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明代,土地是寺院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据山志、寺志、地方志中的相关资料,统计了南京以及其他部分地区的寺院土地占有情况,统计出了寺院土地在全国土地量中的大致比例。结合相关文献,推测了寺院土地增减变化的原因,并依据明代寺院土地占有情况,认为明代的寺院经济没有出现特别影响国家经济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周奇 《佛学研究》2004,(1):207-213
唐代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繁荣的时代,其中强大的寺院经济的为唐代佛教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是我国由统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时期,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确立表明中国走出中古强制性的统制经济时代。本文从度僧制度、僧尼帐籍、寺院依附人口和僧尼的沙汰这几个方面探讨国家对寺院人口的控制与管理。并试对一些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以期反映国家对佛教寺院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能超 《中国宗教》2017,(1):56-57
一、高科技与僧团管理 长久以来,僧伽的管理都是寺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寺院一直遵循佛门戒律结合当今人间佛教的理念,坚持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为本,并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僧伽管理的可行之道。以现代化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僧伽的管理,实时的网络在线监控,不光精简了僧伽的冗杂事务,而且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督,促进僧伽的修行。无锡开原寺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僧伽管理的实践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寺院控产制度主要是指寺产的所有、归属,大体有十方、子孙两种形式。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宗教活动开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而控产制度无疑会影响到寺院经济的发展。当前学界对宋以后寺院控产制度演变过程讨论较少,不利于认知这一时段内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以14-17世纪杭州地区的重要寺院为中心,初步揭示房头的产生及分房控产的形成、终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十方制运行的困境。作者认为,当十方制在运行中的一些重要规则不能被遵守时,会形成各房子孙山头林立的局面,较之简单的一系僧人子孙相传的情形,其弊病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5.
在甘青川藏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与部落常常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藏族部落社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这种部落寺院,经济上受本部落教众供养,僧众来源于本部落教众家庭,不仅是本部落教众最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且在部落教众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西仓寺院即为此类典型寺院,本文通过对西仓藏族式调查,分析了部落寺院与教众团体的供养关系,认为对甘青川三省藏族地区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其乐格尔 《法音》2021,(8):28-32
五当召,作为内蒙古地区历史上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藏传佛教寺院,寺内藏诸多精美、珍贵的佛教文物。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这座藏传佛教寺院,以探讨其佛教文物保护之现状。一、五当召佛教文物基本概况五当召,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约45公里的阴山山脉深处。建寺者为五当召第一世洞阔尔活佛阿旺曲日莫(1695-1763)。当前寺主为第八世洞阔尔活佛——嘎拉僧图布丹却吉旺其格。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吉县伊赫瓦尼最大的哈乙寺组织,硝河清真大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收入和支出中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人口迁移、清真寺经济实力、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天课的非农化和多样化、同教派同宗教组织内部的交往、阿訇的收入等是观察当前宁夏南部山区清真寺寺院经济、宗教教育和社会转型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8.
索朗卓玛 《法音》2013,(3):44-48
"荣康"是藏传佛教寺院内最大的厨房,是为参与法会的所有僧众们提供饮食的场所,与汉传佛教寺院里的"五观堂"有异曲同工之妙。色拉寺和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两所寺院,它们分别位于拉萨市的北郊和西郊,"荣康"作为给僧人提供饮食的场所,在其整个寺院的运行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寺志及僧  相似文献   

9.
关于日本净土宗在中国净土三祖中被尊为高祖、而中国佛教在莲宗净土五祖中列为第二祖的善导大师(613—681)(以下省略敬称)所居住的寺院,岩井大慧博士曾在《佛教史论考》中《善导传的一考察》一文中,提到四所寺院,即西安的光明寺、悟真寺、实际寺和慈恩寺。同书认为,悟真寺是笼居修观之处,光明寺和慈恩寺是化度行道之处,实际寺是住持往生之处。  相似文献   

10.
寺产作为寺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而备受关注。那么,其利用状况关系到寺院的长久发展,尤其是皇家寺院。元代作为一个盛行佛教的时代,寺院经济的极度膨胀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相对而言,寺院教产的数量也处在激增的状态,对皇家寺院寺产状况的研究则更加有利于分析元代皇家寺院经济的情况,进而可以看出元代佛教发展的相关情况,更好地认识元代佛教。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与高科技结缘的佛教教育探索中,无锡开原寺一直追求创建"互联网+智慧寺院"。除了积极建立佛教网站论坛发展佛教教育之外,还将佛教教育提升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之上,做出了在公共教育探索中的大胆尝试。一、高科技与僧团管理长久以来,僧伽的管理都是寺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寺院一直遵循佛门戒律结合当今人间佛教的理念,坚持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为本,并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僧伽管理的可行之道。以现代化管理模  相似文献   

