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光耀 《宗教学研究》2004,25(2):137-141
一般抒情诗的抒情者为"我",常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也有以第二、第三人称出现的,但其实系第一人称的变式.在一般抒情诗中,"我"居于抒情言说的中心,抒情言说乃一"我"独语.一般抒情诗文体上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源于人想"像上帝一样"的自大情结.同为抒情诗,<诗篇>的抒情者虽亦为"我",但"我"却不居于言说之中心,中心乃神圣之"你"耶和华,抒情言说乃"我-你"之互语.这种表现人自甘为卑、神圣者在人之上的文体语言,应是在世俗化世界对神圣者的一种守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定并论证考察历史唯物主义叙事方式的"问题式勘察点",由之勘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宏大叙事性质,并在历史叙事的视域中分析马克思对微观描述手法的运用,最终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叙事方式中,宏大叙事与微观描述密切交织、相辅相成、表里一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诗词曲赋等韵文入小说和将具有"清谈"性质的小品闲话点缀撒播于小说这两种情形,在《红楼梦》中运用最为普遍,艺术处理最为成功,其自身的艺术性也最为上乘。《红楼梦》中关于"清谈"的描写,和诗词曲赋等韵文一样,也具有"小说的特技"意味。这类别样笔墨,既可让读者透析人物形象的个性风神,领悟其诗意灵性和诗意生命,还能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共振,进而解味其中深蕴的情感、性灵,以及审美化的文化蕴藏,同时还能让我们全面认识曹雪芹及其"爱将笔墨逞风流"的个性风貌,高度领略曹雪芹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深入领会曹雪芹高超的叙事才能和独运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4.
<正>毋庸置疑,纳尔逊·古德曼(Nelson Goodman 1906-1998)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家之一。通过《艺术语言》、《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心灵及其他问题》和《哲学、其他艺术和科学的重释》等一系列著作,古德曼在分析哲学、符号学和实用主义的广阔哲学背景中,对艺术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和诊断,并最终构造了一套精致的"艺术语言",不仅肇始了"艺术(美学)的认识论转向",而且导引了此后20年艺术哲学的分析大潮,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尊崇为分析美学最有建树的"四大家"之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作为一个从商州走出来的作家,他的文学轨迹有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过程。其"商州系列"作品从文学地理角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作品(如《白朗》、《我是农民》)以寻根为主题,中期作品(《废都》、《秦腔》)折射痛苦的文化反省、悲壮的社会转型,后期作品(《古炉》)则超越了新的"文革"叙事,体现内在乡土文学的价值系统,并且在写作手法上有极大的创新。这一过程的转变,体现了贾平凹对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反省,深层次剖析人与人之间群体关系的变异,从而折向人与自然的回归。相信今后,贾平凹的作品会以更深层次触及灵魂的方式剖析人与自然,回归自然,回归到"无"。  相似文献   

6.
1989年,赵本山创作并表演了小品《小草》.作为春晚小品的"甜点式作品",《小草》一经推出,便立即风靡全国,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赵本山也由此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小草》中,三十出头的赵本山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对人物形象的揣摩与感悟,加之对小品语言的精准应用,从形貌到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将一个开朗、乐观、童心未泯,而又有"自恋情结"的老太太形象纤毫毕现地刻画了出来.赵本山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功,自然是与他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理想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而这些同样也是创作出优秀摄影作品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渔《闲情偶寄》之种植部所写乃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关于植物学的科学文章。在整个《闲情偶寄》中,他把李、杏等等自然物作为艺术对象来看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借物抒情,或是托物起兴。  相似文献   

8.
一位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的朋友,来信诉说了两年来所遇到的重重烦恼。末了,对我提了这样一个请求:“老师,你能不能以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我,让我以一种什么东西为公式,去指导今后的生活道路?”我在回信中写道:“其实,过去我在课堂上也讲过,只不过你忘了,现在旧话重提吧。你不妨学学‘水德’。” 水是一样很平常的东西,柔弱无形,随势流淌。一般人恐怕不会想到,水有什么可学的。然而,在中国古典哲学名著《老子》(即《道德经》)中,却极为推崇水之性、水之德。在《老子》第八章中,这样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似文献   

9.
按照清初诗论家陈祚明的观点,《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无非"别离相思"和"年华失志"两种,这两种情感为人的"同有之情",因而《古诗十九首》有普遍的感染力。《古诗十九首》中写"别离相思之情"的诗歌有十二首,其余七首均涉及"年华失志之感"。在两种"情感类型"框架下对《古诗十九首》诗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诗歌在感物抒情技巧上的共性与多样性,从而进一步理解这组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中所包蕴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0.
大味     
正画家老赵问我:你能不能用糙糙的语言,糙糙的结构,糙糙的语感,写一篇让人惊艳的文章来?这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境界。我不能。“拙美”比完美更美。青少年时,尤爱唐诗宋词。中年后,最爱《诗经》。《诗经》摸上去就像苍耳,是淡的、粗粝的,却带有浓郁的不可复制的一派天真。“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样淡远的句子,在陶渊明的作品里也难再见,何况更远的唐宋。拙美是艺术的大味。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因淡而久远,因希而恒常。  相似文献   

