静地坐上几个钟头。大学毕业后,他进了机关单位,成了人人羡慕的国家公务员,当同事辗转于各类交际圈子时,他却极少去凑那份热闹,他只静静地看书,把自己的人生体悟诉诸笔端,发表于报刊。渐渐地他在文学路上越走越明媚,  相似文献   

8.
一位乞丐天天赤脚乞讨,因为没有鞋穿,他感到十分痛苦。后来,他看见一位没有双脚的人,忽然感觉自己十分快乐。 快乐是什么? 在病人眼里,健康是快乐;在受难者心里,平安是快乐;没鞋穿的乞丐看到自己还有一双脚也觉得快乐了。快乐就这么简单,和高位重势无关,和百万家财无关。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一进门,他的头不小心被狠狠地撞到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搓自己的脑袋,一边有些恨恨地看了看那扇比他身高略要低矮的门。没想到,出来迎接他的老人恰好看到这一情景,老人看到他这副有些滑稽的模样,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人生哲学。"正如富兰克林后来他自己所说的,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功绩卓绝的一代伟人,跟他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诲当作他人生…  相似文献   

10.
任倩 《天风》2014,(9):36-37
<正>传说澳洲有个沙滩,在涨潮与退潮之间,总会将无数的海星冲上岸;而这些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的海星的结局,就是等待着被日头暴晒而死。这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不停地捡起一只又一只海星,将它们放回海里。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些海星根本捡不完!那个男孩回答说,即使不能捡回所有的海星,起码对现在手里的这一只,他可以改变它的命运。正是因为怀有同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正失去的觉得美好,拥有的倒像在煎熬,这样说"青春",似乎毫不过分。别看我现在一做讲座两三个钟头,不带稿子还让读者觉得精彩,其实青春期的我很腼腆,是那种因自知而后自卑的腼腆,腼腆里更多的成分是胆怯是退缩是封闭自我。十七岁,日子像夏天的旱冰场上滚动的轮子,迅猛而飞扬。再腼腆的人,都有种要突破自己的欲望,我就曾半推半就地  相似文献   

12.
正82岁的艾伦一个人机械地在超市里穿梭。自从他的妻子去世以后,他觉得自己只剩一具空壳,活着还是死去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他甚至更渴望能够早点儿解脱,去见挚爱的妻子。妻子玛丽去世以后,他卖掉伦敦的房子,搬到英国的一个小镇霍克斯黑德。这座小镇曾经是她和妻子相识的地方,他打算在这儿靠回忆取暖,度过余生。大半年过去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财主,拥有万贯家财,却不知快乐是何物;但他再看看自己的长工,整天乐呵呵的,财主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快乐与否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态度。从心理上的投射现象来看,人在观察事物时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是依着各人当时的心情和经验加上情感色彩,再把它看成某种形态。比如,人们观看天空的彩云时,一会儿象个少女,一会儿象个老头儿,有时前后重叠象个亭台楼阁,这就是一种投射现象。 前面那个例子说明,有的人处于贫困艰难之中仍不改其乐,从有的人处于优裕的环境;却忧郁寡欢。从这些现象就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4.
快乐是什么     
从前有一个生活殷实的村夫,他拥有良田千顷,稻谷万担,但他仍不满足,觉得自己还不富有,也不快乐。他想,国王是天下最富有和最快乐的,自己为什么不去当一当国王,好好享受一番呢?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持快乐,你必须注意如下几个禁忌,如果你一条也没犯的话,相信在生活中,你会是一个很快乐的人。   “杀手”一:完美主义  虽然,对美好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若是过了头,就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烦恼。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求完美,凡事都要追求最好。殊不知追求完美很多时候会给自己带来不快乐,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有一位女士,她是个在卫生方面有完美倾向的人。每天,她都要把家里彻底地打扫一遍,门窗桌椅,任何一个小角落都不放过。床单被套每星期都要换洗,每一次洗手都要抹三次以上的香皂,每一次吃完饭,都要把…  相似文献   

16.
正在强权与暴力面前,没有人不畏惧它,所以出现"众人之唯唯"也就在所难免。然,一个人到底是要人"唯唯"之畏,还是要人"谔谔"之敬呢?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别人马首是瞻的原因是自己英明,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怕他、惧他,以此凸显自己。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暴力鬼,它极尽所能,目的就是想让别人怕他。故事是这样记录的:老仆刘琪的妻弟独居一室,床在北窗下。夜半时觉得有只手在他身上抚摸,怀疑是小偷,惊醒细看,只见那  相似文献   

17.
有很多人去听一位哲学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结果那位哲学家给每位听众一本小册子,上面有10个寓言故事,人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受益匪浅。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  相似文献   

18.
别人的教训     
一位雕塑家得到一块质地非常好的大理石。他觉得大理石非常适合雕刻一个人像,于是,他拿起凿子。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用力过猛,只那么一凿,他就敲下了一大块碎屑。雕塑家立即停下来,经过三天思索,他决定放弃构思好的雕  相似文献   

19.
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媒介,我相信每个女孩子都不会拒绝来信的。因为处于青春期的你,常会被多愁善感困扰,希望有人来倾听你的声音,你的忧虑。可是,有些人就爱利用这种方式来猎取女孩子的芳心。这种人就象姜太公钓鱼那样,从来都是不急不慌的,而是让你自己走进他的圈套中。他的每一封来信就象鱼饵一般,使你感到如同和一个遥远而知心的朋友在做心灵上的交流,既亲切又觉得陌生,既遥远又觉得亲近,使你在不经意中和他交往下去。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持快乐,你必须注意如下几个禁忌,如果你一条也没犯的话,相信在生活中,你会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杀手”一:完美主义虽然,对美好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若是过了头,就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烦恼。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求完美,凡事都要追求最好。殊不知追求完美很多时候会给自己带来不快乐,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有一位女士,她是个在卫生方面有完美倾向的人。每天,她都要把家里彻底地打扫一遍,门窗桌椅,任何一个小角落都不放过。床单被套每星期都要换,每一次洗手都要抹三次以上的香皂,每一次吃完饭,都要把碗洗净后放在锅里蒸煮半个小时。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