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繁峙、代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的交界处,由东、南、西、北、中五座“顶无林木,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故名五台山。五台山巍峨敦厚,气势磅礴,基环所至五百余里。其东台亦名望海峰,形似象王顶髻,是观赏日出的理想之地;南台亦名锦绣峰,形似...  相似文献   

2.
石佛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五台山北麓,周围与五台山著名的圭峰寺、极乐寺、秘魔岩、净名寺相邻,是现存五台山佛乐的发祥地之一。石佛寺的规模不大,有东、西两院。东院有佛殿、僧舍、厨库等建筑,西院有圣母殿、戏台、龙洞、观音洞等。  相似文献   

3.
岩山寺古名灵岩寺,在繁峙县天岩村西隅。概况五台山跨越五台、繁峙、代县阜平四县。繁峙境内的岩山寺、吉祥寺、公主寺、宝藏寺、秘摩岩等,均属五台山佛刹之列。由台山北行必经此地。古时大同、浑源、京津、张家口及至朔漠地带佛徒居士朝山进香者,多要至岩山寺歇宿而后登台。也正由于如此,明代以前这里香火隆盛,寺院颇兴。入清以后,随着宗教的衰微,香客渐少,布施贫乏,寺院逐渐败落。处于台山脚下荒僻山村的岩山寺,几乎被人们所遗忘,殿宇拆卸,变卖财产,典当一空;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魂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头萦绕着五台山的万千气象,不知该从何下笔。为什么?五台山太博大了,无论从哪一角度去认识她,都难以达其究竟。这不仅因为五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荟萃了不少文化积淀,而且,她基环500余里,幅员辽阔,寺宇众多,单是一座寺庙,就包含大量内容。更兼五台山地处高寒,四季气候变化多端,若是单方面构思,一定会有所遗漏偏差,故而条分缕析,分门别类,以窥五台山魂之玄奥博大。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驰名寰宇,为世界上罕见的灵山奥区、佛教胜地,大小50余寺,方圆500余里,林木葱翠,鸟语花香,中外游人信徒十分向往。其中位于台怀镇中心南方十里远的明月池,就是一所清雅美丽的寺院。它的住持就是响誉十方的能成法师。能成法师,俗姓郭,1915年4月21日出生于五台县门限石乡正家峪村。父母早逝,家贫如洗,迫不得已,7岁就为地主放牛。12岁来到五台山,出家于明月池,经过3年考察,15岁上剃发为僧。开始了早晚上殿、诵经学佛的佛门生活。迨至1937年秋,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侵略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实行全民抗战。日军盘踞五台山后,僧人们…  相似文献   

6.
西夏极度崇奉五台山信仰。宋夏交恶后西夏无法再朝拜五台山,于是将境内贺兰山白草谷认定为五台山,并仿效山西五台山大肆兴建北五台寺、大清凉寺等。敦煌莫高窟第61窟西壁绘制大幅五台山图是对山西五台山的真实描绘,相传其中绘制的新罗王子塔乃初唐新罗王子慈藏所建。唐玄宗时期另有新罗王子无漏在贺兰山白草谷修行,在其影响下,白草谷成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僧侣修行圣地。西夏将贺兰山白草谷认定为五台山或许也有新罗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     
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圣地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山有五峰,故名“五台山”;气候多寒,故又名“清凉山”。山区大部分属山西省五台县,一部分跨山西省繁峙县和河北省阜平县。五台山脉分东西两大支。东一支直走东南,山多峭壁,清水河流经其间,形成长达二百余里的大谿谷。西一支又分为东、西峨岭,为滹沱河与清水河的分水岭,沿途向南伸出许多小支,蟠绕交错。整个山系周围五百余里,层峦叠嶂,争奇竞秀,构成了雄浑幽深的清凉胜境。五台的东、北、中、西四台是由东向西起伏相连的一列山峰,南台另为一峰。山区的中心台怀镇,是著名的显通寺和大舍利塔的所在地,距五台县城东北一百二十里。中台,亦名  相似文献   

8.
东晋初年,后赵时期,先由天竺佛图澄,继以弥天释道安,将佛教传入山西境内。公元354年,道安在恒山立寺,遂有五台山附近楼烦的慧远、慧持兄弟二人往归出家,表明五台山地区已有佛法流布,而鲜有寺院建筑。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大同)。公元426年,魏太武帝夺取长安。公元413年灭夏,魏取关中。公元436年,魏灭北凉,取得凉州。至此,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魏境内的长安,自前秦苻坚以来,就是名僧  相似文献   

