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4月末5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苏联东欧哲学研究者云集湖南,热烈而集中地探讨了改革中的苏联哲学,对苏联哲学向人学主题的转向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西德和美国的学者,他们对苏联和苏联意识形态目前正在发生的变化的分析,引起我国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苏联和苏联哲学当前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有些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这是与会的中外苏联研究者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2.
1985年6月8日至20日在南宁市召开了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全国性研究苏联哲学的专业性学术会议。来自各地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共56人参加了讨论会,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苏联哲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见解、新材  相似文献   

3.
苏联科学界对德国人民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我国与德国之间百余年来的文化联系在我们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德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是苏联人所熟知的。我国人民对德国进步的社会哲学思想的突出兴明显地表现在许多关于各种德国哲学问题的讨论会、学术会、理论会議、評議会和评论会上,这些会议都是由苏联的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举办的,并  相似文献   

4.
参加1982年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的部分代表,通过座谈一致认为,为了繁荣和发展我国心理学,必须对苏联心理学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苏联心理学自十月革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积极成果,而且力求创新,发扬马列,已成为现代世界心理学最前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其次,苏联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几经曲折,有着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教训,也很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加强我们对苏联心理学的研究和了解,对发展我国心理学有其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创立适合我国自己的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心理学体系,当然主要是要立  相似文献   

5.
1990年7月苏联伦理学家A·И·季塔连科教授访问我国时说过,最近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组织了以“道德是什么”为题目的讨论会。有位苏联名人评论说,研究了几十年道德的伦理学家还弄不清道德是什么,其是怪事。其实,对道德概念作出科学界定并非易事。不同的伦理学专著和教科书往往有不同的道德定义。道德是什么?怎样表述道德定义?这是苏联学者长期争论、不断探讨,至今尚未获得一致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一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联哲学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五年前这一协会的创立,是我国哲学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把苏联哲学家团结到哲学协会中来,这在目前是解决下列一系列任务的重要条件;这些任务同提高整个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关,同文化发展有关,同满足苏联人民的精神需要有关。同时,苏联哲学协会面临着传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同各种异己的概念和观点进行斗争这样一些广泛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7.
学习的活动理论是苏联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种有影响的学习理论。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它在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各学派中愈来愈具有主导地位。因此,该理论是我国心理学界研究苏联教育心理学现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该学派还结合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展开了较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将苏联同行们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作必要的介绍,或许能为正在从事教育体制改革心理学探索的学者们提供一些启迪。加里培林学派学习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苏联社会的一切方面,其中包括它的社会生活,都在向新的水平发展着。这就使苏联的社会面貌具有更加成熟的特点。在发达社会主义的现阶段,苏联社会面貌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主要方面:(1)成熟的和发达的社会结构,其核心是先进的工人阶级;(2)我国各民族和部族的实际平等和高水平的发展及其繁荣、牢固的友谊和统一得到了保障;(3)根本消  相似文献   

9.
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和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心理学研究机构之一。1982年是这个研究所成立七十周年。关于它的历史,它在发展俄国和苏联心理科学中的作用,这个所的著名科学家在这门科学中所做的贡献,已有许多著作阐述。本文专门谈这个研究所的科学活动的一般总结和展望(文中所用材料是由这个所的主要研究人员提供的)。  相似文献   

10.
В.Ж.凯列和М.Я.科瓦尔宗教授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两人合作近30年,卓有成就。本刊1981年第1期译载了他们的《社会-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几个重要方面》一文(原载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0年第7期),该文在苏联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同时也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视。1985年,该文被收进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哲学家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马立实主编)一书。此次,本刊编辑有幸在苏联见到两位作者,并请他们就有关的哲学问题作了书面回答,现将这篇问答译载干下,以飨本刊读者。  相似文献   

11.
今天,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的名字及其著作重新回到我国历史、科学和文化之中。认识布哈林丰富而多样的理论遗产,确立他在马列主义理论史及我国历史中的地位,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任务。苏联科学院社会思想史学术委员会持续讨论了苏联20—30年代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参见《哲学科学》1988年第8期),于1988年11月召开会议,以纪念布哈林诞辰100周年。学术委员会主席Б.B.波格丹诺夫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了研究布哈林遗产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以公正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史。然而在苏联期刊中形成了一个假象——布哈林不同于“克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对苏联哲学的态度关于苏联哲学的历史,存在着许多简单无知的判断和神话。例如,断言因为哲学处于强硬的意识形态控制之下,它就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而还得出结论说,在这种教条化和意识形态化哲学的框架中不可能产生任何有意思的新东西。而因此整个苏联时期,是完全的失败,是与世界哲学思想联系的中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中摆脱出来。这种在对我国哲学评价中的神话,是一种在对苏联过去的评价中只知道简单地反着说的假民主的意识形态,所有过去被认为是成就的,都被说成了缺点。但是对现实历史的分析建立了一幅相当复杂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该文原载于苏联心理学会机关刊物《心理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二期,是杂志编辑部为纪念马克思而写的。文章不长,但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改造心理学的决定意义,概要地反映了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思想,特摘译发表,供我国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苏联,由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伟大革命改造,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普遍无神论化,因此,在苏联社会生活中,科学无神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得以充实和扩大,科学无神论同物质和精神实践的各方面、各领域的联系得以巩固和完善。在信教者中间,虔诚狂热的信徒逐渐减少,这类现象证明,宗教在我国社会中的影响正在减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法制心理学目前正处于初创时期,在这种时候,借鉴和参考国外的、尤其是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法制心理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是很有好处的。本文试图根据掌握很不全面的资料,对苏联法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作一番简略的回顾,再对它的发展现状加以简单评介,并从中引出笔者的几点管见。  相似文献   

16.
保尔·斯威兹(Paul Sweezy)在他最近一篇文章中阐发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一)剥削在苏联是一种主要现象;(二)苏联的领导阶层是一个剥削阶级;(三)把这个阶级称作资本主义的阶级同把苏联标志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差不了多少。保尔·斯威兹指出,他宁愿“根据我们当前的认识水平”来说明苏联的剥削的社会和正在发展中的阶级的确切性质。我们认为,认识苏联的剥削和苏联领导阶层剥削阶级的特点,具有头等重要的理论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访苏观感     
今年6月份我们一行四人(匡培梓、林仲贤、张嘉棠、郭念锋)应苏联格鲁吉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及梯比里斯大学心理系的邀请前往苏联作为期两周的学术访同。在途径莫斯科时,又顺访了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及莫斯科大学心理系。中苏心理学家的联系及往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60年代以来,几乎近于停顿状态。近几年随着中苏关系的正常化,国内已有个别学者应邀前往苏联访问;苏联也有个别心理学者前来我国访问,但人数都很少。此次以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匡培梓为首组成4人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学术访问,还是近三十年来的首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根据《苏联心理科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1977)一书中的有关部分摘要整理而成的,未添加任何评议性意见,目的在于如实地介绍苏联的个性心理学理论的现状。《苏联心理科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是苏联《心理学原理》丛书的第二卷,是一部有代表性的总结性著作。  相似文献   

19.
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于1985年6月8日至12日在南宁市召开。这是我国苏联哲学研究第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广西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来自各地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共5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33篇。兹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1987——1989年度学术交流计划,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弗·阿·巴拉班希科夫,维·阿·科里佐娃于1987年11月26日——12月11日来我国访问。在京期间,他们谈到了苏联心理学的方法学问题。现简述如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式。从根本上说,心理学有四种基本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