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向世陵主编,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分《基本理论卷》、《儒学复兴卷》和《理学体贴卷》三卷,共104万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结项成果。该书有别于一般经学或哲学研究,突出儒家经学自身的变革和经学内在的哲学思维的生长,涉及宋代经学哲学的历史考察、思想变革和哲学理论创新等多个方面。三卷互为首尾,共同  相似文献   

2.
德国哲学二十年(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纯理论研究倾向1.重视哲学范畴史的研究。范畴史的研究是哲学和哲学史研究深入的重要标志。德国哲学界在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仅有专门的范畴史研究杂志 ,还出版了多套多卷本的范畴史、概念史和问题史著作 ,如《哲学基本概念手册》(6卷 )、《哲学的历史辞典》(12卷 )  相似文献   

3.
邓林  姜广辉 《哲学研究》2012,(6):25-34,127
<正>经学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哲学"概念引入中国并随之成为中国的一门现代学科却是晚近的事情。1913 年 1 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新的《大学规程》,经学遭到废止。当时在一些学者中间,围绕学校是否应该保留经学学科的问题展开过争论。然而,经学因为失去了必要的生存空间,最终还是在 20 世纪的中国逐渐走向了衰落 ( 甚至是衰亡)。《哲学研究》2011 年第1 期和第2 期连载了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0万字本书结合宋代社会政治、文化背景,集中研究宋儒以《论语》、《四书》命名的《论语》诠释著作,通过对《论语》诠释文本具体细致而又全面系统的研究,勾勒了宋代《论语》研究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宋代《论语》诠释的特点和规律,探寻了经学与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儒家经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对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作为经学中宋学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冯友兰先生当年作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整个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先秦,  相似文献   

6.
高雨 《周易研究》2007,(6):22-28
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是现存最早的两汉象数易学文献,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然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作为经学的解释文本是其所处时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以两汉以来的象数易学及唐代易学中的"新义"反对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反映了唐代易学发展的新动向;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强烈地批判了王弼等玄学派易学"以无为本"的哲学观念,在整个易学哲学发展史中,成为沟通汉代易学与宋代易学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7.
这本论文集,从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的评论(1955年)到对劳丹的《进步及其种种问题》的抨击(1981年),概括了费耶阿本德二十五年来的哲学研究生涯。这个两卷集(卷1:实在论、理性主义和科学方法;卷2:经验主义的问题)在内容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虽然第一卷主要反映50年代和60年代费耶阿本德的思想,但作者对这两卷  相似文献   

8.
经过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近 4年的艰苦努力 ,集思想性、历史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2 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版 )终于问世了 !这是国内哲学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其重要性在于 ,它以历史描述的方式 ,记录了 2 0世纪发生在中国思想领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 ;以理性分析的方法 ,展现了中国哲学独特的思想特征以及与外来文化之间冲突、理解并最终达到兼容的思想历程。这是一部“世纪之鉴” ,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哲学研究在 2 0世纪从无到有、从简单模仿西方哲学到形成自身哲学形态、从一种古典经学走向一门现…  相似文献   

9.
宋学经典诠释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学发展到宋代,形成了以讲义理为主的宋学,而理学思潮占据了其中的主要成分,代表了宋学发展的趋势。与经学史上的汉学和清学(清代新汉学)相比,宋学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具有独特的哲学意蕴及自身经学体系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一、汉、宋、清学经典诠释之特点经学起源于战国,奠基于西汉。虽然西汉今文经学重微言大义的阐发,但真正意义上的经学哲学化是从宋代开始的,这与汉学经典诠释的特点以及宋学受宋明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影响所形成的学术特征有关。清学对经典的诠释则主要受东汉古文经学的影响,亦思辨意…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哲学年鉴》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文献性、资料性学术年刊。秉承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办刊宗旨,2010年卷《中国哲学年鉴》力求真实、全面反映中国哲学界2009年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提供哲  相似文献   

