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明 《天风》2022,(6):6-8
这是一段大家熟悉的经文,记载了在凯撒利亚腓立比事件暨彼得认信以后的第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登上了一座高山.在山上,耶稣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他脸上放光,衣服洁白,之后又有摩西、以利亚显现.见到这异象,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这时突然有云彩遮蔽他们,有声音从云彩中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惊惧过后,彼得、雅各、约翰三人再举目观看,却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相似文献   

2.
刺与梁木     
在《马太福音》7章的开始,耶稣论及到"论断"的问题,并告诫人勿要论断,免得自己被论断."论断"原来是法庭上的用语,指将自己当作审判官,甚至是神,对一些问题和人行使审判权.耶稣更是形象地用梁木和刺的比喻说明人论断的危险:"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相似文献   

3.
甄来山 《天风》2008,(4):28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查阅圣经经文,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鹏程放学后.俯在我耳边悄悄地说:"爸爸,我和您商量个事儿."我抬起头微笑地说:"乖儿子,什么事啊?"儿子认真地说:"您得先说同不同意",我看着他,"说吧,只要是有益处的事."儿子高兴地说:"你替我为主奉献一元钱,好吗?"  相似文献   

4.
自嘲显智慧     
正夸饰自嘲,营造气氛央视二套《是真的吗》节目中,一次谈及车贴,主持人黄西一本正经地说:"美国也有车贴,不过大多是别人来贴。我刚到美国买了一辆二手车,不久车后就贴满了撕不下来的字条,其中有一张字数比较多,我只认得‘你’和‘英语’两个单词。"说到这,他伸手比划出一个"二",好久才说:"直到两年后,我才明白字条上写的是‘如果你不懂英语,就滚回家去’。"闻此,观众都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5.
笃定做自己     
我一直梦想着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些美的东西。老师告诉我,请去看看一朵花是怎么做的。我去看含笑花,看百合花,看栀子花,看玉兰花,每一种花、每一朵花都是不同的,都是美的,我比较不出谁更美,谁更值得我喜欢。老师说,我解释得再多也比不上一朵花的启示。你的感觉是对的,每一种花都没法取代另一种花,相同种类的花也是这样,"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美的人生同样如此,无论是谁都没法取代你自己,笃定地做自己就是大美。  相似文献   

6.
<魔王>是"歌曲之王"舒伯特1815年采用歌德的同名叙事诗创作的叙事歌曲.其歌曲大意为:在风雨交加的深夜,一位父亲怀里抱着儿子骑马飞奔回家,途中儿子惊慌地向父亲多次呼救"啊!父亲,我看见魔王,它戴着雉尾皇冠?啊!父亲,你可听见魔王在低声细语?啊!父亲,你可看见魔王的女儿在黑暗里?啊!父亲,它已抓住我!"然而,父亲却固执地回答"那是烟雾飘荡……那是枯叶沙沙响……那只是些柳树的灰色阴影--."魔王时而对孩子诱惑,时而对孩子恐吓.  相似文献   

7.
当过办公室主任或领导秘书的人都深有体会——排名是一个功课.从会议到宴请,从出场顺序到名单排列,都有一个名次先后的问题,这可要一丝不苟而不得马虎啊!谁前谁后,谁左谁右,既要考虑官职大小,又要衡量资历深浅,如能排得人人心平气和,办事的人可真要动一番脑筋.倘若稍有疏忽,就会让有的人窝火万千.尽管也许面上会说:"啊呀!多大的事?没关系啦!"可要是你真把有关领导的"位子"放错,某些领导可能就把你的"位子"给撤了!如果你认为这样的事只发生在社会上,教会里对名次位子不会太计较,这样想你就过于乐观了.记得有一次去某地参加教会堂委会的选举,遇上候选人名单如何排列,就起了争论,最后只能"按姓氏笔画"排,才算"摆平".其实"按姓氏笔画"排,姓魏的遇到了姓丁的,同样也气得不行,但只是要怪他祖宗了! 现在媒体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是:"排名不分先后."这样一声明,让处事者省心不少.可再一想,也有点自欺欺人.事实上还是存在先后的.不信?那排在前面的正偷着乐,而那排在后面的正心里恼着呢!  相似文献   

8.
变脸     
范宇婷 《天风》2022,(9):46-46
朋友说:"南京的春天啊!真是像我女儿的脸,说变就变!昨天还艳阳高照,今天就大雨倾盆!"我说:"阴雨缠绵和不敞亮的太阳,才是江南的特色!不过,你女儿经常变脸啊?"朋友笑了笑:"女孩儿嘛!娇气点也正常."小女孩可以因为绑不好头发而心焦皱眉,也可以因为老师的一句夸奖而沾沾自喜.回想以前自己的脾气,何尝不是"春天的脸,说变就变"呢?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灯     
吴承力 《天风》2005,(3):17
是进戮寿黔补弩_是谁周他那冥冥的惑爱目才是谁照亮那演心灵的窗户抚息奎C刃心瓜独而又脆弱的…灵魂是你是你是你是你娜和华神因为蒙价才娜我的人生才会变得如此粥粼皇你是我的神生命的明灯生命的灯@吴承力!福建  相似文献   

10.
小欢喜     
正匆匆上了一辆公交车。才坐下,忽然觉得有双眼睛在偷偷看我。抬头一找,是个婴儿。他趴在母亲怀里,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我,偷偷地。看着看着,他突然把手指放进嘴,"呵呵呵"笑起来。是我身上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吗?找一找,没有啊,心下释然。"望着你笑,就一定有问题吗?或许是你可爱呢?"忽然想起赵柏丽的话。那天,赵柏丽邀我到家做客,送了个礼物给我。我迫不及待想打开,却被拦住。她说要我猜盒里装的是啥。手机?不是!领带?不是!手表?也不是!……看着我把手放在盒上,抓耳挠腮说  相似文献   

