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的反映和产物,它的艺术目标是音乐的戏剧化和情节化,是浪漫主义音乐高度发展的成就和体现,标题音乐主张音乐应该贴近生活,被理解和提供交流.音乐需要对听众加以"解释",而解释的多样性直接导致了音乐意义的丰富性和争议性.  相似文献   

2.
周咏 《美与时代》2004,(9):65-66
美感与技巧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两大要素.美感就是音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技巧就是音乐表演者展现音乐作品的技术手段.音乐表演的技巧应围绕美感的表达展现,美感的表达又要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运用.在音乐表演实践中,要使美感与技巧协调统一,完美地表现作品的美学价值.因此,音乐表演者要从美感的获得、技巧的提高、美感与技巧的统一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3.
雷红薇 《美与时代》2005,(10):58-60
音乐表演是在音乐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是音乐作品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通过表演者对作品的充分理解,注入丰富的感情和运用形象化的手段使作品更加丰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应兰坚持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技巧性与本体性相统一的美学原则.研究和掌握这一问题,对于表演者完美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充分再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ch Rachmaninov 1873-1943)作为20世纪世界音乐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和杰出成就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与演奏传统最后的守护者和艺术大师之一.与其同时代作曲家不断以全新的创作风格掀起现代音乐的浪潮不同,拉赫玛尼诺夫自始至终秉承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坚持在有限的创作技法中寻求无限的变化,作品中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性、精湛的演奏技巧以及浓厚的悲剧性色彩形成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同时他作为一位出类拔萃的钢琴演奏家,其钢琴作品尤其脍炙人口.本文试以《科莱里主题变奏曲》(op.42)这部钢琴作品为例,深入剖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语汇特点.通过对该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变奏手法、调性选择、和声运用、音乐性格与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具体分析,以加深对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特征与音乐风格的理解.这部作品是其后期创作的一部大型钢琴独奏曲."变奏曲"是他所有创作中运用不多的一种体裁形式,该乐曲通过手法多样、内容丰富的变奏将作曲家的音乐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5.
<正>与语言相似,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交流媒介。出于交流的目的,作曲家总是有意识地建构音乐,使其结构富有逻辑性,隐含某种涵义。这种涵义可理解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比如,情绪或情感,或对社会的理解与感受等)。在音乐作品乐谱的基础上,表演者通过创造性的诠释,使听众在聆听到音乐作品过程中,领悟音乐作品传递的内涵。由此,作曲家、表演者和听众三者,形成了音乐意义生成与理解的链条(蒋存梅,2002)。由于音乐不具有类似语言的明确语义,这种意义链的实  相似文献   

6.
音乐之美     
有不少大师曾对音乐有精辟的、独到的见解.德国作曲家舒曼如是说:"对我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里希特曾对浪漫时期的音乐有这样的评述:"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当我们在仔细聆听一首作品,独奏曲,重奏曲,协奏曲或交响曲,甚至一首短小歌曲的时候,无不为音乐的美而感动,而震撼,而陶醉.音乐是在流动,是在诉说,它可以引起你无穷无尽的联想,漾起你的感情波澜.音乐是美的,是一种升腾的不能言喻的美,是一种看不到而感觉得到的美.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舒曼的浪漫主义作品《蝴蝶》创造性地采用12个短小、精致的标题音乐的自由形式,在结构和内容上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交响曲的惯例,开创了全新的钢琴套曲形式。舒曼的这种不用常规方式命题的手法正是他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表现,也是其创作结构自由的一大体现。这一大标题的意义并不是乐曲性质的说明,而是把听众带到一个浪漫的意境中,让他们自由幻想。  相似文献   

8.
李长明 《美与时代》2007,(10):107-109
瓦格纳在音乐、戏剧艺术创作中,在发展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文化创造中,是一位罕有其匹的艺术巨匠.作为思想上的浪漫主义者,行为上的现实主义者、哲学家、戏剧家、作曲家的瓦格纳利用了浪漫主义所产生和蕴藏的一切,却以非浪漫主义的方式,把一切都联系在规模庞大的作品中.音乐的浪漫主义在瓦格纳的创作中,达到了它的顶峰,他完成了浪漫主义的最终目的--整体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在谈到钢琴演奏时认为:"最重要和首先考虑的是所发出的声音,技巧和其他问题是次要的.首先是色彩!色彩!色彩!"[1]拉赫玛尼诺夫所强调的"色彩"即指钢琴音色.音色是钢琴描绘意境、塑造形象、体现音乐风格以及展示不同流派与学派的重要途径,也是演奏者理解表达能力及艺术造诣深浅的显著标志.钢琴艺术伴随着音乐发展,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几个代表时期,各个时期的音乐都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本文针对不同的音乐发展时期,从作品风格、触键方法、踏板运用三个方面,探讨钢琴弹奏中对音乐的把握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音乐的美>是汉斯力克美学思想集中反映的一部论著."形式美"、"纯音乐"是汉斯利克的美学原则,贯穿于整部著作,充满了哲理和理性思维,也彰显了汉斯立克关于音乐审美中二重思维(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的对立与矛盾.  相似文献   

