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建省屏南县新近发现三本(两种)民间摩尼教文书及三尊摩尼教神像,揭橥摩尼教沉潜民间,混融巫、道、佛教,产生以民间道教科仪为框架,以摩尼教教义为内容的民间道坛仪式。同时,屏南文书也呈现承传唐写本《下部赞》《摩尼教残经》《摩尼光华教法仪略》的特质及与霞浦摩尼教文书的渊源。福建东部各地托身民间道坛的摩尼教孓遗,不是孤立存在,其科仪、文书有一定关联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福建霞浦摩尼教科仪典籍重大发现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世纪初我国敦煌和吐鲁番出土摩尼教汉文经典唐写本之后,而今又在福建霞浦再次发现数量可观的摩尼教斋醮科仪典籍,引起国内外摩尼学界的普遍关注。霞浦新发现的科仪文书中包含不少佛、道教的术语、概念和佛神名号,不免令人产生其是否为摩尼教文献的疑惑。今将已现世的唐写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摩尼教残经》和《下部赞》,与新发现的科仪典籍《摩尼光佛》、《兴福祖庆诞科》等,进行全面的系统比较研究,发现无论从形式上对帕拉维语"音译文字"和偈颂赞呗的运用,还是在内容上对佛、法、僧"三宝"的推崇以及对"五佛颂"、"天王赞"的宣扬,两者皆一脉相承,具有完全相同的宗教属性。换言之,即两者在摩尼教固有的传统神灵信仰、基本教义、教法和教理等方面,虽因产生年代不同,受佛、道两教的影响有别,而显出某些差异,但本质上合若符契,别无二致。  相似文献   

3.
世纪初在福建霞浦等地发现大批摩尼教科仪文献引发学界研究热潮,业内多称其为敦煌摩尼教之延伸。然文献内容驳杂,世俗化色彩较浓,故或以为其宗教属性尚难明。余以为不然,径将《摩尼光佛》等早期霞浦文书列为直承敦煌《下部赞》的"呼禄真典",余者多称"林瞪文典",乃瞪所传道化文书。无论早典近典,多以佛道之皮裹摩尼之灵。每彰"五佛崇拜",实非法师强拼多教,而本为摩尼教元典固有之意,在回鹘中流行较广。霞浦摩尼教崇拜耶稣等五佛或五教主,却不尊崇上帝或阿胡拉而只奉明尊,故知其断为摩尼;霞浦摩尼教的多元与世俗化乃顺承中华三教合流之大势,实非别立一宗。  相似文献   

4.
摩尼教研究的新收获─—评《从摩尼教到明教》韩秉芳读毕台湾学者王见川君所撰《从摩尼教到明教》,“后来者居上”之感油然而生。该书不仅继承了前辈学者在摩尼教研究方面的成果,而且在大量占有中外新资料的基础上,又有若干新的发现和创见,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5.
新派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在青年读者中影响甚大,书中描述的魔教即是宋元时代的“明教”,更早在唐代则是摩尼教。小说作者金庸先生不仅是武侠小说名家,而且对宗教史也有研究。他说,摩尼教的本山是在西域大漠之中,昆仑山光明顶上,离东土十万八千里,当年只有唐僧西天取经才去过。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以来,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批摩尼教文献,计有经典《摩尼光佛》和多种科仪书,此外还有不少其他历史文物与遗迹。从中不难看出,摩尼教流播霞浦,千年不绝,其间因应形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为拘泥于原始经典的窠臼,而是朝着人生化、现实化和世俗化的方向转变。霞浦新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非常重要,是研究宋元以后中国摩尼教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特别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法言坛是川西地区传承久远的火居道坛,刊行于清代中晚期的《法言会纂》是该道坛的科仪本。法言坛从清代中晚期流传至今,具有地方道教的鲜明特色。本文根据对什邡大王庙法言坛中元法会的田野调查,对法言坛的传衍及刘门概况、法言坛中元法会的坛场及法师、法言坛科仪的仪格程式等进行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晗在1941年发表《明教与大明帝国》,认为明朝国号来自于明教(摩尼教)。最近二三十年,不少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元末农民起义是白莲教作为主导,与明教无涉。然而,明代已有人指出明朝国号出自韩山童、韩林儿的"明王"之号。元末农民起义中"明王出世"的观念,并非单纯来自西方阿弥陀佛信仰的白莲教,而是弥勒教等各种民间教派信仰混合的产物。朱元璋原本以小明王韩林儿的大宋为正朔,但由于徐寿辉称帝建国号为大宋远早于韩林儿,故为示区别,朱元璋所尊小明王韩林儿政权被视为明宋("明王"之宋)。朱元璋大明国号,即源于"明王"。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有许多关于"济度亡灵"的内容,昭示着霞浦摩尼教中有极为成熟的幽冥世界。然而,摩尼教在波斯诞生之初,并无冥界的相关设置,霞浦摩尼教中的冥界是在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摩尼教的宗教内涵,又融合了大量佛教、道教、儒学以及本土民间信仰中的冥界观念,最终形成了霞浦摩尼教所独有的冥府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发表了祁顺华先生《莆田市涵江新发现摩尼教文物古迹初考》一文,其间所报导的莆田市涵江新发现的摩尼教文物古迹,计有瑶岛祠、摩尼教神台、摩尼教古墓等三项。。这对于摩尼教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是值得注意的信  相似文献   

