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培泉 《天风》2002,(6):48-49
教会在其发展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在进行着各种神学探讨,换句话说,各个时代的教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神学思想建设。因为神学思想的建设在每一个时代都是非常必要的,神学思想建设正是为了保证信仰的不变。从救赎论的变迁可以证明这一点。救赎论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种,本文仅  相似文献   

2.
刘建权 《天风》2002,(5):31-31
神学是教会的方向,是信仰的旗帜,是时代的语言。所以神学应深入到教会生活中去,深入到信仰实践中去;要联系教会的弟兄姊妹,要联系一切关心、支持我们神学思考的人民群众。每一个愿意参与神学思考的人,首先必备有积极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必备有坚持团结甘愿接受批评的可贵精神,必备有各种科学知识修养和神忠心仆人的立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所建设的神学才能指明教会方向,才能是信仰的旗帜,才能充满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3.
单信 《天风》1999,(12)
每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每一个地区的教会都会有各自处境中的神学思考见解,2000年教会史证明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全世界各个时代的基督徒都同读一本圣经,但对于神的认识以及对圣经的理解则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以“信仰不变”的理由来拒绝神学思考,固步自封,也不能视中国基督徒在坚持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吸  相似文献   

4.
灵修神学是一门着重"内在"的神学和有"个性"的神学,"内在"反映其教会性,"个性"反映其在处境中的独特思考。教会性和独特性应该是神学必须具备的要素,也是基督教中国化思考中必须具备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中世纪三位灵修神学家的思想,他们都强调"爱",可称为"爱"的灵修神学传统。我们将从他们的思想中探讨一下神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张玲 《天风》2013,(1):56-58
2012年12月4日至7日,来自我国中西部教会的100多位教牧同工,参加了由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组织开办的“中西部基层教会神学毕业生培训班”,在为期四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中,每一位学员都为着有这样一个短暂的退修、  相似文献   

6.
李希贡 《天风》2001,(10):18-19
中国教会的信徒80%在农村,开展农村教会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工作,对搞好中国教会的整体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农村教会的同工和信徒文化层次较低,所以开展农村教会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工作难度更大,起步更缓慢,进展更艰难。 我们河南获加县亢村镇教会拥有一堂三点十个自然村的信徒,历来重视培养人才,特别注重对知识分子的使用和深造。现在教会有两个神学生,12个南京神学院的函授生,都是高中以上的文化基础。还有几个县办神学班的学员,所有堂点的讲道人都受过县办短期培训班的培训。教会已经不缺乏讲道人,不过思想素质并不高。全国两会在济南会议上作出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后,教会的知识分子就在讲道中欢呼这一决议的发表,为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工作的开展鸣锣开道。近年来,我们在神学思想建设的起步工作中取得一点经验,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现初步作以总结,供同工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嘉玮 《天风》2003,(3):46-49
圣经常常被基督徒视作教会及信徒的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是我们灵性起步的根基。这就使我们要熟悉圣经、尊重圣经。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在三个“唯独”中,提出了“唯独圣经”的口号,号召信徒们要回到根源中去。由此,路德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这种试图解释圣经的解经学形式的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经院主义的神学著作相比,路德的神学著作显得更新、更有特色,这种特色贯穿路德的神学研究方法。作为解经学家和讲道人,路德不断地与圣经对话,这是没有先例的。他在神学领域里取得的每一进展,都以圣经作为基础和指导。”(1)路德从不怀疑圣经权威的可信性,“他的目的是让圣经和教义里那些朦  相似文献   

8.
<正>什么是神学教育?神学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有人将神学教育定义为训练神学生去认识上帝及服侍上帝。也有人将神学教育理解为"一个心性、灵魂、理智和力量的旅程",一个进入上帝生命的旅程,一个给世界带来医治的旅程。无论哪种理解都认为神学教育对教会领袖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神学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培养教会领袖,它是一种特殊教育,也是一种全人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特殊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何清 《天风》2007,(13):30-31
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发展很快,中国神学建构也应从国家整体发展诸如经济、文化等层面上,体现对现实问题关注。他坦言,神学思考与建设对于教会中改革(崇拜、施行圣事、教会侍奉,教会组织等等)来说将是富有成果的。否则,就不会有神学与教会的这种联系,如果毫不联系,神学思考则会成为一种奢侈。  相似文献   