9.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境内有遐尔闻名的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县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共有人口30.25万,全县年财政收入仅10286万元,是国家级贫困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蘑菇资源丰富,特别是五台山蘑菇(台蘑)种类很多。有些名贵产品,驰名中外,是我省主要的土特产品之一。但过去研究的不多,未能很好地开发利用。为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我省食用菌事业,1982年省农科院植保所与省供销社土特产综合研究所合作,对五台山的野生蘑菇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五台、繁峙两县的伯强、台怀两个公社,太平沟、狮子坪、东台沟等三个大队,以及北台、东台两个台顶,采集了大  相似文献   

11.
东台风光     
风光秀丽的五台山,处处都有胜景奇观,东台风光就是其最壮观的风景区之一。东台亦名望海峰,又名青龙山,海拔2795米,周围三里。支山东南延40里入阜平县界,西北延20里入繁峙县界,距菩萨顶三十余里。这里山势磅礴,鳌脊出海,直插天外,“东望明霞,若波若镜”,变  相似文献   

12.
龙泉寺建筑及塑像概述高明和龙泉寺,俗称九龙岗,位于台怀镇西南10余里的小车沟村的九龙岗山麓。寺庙由九道山岭环抱,犹如九龙会饮。寺东有泉,清澈见底,甜似甘露,谓之龙泉。寺依泉名,故称。龙泉寺,传说为宋将杨业家庙。之后改成佛寺,不过只属于五台山“诸山丛林...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北端,恒山西南方,有一处古今闻名的山水胜境,它就是被金元时期许多著名诗人和作家,诸如元好问、雷希颜、刘从益、刘祁、麻革等所赞赏备至的龙山风景区。龙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西南四十多里处,雄峙滹沱河与桑干河之间,它北临桑干河支流浑水,西与繁峙、代县接壤,南望五台山诸峰历历在目,东瞰冀中平原辽阔广远。这里青山如屏,翠峰秀丽;危恋险峻,怪石林立;草木繁盛,苍郁茂密;奇花艳葩,争芳斗异;莺歌燕翔,蜂飞蝶舞;谷深沟幽,泉流清冽;路盘径绕,时有奇遇;云奔雾腾,景观雄奇;夏秋之季,空晴气净,凉爽静寂,怡人心意。  相似文献   

14.
龙泉寺佛教简史姬古龙泉寺,以寺东有一眼清澈甘冽、不竭不溢的泉水,可以砥砺刀剑,而名之曰龙泉。寺以泉名,故名龙泉寺。寺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10余里的车沟村东。以寺院坐落在西、北、东三面环绕的九道蜿蜒起伏的山脉阳面的山脊上,故俗名九龙岗。寺庙坐北向南,海拔...  相似文献   

15.
其一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叫号。其二巅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其三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周长500余里。北部割切...  相似文献   

16.
佛光寺在南台西南佛光山麓,海拔一千三百二十米,距五台县城三十公里,离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四十七公里。寺宇座东面西,北、东、南三面环山,峰峦叠翠,松柏荫翳,西面平缓豁朗,毗邻通往代县、繁峙的南北古道。山门前有影壁一座,上书“佛光寺”三个大字。山门三间(原系韦陀殿),巍峨壮观。第一进院内有坐北向南的金建文殊殿七间,为我国现存的最大配殿。对面有廊房数间,院中有唐代乾符四年(877年)石经幢一座。第二进院内,南北都为客房,  相似文献   

17.
山中宰相继藏锦明代高僧释镇澄的《清凉山志》说:五台山“雄据雁代,磅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人状焉。其间,鸣泉历历,万壑奔飞。嘉木森森,千峦弥布。幽...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佛塔     
肖雨 《佛教文化》2009,(1):72-85
五台山在北魏境内,建寺造塔也在其时,《广清凉传》卷上曰: 中台最高,去并七百,望如指掌。上有小石浮图,其量千许。后魏文帝宏所立也。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4月五台山研究会成立之后,同年12月,又创办了《五台山研究》。从此,开始了对五台山的研究工作。1987年9月,在白清才副省长的主持下,研究会召开了首届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会上,代表们就提出了“五台山学”的问题,并就创立“五台山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17年来,研究会出刊了《五台山研究》70余期,发表文章900余篇。其中,对十大寺庙作了专题研究,并出版了专刊。同时,还考察了五台山历代寺庙375座,出版了两套五台山文化丛书,对五台山的方方面面作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传入佛教,开始修筑寺庙。后经北魏、唐、宋、明、清各代续修、扩建,遂使五台山成为佛塔高耸,殿宇辉煌,错落有致的寺庙集群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建筑、雕塑、壁画及金、木、陶、石等各方面的文物。再加境内五峰环抱,松柏参天,风景秀丽,气候凉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