11.
吴真 《中国道教》2008,(2):19-22
历来学界和道门提及罗天大醮,多以宋元时期的罗天大醮为重点。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命大臣王钦若详定十卷本《罗天科仪品位》,基本确定了罗天大醮醮仪的规格与框架,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林灵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科仪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自汉文典籍《马氏南唐书》、《夷坚志》、《太平广记》中钩沉出三则唐宋时代江淮摩尼教、胡神信仰材料。其中五代时蕲州摩尼教信仰上承唐代长江下游的摩尼教传布,下启北宋蕲州摩尼教信仰和元末蕲州起义;金下邳县摩尼教信仰上承五代中原摩尼教起义,下接元末红巾军在下邳的起义活动;唐代楚州、泗州之间的胡神信仰,则连接了西北内地和东南沿海的胡神信仰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福州福寿宫,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祇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祇交互杂处。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4.
开通冥路科仪,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演行拔度济幽法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田野调查中所掌握的科仪文本及影像材料,并结合明代《道藏》中相关内容,对本场科仪的文本、科介、文检、法器等内容加以介绍和考证。首先,收集和整理了台南地区较为知名的多家灵宝道坛所使用的科仪底本,并斟酌异同、权衡优劣,厘定出一份较权威的《无上拔度开通冥路科仪》文本,进而援引历代道书文献,考镜源流,指出台南道士圈中世代传承的科仪文本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次,通过分析科介表演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诠释。台南灵宝派道士敷演开通冥路科仪时穿插了不少的肢体动作,它们分散于唱曲念白之间,是对科仪文本的补充、深化和完善,也是全场科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道教科仪是进行道教仪式的规矩和程序,“科”可解作动作,在《说文》中科有程、条、本及品等仪,在《玉篇》中科亦作程,故“科”即程式。“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和仪式等。在《道藏》中将科仪分为四大类①:戒律(戒条、律文、授及传戒等)、威仪(斋醮、坛仪及法服等)、赞颂(经颂及诗歌)及表奏(榜文及奏疏等)。当中威仪、赞颂及表奏是道教斋醮仪式内容的骨干,包括了道教徒“做道场”的经典、规矩、程式和奏疏,所以也称为“道场科仪”或“斋醮科仪”。举行道场科仪是传统祭祀行为,同时,由於信众对於神仙崇拜和法事活动十分推崇,不…  相似文献   

16.
《冥福请佛文》为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所发现的大批摩尼教文献之一。该文献为法师在做道场时请佛之用,虽篇幅较小,但所请之神甚为庞杂,有摩尼教、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的各种神祗,尤其是文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佛教地狱十王思想,其内容与教煌等地发现的《佛说十王经》、《地藏十王图》有不少关联,堪称摩尼教在福建地区走向佛教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福州福寿官,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祗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祗交互杂处.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北斗经》是道教重要经书之一,最早或问世于蜀地,并且在传承中与蜀地也有密切的关系。《北斗经》称太上老君于汉永寿元年降临蜀都玉局,传授此经给张道陵,而至迟在唐末五代时期,玉局治与北斗信仰就有着紧密关系。《道门科范大全集》存有八卷"北斗科仪",均题为"广成先生杜光庭删定",其内容与《北斗经》有非常多的重合之处,此八卷科仪结构对后世四川地区广成科仪或也有影响。《北斗经》问世后,在蜀地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蜀地所出科仪文本多对《北斗经》进行引用,并行用于科仪之中,蜀地所出《北斗经》注本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9.
温州曾是华化摩尼教民间教派明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但对其何时何地何以传入温州问题的研究尚为欠缺。本文通过分析相关历史资料,特别是温州姓氏史志和谱牒资料,以及温州方言状况,认为摩尼教传入温州,可上溯至唐季五代大量闽东移民入温时。  相似文献   

20.
陶金 《中国道教》2012,(2):34-41
一、前言《诰斗科仪》(或简称《诰斗》)是以向"斗姥元君"奏告"元降心章"以达到祈祷目的的一种道教科仪。依所祈祷事项的不同,分为禳病解厄的《清诰斗》(全称《大梵先天奏告科仪》)与超度亡魂的《亡诰斗》(全称《先天拔亡奏告科仪》或《梵天奏告拔亡金科》)。此两种科仪结构大体一致,因功能不同而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