11.
在诸多艺术形式中,当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相辅相依、紧密配合,共同编织着美妙的艺术之花。同时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通过多种音乐元素表现出来,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所以说,一首好的舞蹈音乐完成了舞蹈创作和塑造人物的一半任务;为舞蹈创作打下了坚实、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19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受到感伤主义思潮的冲击,反映在浪漫主义音乐中往往是借景抒发惆怅与感伤之情.钢琴音乐创作同样难以摆脱这种影响,因此抒情性成为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肖邦是公认的浪漫主义时期抒情性创作风格的主要代表,在其众多的创作体裁中,最能反映他音乐作品的抒情性和诗意性的就是贯穿他一生创作、具有浓厚浪漫主义风格的夜曲.  相似文献   

13.
"空"的观念是佛学的基本内容。佛教将音乐作为佛事对众生进行"音教",禅宗音乐包含着深厚的佛性,音乐乃"教体",蕴含着教理和教义,本身体现了佛性,在音乐中体现了禅意。禅宗审美是通过"悟"把握"空",从梵呗的审美视角而言,则是通过声音的直接观照去感受"空"的妙谛,一悟之后万法皆空,一草一木皆能显示虚空之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佛教之"空"转向了审美的存在。"空灵"意境的出现赋予了"空"诗性美学特质,中国艺术中的音乐、绘画、唐诗宋词等都体现了主体的"空灵"意境,这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词汇,并酝酿出中唐以后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成为中国美学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马春莲 《美与时代》2003,(11):59-61
肖邦是欧洲音乐史中一位最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的作曲家,也是音乐史上第一位专写钢琴作品的大作曲家、演奏家,享有“钢琴诗人”的盛誉。夜曲是肖邦最为钟情的体裁之一,也是他出自内心的乐曲,最能突出他的风格和性格。他给夜曲赋予了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意境,大大提高了夜曲的艺术价值,使之真正成为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钢琴体裁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于洁 《美与时代》2004,(9):69-70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一首音乐作品必须经过艺术家的释义和表演,才能变成具体生动的东西.除艺术家的即兴创作外,任何音乐作品的表演,都必须是作曲家已经设想好的并写在谱纸上的东西,但记在谱纸上的各种符号,仅仅是象征性的,实际的音响在它们那里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在音乐艺术中,我们应把声乐表演看作是创作的本身.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种界定早已得到共识。但回顾历史和现在,音乐却具有多种功能。从一开始作为一种劳动的艺术,到作为一种仪式,一种表演艺术以及视听结合的艺术等,展现了音乐多审美通道的特征。音乐不只是听觉艺术,它还体现了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谈音乐与绘画的共性和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蔚 《美与时代》2004,(9):58-59
一、音乐中的绘画性因素 1.线条艺术 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单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因为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关系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向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只有音程关系就体现不出"线性"的过程,而只有时间过程则又体现不出线条的起伏,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弗朗茨·舒伯特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著名作曲家,他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尤其是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音乐特色,突出表现在意境深、情感真、以及人民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也许有人会问,音乐和建筑之间真的会有关系吗?换言之,我们会问,为什么建筑与音乐真的存在某种相关性?文章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作出相应分析。如果除去具体的音响效果这一问题的话,那么音乐和建筑联系起来就是将原本就不同的对象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研究,所以我们必须发现两者相似的地方。在这里,我们需要跳跃性的思维。也就是说,要用类比的方法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音乐与建筑存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美学原则,是指在保持统一的美学基础上组成物质的各个部分存在差异,进而又体现了事物的多样性。主从与重点也是音乐与建筑空间里所存在的美学原则,一件音乐作品和建筑空间作品都有其主要的部分和次要的部分,次要追随主要,从而使事物达到美学上的和谐。均衡与稳定是一切事物存在所必备的条件,同样潜藏在音乐与建筑空间中,均衡的建筑造型才能给人稳定的美感,均衡的音乐作品才不会杂乱无章成为噪音。  相似文献   

20.
《音乐美学问题》是20世纪波兰著名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莎(Zofia Lissa,1908-1980)的一部音乐美学著作,这部著作基本反映了丽莎在音乐美学学科上的思想和观念.该书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思想前提,对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都进行了阐述,并对音乐美学上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所以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著作对于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文化遗产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对艺术的认识、音乐的基础与功用、音乐的阶级性、音乐语言、音乐的发展等五个方面把握该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对这部著作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