10.
惠国芬 《天风》2001,(2):27-29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有人会说基层教会用不着神学思想建设,只管讲道就是了,这是上层或神学院校的事,是极不正确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各人都有各人的神学思想,从你的解经观可窥见你的神学思想,即不同的神学思想,反映出不同的解经观,假若出于错误的神学思想,必然导致错误的解经观,这样既贻害信徒和教会,又贻害社会,后患无穷.众多的邪教在今世界上制造了不少惨案,举世震惊.因此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对指导帮助解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对教会的发展亦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亚历山大里亚教会发展历史来观察宗教内部力量和世俗力量对教会发展的影响。在教父时代,神学和礼仪成为主导各地教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导致了早期的两次分裂。而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裂中,神学和政治所起的作用是相当的。在伊斯兰统治时期,政治力量几乎决定了教会的发展。在近现代社会,神学和政治力量对教会的影响都在持续减弱,而教会的本地化与全球化,教会的规范化,教会间的竞争、对话和合作,则日益成为主题。  相似文献   

12.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有人会说基层教会用不着神学思想建设,只管讲道就是了,这是上层或神学院校的事,是极不正确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各人都有各人的神学思想,从你的解经观可窥见你的神学思想,即不同的神学思想,反映出不同的解经观,假若出于错误的神学思想,必然导致错误的解经观,这样既贻害信徒  相似文献   

13.
李卫东 《天风》2018,(5):31-33
(四)在神学思想层面,神学思想建设与教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十多年来,神学思想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教会发展需求仍有很大的距离。一是呈现出上热下凉现象。即市基督教两会重视,基层团体和教会不重视,神学思想建设与信教群众存在脱节现象,不少信徒认为神学思想建设是教会高层的事,和他们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徐瑞英 《天风》2001,(10):48-50
作为基督教本身来讲,在任何时期,“如何办好教会”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办好教会的实际意义也就是使中国教会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尤其是在新的世纪中,要办好教会应重视以下问题:1、神学的导向。2、圣经的阐释。3、自我的开放。4、观念的更新。5、同工间的关系。 一、神学的导向  相似文献   

15.
房赢 《天风》2009,(8):33-33
2009年6月19日,广东省揭阳市基督教两会在揭阳市神学培训中心举行第十一期神学进修班暨第五期神学提高班结业典礼。广东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陈顺鹏先生、协会会长梁明牧师,揭阳市民宗局副局长黄旭锐先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结业典礼。陈顺鹏主席在致辞中感谢揭阳市人民政府等的大力支持,高度赞扬揭阳市基督教神学培训中心不仅为揭阳市,更为广东省各地教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会人才。此次共有40名进修班学员和14名提高班学员培训期满结业,他们都是来自广东省各地教会的同工。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6)
<正>[前言]我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但我们都是神学工作者,都关心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中国神学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每一位具有中国教会意识的中国基督徒在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汪维藩教授提议,我们三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神学做一点介绍、做一点探讨,哪怕是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承蒙《天风》杂志编辑允准,我们自本期起,将在《天风》上开辟这个小小的栏目。诚愿这个小小的栏目,能被读者接纳。我们最初将这个栏目的名称定为"中国神学三人谈",但后来考虑到我  相似文献   

17.
王荣伟 《天风》2002,(8):38-39
在基层教会侍奉的传道人,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信徒来自生活中的信仰问题,他们的神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带领的信徒的神学思想,如何以正确的神学思想引导信徒,这是至关重要的。教会的具体事工,讲道、查经、祷告、探访都是神学思想释放的媒介,神学思想建设要成为各项事工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8.
4月22日至5月8日,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七人, 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的率领下访问德国、瑞士和英国。这是我会新班子当选后第一次出访欧洲,也是第一次尝试如何向海外教会和教会团体介绍神学思想建设。 欧洲教会一向重视神学研究,长期以来造就了一批著名的神学家,逐步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这与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改教等教会传统有关。欧洲教会赞成谈论神学,但对中国的神学思  相似文献   

19.
蒿志强 《天风》2004,(2):29-30
一、神学的定义——是什么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丁主教在其文集中将这种神学思考总结为如何把基督教的信仰和生活的现实结合起来,成为既合乎理性又具有超越能力的理论。当代著名神学家约翰·麦奎利(JohnMacquarrie)定义“神学是通过参与和反思一种宗教信仰,力求用最明晰和最一致的语言来表达这种信仰的内容”。因此,神学就是教会在具体看得见的事工中所进行的“参与”即行动和“反思”即思考。常言道“不仅埋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实践总结出理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神学是通过参与和反思一种宗教信仰而进行的,这是进行时态,不是一次性完成。尽管我们每个人(包括教牧与平信徒)的所做所思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得尽上本分。教会兴衰,匹夫有责。  相似文献   

20.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而教会当怎样去思考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以思想史上的教父神学为例,尝试从"地理意识"的进路进行神学思考。本文通过结合地理区域的思想特征来认识教会自身的身份与处境,以期对中国处境中的的神学探索有所启发,建立一种合乎圣经教训又适用于实践的中国基督教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