12.
汉地佛教寺院在汉代时主要按汉代的官署布局建造,不少官吏、贵族、富人舍宅为寺,由此沿袭下来,佛寺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回廊相绕,引人入胜。唐代以前,汉地佛寺主要有石窟寺、塔庙两种形式。北魏至唐代,相继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供奉石刻佛像,绘制精美壁画,并在石窟周围建立寺院。“天下名山僧占多”,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众多佛寺。塔庙,也称浮图寺,它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南宋时期寺院两税的缴纳是政府控制寺院经济过分膨胀的重要手段,这一手段使寺院特权在一定范围内有所限定,对于此时期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亦体现出佛教自身的发展对于世俗王道秩序的遵守。然而有些寺院还享受着一定田税蠲免的特权,这即是来源于世俗政权的"恩赐",体现其对寺院管理政策的灵活性,同时又是世俗政权对佛教经济强化行政干预的重要表现,一定程度上使政府加强了对佛教的管理与控制,寺院的发展亦因此更为依赖于世俗政权。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2,(9):34-36
广东省佛教协会:你会粤佛[2002]24号文,即《关于僧人去世遗产处理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遵照佛教的传统规制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规定的精神,函复如下:佛教自从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创立僧团以后,形成了不同于世俗社会的以佛教信仰为核心,以托钵乞食和财产共同共有为基本特征的佛教僧团组织。为了维护僧团组织的延续与发展,佛教戒律规定“一切亡比丘物,尽属四方僧。”从此奠定了寺院僧团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汉族地区并建立僧团组织以后,虽然与佛陀时代托钵乞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改变,但基本上保持…  相似文献   

15.
菩提叶下因缘起大云法师最早接触叶画是在九十年代。那时他居住在广东,尚未出家,俗名刘以刚。因为佛教信仰、对寺院很有感情,空闲时间经常去住处周边的寺院。其中最常去六榕寺,于是寺院中来往的人们总能见到一人,似僧非僧、久久盘坐在树下静思。  相似文献   

16.
物业管理改革已在一些佛教寺院中试水先行,即将寺院物业委托给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寺庙僧人则从这些管理领域退出,这种做法,在教内外引起了不同的意见和反响.作者认为要正确衡量当前寺院物业管理改革的利弊得失,首先必须厘清寺院物业管理与寺院的主要功能即佛法修持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度,让改革朝着正确的方面推进.因此,在改革中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和对策:首先,应该以中道观来处理这一两难选择,折衷取舍,新旧兼顾,即在物业公司的管理范围和寺院常住的管理职责之间进行适当的划分和界定;其次,为了便于这种范围划分和职能界定,有必要对寺院进行职能分区,如将寺院划分为“公众开放区”和“宗教修持区”,开放区的大部分事务可由专业公司管理,修持区的绝大部分事务则必须由僧人自己管理;第三,对那些不能强制划分的部分实行共同管理,对共同管理的权限和范围作适当的划分;最后,在引进物业公司之前,寺院应未雨绸缪,对两序职事进行必要的调整,对那些划归物业公司管理的堂口寮舍,其原有职事之职能和任务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及时制订出新的寺院管理计划和僧众修持计划,使因转轨而出现的空白由新的学修计划加以充实.  相似文献   

17.
普正 《法音》2002,(3):30-34
韩国曹溪宗有两千多所寺院,寺院的名称或依佛菩萨名,或依经名,或依地名,风格各异。有崇奉华严教义的华严宗刹,也有信奉阿弥陀佛或弥勒菩萨的净土寺院,以及以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建立的观音道场。寺院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寺院的性格特征。在曹溪宗寺院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宝宗刹,由佛宝宗刹通度寺、法宝宗刹海印寺、僧宝宗刹松广寺构成,以此反映佛教的主体是佛法僧三宝。其中通度寺以奉安佛陀的真身舍利和袈裟著称;海印寺因藏有闻名世界的八万大藏经而得名;松广寺因曾出过以普照国师为首的十六位国师闻名。本文首先介绍佛宝宗…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2,(8):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作为佛教活动场所的寺庙,或恢复、或重建、或新建,其数量和内涵由少变多,规模和影响由小变大,其成分和功能由单纯变得丰富而复杂,香客游人纷至沓来,呈现出盛世建庙、香火鼎盛的状况。一方面,许多寺院成为了开展宗教活动、稳定社会的一方净土,成为了信众心中的神圣殿堂,也因此,寺院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促进对外友好交往的中心和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名山古刹巨大的影响力和寺院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寺院管理不善、道风不正,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人借佛敛财,使寺院成为了他们的"聚宝盆"、"摇钱树"、"唐僧肉",严重损害了佛教界的形象。对于寺院如何合理定位,依法管理,维护其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其在净化人心、繁荣文化与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党和政府乃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田野调研和个案分析为主要依据或研究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境内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作了纵向考述。主要对寺院传统体制的基础、当代寺院的民主管理,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多层分析,不仅梳理了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化过程,而且阐述了当前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普正 《法音》2001,(8):45-49
韩国是一个佛教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国家,在韩国的文物和宝物中,据说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佛教文物,而大部分宝物都保存在寺院里,寺院的建筑更是韩国建筑艺术的精髓。虽然因宗派的不同,各寺院的建筑各具特色,但它们主体上都保持了佛教传统的建筑风格。  如上文所述,韩国天台宗重兴仅有几十年的时间,此前500多年,韩国没有一所天台宗的寺院。但在重兴至今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天台宗在韩国建起了两百多所寺院。在韩国佛教圣地中,天台宗寺院以宏大庄严著称。赵朴老1993年访问韩国参观釜山三光寺时,惊叹地说:“看了三光寺,才让人领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