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永鑫  张阔 《心理科学》2007,30(2):478-481
工作倦怠是当前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最新的研究趋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倦怠研究从“倦怠”到“投入”,从“消极”到“积极”;(2)倦怠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更为宽广;(3)倦怠的跨职业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得到重视;(4)倦怠的整合性研究开始出现,干预性研究崭露头角。最后,文章还对我国的工作倦怠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护士工作应激与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永鑫  时金献 《心理科学》2006,29(4):983-985
依据Maslach等的理论构想,利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和工作应激问卷,通过对175名护士的调查,考察工作应激与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奖赏不足和价值观冲突对耗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负荷、缺乏控制和共同体瓦解对人格解体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共同体瓦解对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82,自引:4,他引:82  
李永鑫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05,28(2):454-457
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感的症状”。参考国外知名的工作倦怠问卷,在访谈和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工作倦怠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倦怠问卷由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三个因素构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工作倦怠量表对广州市425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对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对小学教师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对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其作用路径为:核心自我评价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间接影响情感耗竭,核心自我评价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间接影响人格解体,核心自我评价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成就感降低.  相似文献   

5.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总被引:205,自引:0,他引:205  
文章回顾了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全文分四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介绍其概念以及相关量表;第二部分对工作倦怠方面研究的发展过程做一简介,主要涉及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所关注的问题;第三部分介绍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因素;第四部分补充介绍一些解释工作倦怠成因的理论模型。最后,文章在第五部分加以总结评述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归因视角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采用安戈夫(Angof)f方法得到倦怠标准的界定分数,其中情绪耗竭维度为21分,玩世不恭维度为14分,成就感低落维度为19分;(2)归因的物质环境、人际关系与价值感因子均与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呈显著正相关,与成就感低落呈显著负相关,而归因的生活态度因子仅与个人成就感低落呈显著负相关;(3)人际关系与价值感因子对情绪耗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价值感因子对玩世不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物质环境与生活态度因子对成就感低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作倦怠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永鑫  孟慧 《心理科学》2004,27(2):474-476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学者们运用MBI、MBI-GS和BM针对工作倦怠的结构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研究支持工作倦怠的三因素结构,但也有一些研究支持工作倦怠具有二因素结构。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工作倦怠在我国中学教师中的表现以建立其本土化定义并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方法首先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对47名中学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探索该职业领域工作倦怠的本土化定义;随后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并对266名中学教师施测,考察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热情枯竭、精力枯竭和职业成就感丧失,分别对应Maslach倦怠问卷(MBI)中的讥诮态度、衰竭以及专业自我效能降低;修订后的量表各项信效度指标良好。结论国外工作倦怠的三维度定义在国内中学教师群体中得到独立验证,但衰竭维度的核心地位被热情枯竭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描述我国二、三级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以及比较不同护士群体间工作倦怠感的情况.在“全国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对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由9所护理学院参与调查的我国内地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1间三级、二级综合性医院及9 698名护士的调查数据进行二次分析.(1)中国医院护士情感衰竭处于中等水平,去人格化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缺失处于高等水平.(2)年轻护士的去人格化水平和个人成就感缺失水平较高,年纪较大的护士情感衰竭水平较高;合同制护士个人成就感缺失水平较高,固定编制护士情感衰竭水平较高;高学历护士的去人格化水平和个人成就感较高;已婚、有未成年孩子护士的情感衰竭水平较高,去人格化水平、个人成就感缺失水平较低(P<0.05).年龄、编制、学历、婚姻状况、生育情况不同的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不同.建议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我国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现象的关注,预防或缓解护士的工作倦怠感,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医生的工作倦怠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工作倦怠理论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描述了个体在工作中长期面对情感和人际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反应。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成为劳动与职业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医生做为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工作倦怠对其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探讨医生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倦怠的方法,已成为医疗职业群体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医生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赵玉芳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4,27(5):1137-1139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用经过信效度分析后的职业倦怠问卷(MBI)对253名医生的调查发现,医生的职业倦怠感整体上比较严重;工龄16~20年是医生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不同科室、职称的医生职业倦怠程度不同,中级职称和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作要求 -资源 (JD R)模型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个维度出发 ,研究了工作条件对职业倦怠各个维度的影响。大量的研究支持了该模型 ,但是由于对该模型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尤其是对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的验证性结论有一些矛盾的方面。因此 ,有必要对这一模型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倦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采用修订的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64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1)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高,但与我国护士和美国教师相比,其个人成就感明显偏低。(2)男女教师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女教师成就感显著高于男教师。 (3)中专学历的教师的情绪衰竭感显著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 (4)小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中学教师,而非人性化程度明显比中学教师低,高中教师比小学和初中教师具有更强的情绪衰竭感。 (5)教龄为5-10年的小学教师和教龄为11-20年的中学教师,最易出现情绪衰竭感。(6)教龄在5年内的初中男教师和教龄在11-20年的初中女教师,可能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鑫  杨瑄  申继亮 《心理科学》2007,30(4):952-954
为探讨教师效能感与其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利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对247名中学教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教龄长短和婚姻状况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p〈O.01)、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o-01)具有显著的影响;(2)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耗竭因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3)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因素(p〈O.01)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