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星桥 《法音》2003,(11):35-37
十一、居士与养生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无条件或不愿意出家,但并不影响他信仰佛教。从信仰佛教和修行来说,也不一定非要出家,完全可以做佛教的在家信徒,也就是做居士。佛教所谓居士,特指受持三归戒(终身归依佛、法、僧三宝)或居士五戒、居士菩萨戒的在家信徒或居家修道之士。自古以来,居士就有良好的养生传统。佛教初传入时本与各地民间传统信仰相混杂,只有“斋戒”是其特点。公元66年汉明帝赐楚王英诏说他“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所说洁斋三月,后世名为三长斋月。《杂阿含经》卷40、《大毗婆娑论》卷41、《大智度论》卷13…  相似文献   

2.
二、所用布料的种类当佛陀允许他的弟子们接受信徒供养的衣服时,在家居士纷纷向僧尼供养各种各样的布料和衣服。在这个问题上,佛陀比当时其它教派的教主都要思想开放。因为,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信徒供养的甚至是昂贵的布料。他允许弟子们接受六种布料:亚麻布、棉布、丝绸、毛料、粗亚麻布和大麻布(律部Ⅰ281)。前四种布料即使在佛陀时代也是很昂贵的,但是那些富有的信徒经常供养僧团上等的布料(增支部Ⅳ394)。不论怎样,僧服都不是有价值的衣服,因为它是由许多块  相似文献   

3.
王俊 《天风》2016,(9):8-10
正经文:撒上15:22-23;彼前2:13-17;弗5:19-21"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相信神是信徒信心生活的基础(参来11:6),顺服神则是信徒信仰生活的重要原则。信徒随时都会遇到需要顺服的事,要经常学习顺服的功课。一个肯顺服的人,必定会从顺服中得益。一、在信仰生活中要顺服神信徒在信仰生活中,不论从神的本性,还是从与其的亲密关系来看,都理所当然地要顺服神。(一)顺服神有因。一是神  相似文献   

4.
我是爸爸     
耿卫忠 《天风》2009,(7):10-11
作为一名教牧同工,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教会是牧师、长老、传道或是堂会的负责人,在家是儿女、父母、兄弟或姐妹。在教会要牧养好信徒,在家同样也要牧养好自己的家人。教会圣工重要,家庭责任也不能忽视。其实我们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圣工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证道。在一次讲道之后,与几位同工和信徒交流了我的育女心经。他们很感兴趣,愿意我能有更多的分享。以下是我身为人父的心路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共沐主恩。  相似文献   

5.
吴永兵 《天风》2007,(22):45
他是一名很平凡的神学毕业生。从圣经学校毕业后.他被市级教会组织安排在山村一所很不起眼的教会作传道工作。他对信徒很亲切.信徒对他也很爱护。几年的侍奉过去了,教会里的信徒他几乎都认识.而且能够叫出他们的名字.还知道他们住在哪个村庄哪个小组。在众多信徒中,有一位很特殊的信徒.是一名五保户老人。他(神学生)和他(五保户老人)之间的一些故事.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男女之间的爱情,可谓人类心灵中最具有驱动力、最富有诗意的内容。婚姻,为居家俗人的终身大事。处理爱情及与爱情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特别是其与佛教信仰、修行的关系,是许多在家佛教徒容易困惑的切身问题。对此,佛教极为重视,经论及古今祖师大德的著述中有许多相关指示,形成了一家独特的爱情婚姻观,为广大在家信徒提供了妥善处理恋爱、婚姻问题的指针。  相似文献   

7.
信仰与情感     
我们经常听人说,信教是为了求得精神安慰。确实,一个人,不管是信徒或是非信徒,当他遭到不幸或受到冤屈时,就会到教堂里去向神灵祈祷、倾诉。因此他会得到心灵净化和平静。但这是否就是宗  相似文献   

8.
张荣明 《管子学刊》2008,18(1):50-54
南无教是明代晚期兴起于齐鲁地区社会底层的秘密宗教。其根本特点是本土性:本士的神灵,本土的教主,本土的经典,本土的道德训诫和生活,本士的修行方式。这种本土性的宗教信仰比外来宗教信仰更加切近中国信徒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这是其脱胎于佛教并在民间迅速流传的在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7)
<正>《天风》,我与它有着不解之缘。不夸张地说,《天风》70年,我几乎翻遍每一期。这与我的成长、专业兴趣以及服侍经历分不开。阅读:成长的记忆我成长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为家族中第五代信徒、第四代传道人。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起"文革"时期的教会情况。而父亲则是经常不在家,总是受邀在各地开培灵会。在父亲的书桌上,每月都会有新的《天风》,而且他会将它们整齐地排在书架上。记忆中,我总是跟着哥哥姐姐去参加教会活动。正式参加主日  相似文献   