11.
"形体"是雕塑艺术最基本的语言,雕塑艺术也正是籍"形体"向欣赏者表达色感、触感、质感以及情感.虽然"形体"人人可以看到,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到"形体美".很多人习惯于欣赏平面之美,而体会不到立体的美,亨利·摩尔称之为"形盲".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一种现代传播媒介,而其中最能体现影片艺术特征的便是导演技巧,导演的身影在电影中处处可见,他诠释剧本、指导演员、启发摄影师、与剪辑师合作,这样就能把最初的意图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导演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技巧就是如何实现将剧本文字转化为镜头语言的过程.从电影《午夜狂奔》中可以看出马丁·布莱斯特导演语法之工整、严谨、细致,镜头语汇之丰富、敏感,很有创新点.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海德格尔晚期主要的研究,而诗是最纯粹的语言;语言是存有之屋,解明语言之存有即开显道之存在。海德格尔是透过诗之言说,来指向道的超越性。对海德格尔而言,荷尔德林是最纯粹的诗人,其作品《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以荷尔德林及其诗作来讨论诗与语言的本质。海德格尔的诗之理论可分成三点:1.诗是所有艺术形式之本质,但并不意味所有的艺术形式均可化约为诗。2.诗是所有艺术形式之本质,此一事实乃建立于语言本质之上;即真理的兴发及无遮蔽。3.诗包含了语言与艺术作品之显现。以诗与思的本质作为出发,解明诗的语言即是真理的生发,诗作为语言最高的艺术形式,真理的语言即是诗,而诗则是作为语言艺术最高的真理本质。  相似文献   

14.
王家台秦简《归藏·师》有"(龙)飞而冲天,苍苍其羽"一句,该卦辞亦见于传本《归藏》。句中"苍苍"不应训为青(青黑)色,该句也并非形容飞龙翅膀的羽毛颜色或翅膀受伤发青。从先秦两汉文献描述神物(动物)和飞龙羽翼时的描述重点、主要描述目的以及"苍苍"在上古汉语的语用习惯看,"苍苍"应训为"广阔"或"繁盛"义,"苍苍其羽"描述的应是飞龙羽翼的宽广宏大及其气势,或是翅膀羽毛的繁盛,目的是通过描写飞龙羽翼的宏大气势来凸显飞龙一飞冲天的恢宏气象。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将"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来阐释人与物、情与景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诗人的创作心境的变化过程。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是以"境界说"这种哲学的视角切入来进行文艺分析的,其中探讨了人生的存在以及对美的思索与探究,对艺术的欣赏与评论,对生活本真的追问。  相似文献   

16.
说不准是哪一天初识《思维与智慧》的,反正是一见钟情。它的刊名新颖而智慧,让人怦然心动。刊物内容以原创哲理小品为主,寓理于事,情理俱胜,读之拓我思维,启我心智,润我情感,祛忧解惑。它的文章从不故作深  相似文献   

17.
郭昭第教授"中国智慧美学三部曲"(《中国智慧美学论要》《中国抒情美学论要》《中国叙事美学论要》),立足世界美学视域,分别对中国智慧美学精神,以及颇具特色的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进行了理论梳理,特别是对中国美学无所执着、平等不二和周遍含容等智慧美学精神的阐释,对人们重新发现和深入认识中国美学精神、提升对中国美学的理论自信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叙事医学的本质是对注重充分搜集患者信息的临床诊疗传统之回归。其最核心要点在于尽可能探寻"疾病真相"。叙事医学之诞生,与20世纪现代主义盛行,一切讲究证据的纯科学主义思潮有关,它源于历史学的"宏大叙事"和"叙事理论",直接承启了20世纪80年代叙事心理学之学派。要发展叙事医学,可以分通俗路线和专精路线,前者类似于"通俗"唱法,鼓励临床医师为了探究疾病真相,不拘一格,学会听故事、讲故事;后者则类似于"美声"唱法,讲究一定的仪式/程序(如平行病历等),遵循学院式的范本。叙事医学强调当今似应大力促进临床医师注重对话交流(问诊)传统,不拘仪式/程序,学会听/讲故事,借此更好地了解具体到每个人的个性化疾病故事,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陈默泉 《思维与智慧》2008,(10):M0002-M0002
说不准是哪一天初识《思维与智慧》的,反正是一见钟情。它的刊名新颖而智慧,让人怦然心动。刊物内容以原创哲理小品为主,寓理于事,情理俱胜,读之拓我思维,启我心智,润我情感,祛忧解惑。它的文章从不故作深沉,从不枯燥说教,既有一种透明的真诚,又有一种耐读的深邃,让人如沐春风,如品清茗,如对佳醪。《思维与智慧》永不过期,常读常新,耐得住品咂耐得住回味。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在叙事艺术上,有两大突出特色:一是碎片化的结构,契合了回忆文体的本质;二是分享秘密,让读者获得阅读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