11.
<正> 东汉统治阶级崇尚礼仪,东汉古文经学至郑玄时盛极,郑玄亦以礼学为重。孔颖达云:“《礼》是郑学。”(《礼记·月令》题疏见《十三经注疏》)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下称《学案》)卷七:“然统康成一生著述以论之,《三礼》实为专长。”皮锡瑞《经学通论·易经》篇:“郑学最精者《三礼》。”下面,笔者拟从社会变动的角度,观照上述两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孙伯钅癸,男,祖籍江苏泰兴,1930年6月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主要学术成果有:《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卷本,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三卷本,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第2卷主编)、《西方“马克思学”》(主编)、《卢卡奇与马克思》等13部论著,以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等数十篇学术论文。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李欣复 《学海》2001,(2):173-175
哲学老人冯友兰以 95岁高龄完成七大卷《中国哲学史新编》 ,确如为其作《评传》之蔡仲德先生所云“创造出学术史上的奇迹”。尤其在耳目失聪 ,生活不能自理纯凭记忆和口述完成书稿最后一卷《中国现代哲学史》(即新编第七卷 ) ,若无“修辞立其诚”、“海阔天空我自飞”的精神 ,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即使有深厚学术功底和献身学术的志向也不可能创造出这种奇迹。①有意思的是 ,老人在新编第七卷十一章《总结》里 ,概述自己晚年“只写我自己……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理解 ,不再依傍别人” ,集中到一点竟是悟出宋代哲人张载《正蒙·太和篇》所…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书的名称,新中国建立后就是这样翻译。现在俞吾金先生在《作为经济哲学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命运》(《中国哲学年鉴》2011年卷,以下简称"俞文")一文中,却把"终结"译作"出路",并用  相似文献   

15.
黄心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东方学家,对东方哲学、宗教,特别是印度哲学、宗教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史》、《印度近现代哲学》、《印度佛教哲学》、《印度龙树大学讲演集》(英文)等19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分科主编、编委)、《南亚大辞典》、《宗教辞典》(副主编)、《当代亚太宗教》、《现代东方哲学》和《玄奘研究文集》等,此外,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越南文、孟加拉文等。他主编的《世界十大宗教》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他撰写的《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佛教的交流——新罗来华僧侣考》获第四届国际佛教学术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年,年近八旬的黄先生荣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不久前,本刊记者对黄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郑杰文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儒学学科建设"的最终成果《中国经学学术编年》的先秦部分,刘爱敏、梁涛、曹峰、赵琳四人合著的《先秦经学学术编年》(上、下两册,近百万字)于2015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21年周秦800多年间中国儒家经学学术的发展情况。本书既是一部有关周秦时期儒家经学的编年体学术史巨著,也可作为一部有关周秦时期儒家经学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工具书来使用,  相似文献   

17.
编辑说明     
《中国哲学年鉴》2014,(1):I0018-I0018
《中国哲学年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文献性、资料性学术年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至今已连续出版了31卷,本卷是第32卷。秉承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办刊宗旨,《中国哲学年鉴》2014年卷力求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中国哲学界2013年度的新成果、新变化和新面貌,客观记录哲学研究和教学的进展过程和重大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年鉴》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文献性、资料性学术年刊。秉承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办刊宗旨,2011年卷《中国哲学年鉴》力求真实、全面反映中国哲学界2010年度研究和教学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成果《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系我国"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聂先生在《导论》中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核心术语进行了系统归纳与阐释,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话语体系。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的奠基之作,《导论》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与创新途径。《导  相似文献   

20.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讲到宋代礼学时说:“宋人尽反先儒,一切武断;改古人之事实,以就我之义理;变三代之典礼,以合今之制度;是皆未敢附和以为必然者也。”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也认为宋代礼学“掊击古义,穿凿浅陋,殊不足观。”若从传统经学的立场来看,皮锡瑞与刘师培一主今文,一主古文,二人对经学史的判断、评价有许多看法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