10.
我们基督徒也与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在家庭中、社会上,与人有往来、交谈,必须经常动用嗓子。再加上我们信徒还有信仰生活,每天有灵修、读经、祷告,再有参加聚会,教牧人员经常要证道,探望信徒与之交谈,还有唱诗班人员要经常练唱、献唱……所有这一些都免不了要用嗓,所以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对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思想进行剖析,认为慧远提出了处理王法和佛法关系的原则:占信徒人数最多的在家奉佛者必须遵守王法和纲常名教;统治者应当尊重出家僧尼“方外之宾”的特殊身份,允许他们不礼敬君王;僧众通过传教对民众进行教化.为社会治理安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荣伟 《天风》2002,(8):38-39
在基层教会侍奉的传道人,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信徒来自生活中的信仰问题,他们的神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带领的信徒的神学思想,如何以正确的神学思想引导信徒,这是至关重要的。教会的具体事工,讲道、查经、祷告、探访都是神学思想释放的媒介,神学思想建设要成为各项事工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3.
看了《天风》刊登的做好探访工作的系列文章,对我们工作启发很大。王锡安的文章中提到探访是教会圣工重要组成部分,联想到我们教会这些年来的探访侍奉,前辈信徒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不仅时常到信徒家中看患病和软弱的信徒,还为他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些信徒的心目中,牧者为信徒祷告是合理的,而信徒为牧者祷告是不配的。然而,作为牧者的我们,自己心中却十分清楚,我们比众人更软弱,更需要代祷!一位牧师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信徒,他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啊!"在某些信徒眼里,牧者应该是远离世俗、清心寡欲的,是知识渊博、知书达理的,是大有口才和胆量的,是性情温和、善解人意的,是安静聆听、解惑答疑的……于是,他们一有问题与困难就找牧者倾诉、解答与代祷。然而,牧者与信徒一样,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09,(9):F0004-F0004
教会理财是指管理好信徒所交付的奉献款以及教会资产,按照教会的目标来合理使用。信徒经常是通过奉献来参与圣工的。一个人的合法收入是他花费生命的时间、智慧和力量等所换得的报酬,因此,钱财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心,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16.
林超群 《天风》2017,(5):16-17
<正>他们都有一颗"真"心,亦是"真"信徒陈民和邱仁强弟兄是福建教会的信徒,他们因着信仰及相同的生命经历而一起合作,一起追求、同心侍奉。虽然年龄不同、性格迥异,但他们都有一颗"真"心,亦是"真"信徒。一、真实的生命见证陈民弟兄:受苦于我有益。"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119:71)陈弟兄是福建福清人,父亲是传道人,他从小受到基督教文化的熏陶。陈弟兄自1977年开始担任福建省南平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7.
正藏之名山的宗教经籍犹如王谢之燕,借助网络科技呈现于普通信徒之眼帘。智能化管理的档案记载着晨钟暮鼓的修行持戒,以及众生平等的佛门日志,高僧、信徒与寺院历史的因缘和合便由此一目了然。一家企业,多以十年记事;一个王朝,常以百年为尺;一种文化,可以千年标计。佛教是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佛教档案一直是保存、延续、发展佛教文化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陈福山 《天风》2010,(1):22-23
<正>"自从有了这眼井,村民生活方便多了。"太原市阳曲县北小店乡北小店村委会张主任激动地说。2007年,太原市基督教两会下乡慰问信徒时,发现北小店村的村民生活非常艰苦,他们  相似文献   

19.
李永和 《天风》2003,(2):14-14
保罗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当时彼得在耶路撒冷作使徒,他教会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最初是因为犹太人不吃不洁的牲畜,但后来渐变成犹太人一种带有优越感的传统习惯,以致看不起外邦人,认为他们是污秽的。彼得是使徒,当然明白在福音原理下并无犹太人与外邦人之分。在主耶稣里面,大家都靠他的恩典得救,本都是罪人,还有什么洁与不洁?所以他到安提阿时,也跟外邦人一同吃饭;但后来耶路撒冷教会的犹太人来了,他们习惯不与外邦人吃饭,彼得因怕那些犹太信徒,也就不跟外邦信徒一起吃饭了!甚至,连巴拿巴也跟着彼得,与外邦人隔开了。保罗一见他们所行的与福音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责备彼得,而且是非常严厉的责备。  相似文献   

20.
胡东辉 《法音》2023,(9):40-45
<正>石窟是古印度佛教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多为僧侣修行场所。中国的石窟起初是沿用印度石窟的形制建造的,后逐渐成为承载僧侣修行和信徒信仰的一种佛教艺术形式。在佛教教义中,用音乐的形式做供养,是可以积累功德福报的,如在《分别善恶报应经》中载:若复有人以妙音乐供养佛塔,获于十种胜妙功德。何等为十?一身相端严,二见者欢喜,三音声微妙,四言辞和顺,五肢体适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