11.
正我带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半个月后返回时发现,那些被我精心侍候过的花草,因为天气炎热导致严重缺水,很多已经成了"干柴",不由得心生伤感。虽然心知疏于照料,失去在所难免,但忆起十多天前它们枝繁叶茂、花朵繁盛的样子,还是非常感伤!清理掉枯死的花草,我对着一堆空花盆发呆,男主人安慰我:"你不是总说没花盆再种其他的花吗?现在有大把了。你可以重新把土翻一翻,种一些一直想种却没有种的花。"听了他的一番话,我豁然开朗,就像一道阳光,钻进心里头。可不是吗?空出了那么多花盆,又有理由买点喜欢的绿植装饰家里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对地狱与其执掌者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黄泉""幽都"与"土伯九约",到"泰山"与"泰山府君";从"地狱"与"地藏菩萨",到"地府"与"北酆大帝";再到"泰山""地狱""地府"与"泰山府君""地藏菩萨""北酆大帝"多元共构、共聚、共融、共在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悠久的中国传统信仰、外来的佛教的深远影响、本土的道教兼容建构和下层社会民间宗教融会贯通的中国人地狱观的演变进路。  相似文献   

13.
提起唐寅(字伯虎),人们很容易想起电影、戏剧中常出现的那个风流才子。唐伯虎是明代江苏吴县人,在诗、曲、书、画等方面均有造诣;在绘画方面,他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出画家,工山水,也画人物、花鸟等,堪称全能。他年轻时,想从科举途径步入仕途,却因受同乡考场舞弊案牵连所累,“下狱,谪为吏”。出狱后再无意于仕途,生活放纵狂逸,终日吃酒做诗,或云游四海,或吟诗作画,自号“六如居士”、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一生饱受世态炎凉滋味。但值得说明的是,唐寅的生平中,家庭生活虽然很颠簸,但也并无文学作品中“三笑”点秋香之类风流艳事。 唐寅在艺术上绝不拘泥于前人已具的笔墨技法,而是融会贯通,吸取精华;他注重全面的艺术修养,博览群书,更走出书房,  相似文献   

14.
用脚去做梦     
"用脚去做梦,有梦,脚步就不能停下",一句平常却有力度的话!一句能够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它不由让人想起那英的那首歌:"不管与你的路有多苦,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不准哭,再多的伤害我都不在乎,只要你我坚持永不认输……"梦想只是一种愿望,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上人间,也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从头到脚的长度。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9,(12)
<正>1909年,德裔美国汉学家劳弗尔(Berthold Laufer)在陕西西安购得《中国风圣母子图》。1910年,劳弗尔将此画带到芝加哥,此画现藏于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画中圣母正面站立,赤足,头后有红色圆光,怀抱耶稣;耶稣身着红衣,目视圣母。此画落款"唐寅",但是"唐寅"二字的落款之处,底色泛白,劳弗尔认为这个落款是改写的,说明此画不是唐寅所画。有学者称此画为"唐寅"款白衣圣母像,而劳弗尔称此画为"中国风圣母子图"。  相似文献   

16.
谈——自卑之感你说你貌没貌,才没才;你感到自己很渺小,常体验内心深处的悲凉;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谁也不如;你常常自轻自贱,自卑自怜;你感到彻头彻尾的悲哀……自卑的朋友,请停下来,听我说:错!错!错!这一切都是你自己惹的祸——因为你只会欣  相似文献   

17.
耶稣委托使徒约翰"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信中深刻地剖析了这个教会存在的危机.其中一段这样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启3:17-18)老底嘉教会认为,他们非常"富足";但耶稣认为,他们无比"贫穷".何以如此?因为教会所说的"富足",是指物质;耶稣所说的"贫穷",是指灵性.物质方面,他们是"富足"的,已经到了"一样都不缺"的程度;灵性方面,他们是"贫穷"的,甚至到了"困苦"、"可怜"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准时赴约     
正周末,我受邀去参加一场饭局,正好搭了同事的顺风车,便早早到了酒店。因为到得早,我便独自在包厢里百无聊赖地刷着微信。当朋友到的时候,他惊讶道:"听服务生讲,你都到了一个小时啦?""那必须的。我从不迟到,一向诚实守信!尤其是饭局。哈。"我打趣着,"谁让你不早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报,有这么一件事: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下班后没有来得及换下工作服,就匆匆地去幼儿园接孩子。可是,孩子却不见了,老师急得不得了,说刚才还在这里做游戏,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大家找了半天,才发现躲在拐角处哭泣的女孩。老师和这位妈妈直纳闷,这孩子为什么躲到这儿哭呢?问了好久,女孩才抽泣着说:“妈妈穿着这身衣服来接我,太不好看,丢死人了!我不想见你!小朋友都在比妈妈,看谁的妈妈最美!”这位妈妈听了孩子的话,好不伤心。她说:怪不得这些天孩子总是督促我穿新的、好看的衣服,戴漂亮的首饰,甚至出门前还要检查我是否抹了口红呢?原来如此!我是印刷厂的工人,孩子觉得我的工作服不美。  相似文献   

20.
甄来山 《天风》2008,(2):28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查阅圣经经文,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鹏程放学后,俯在我耳边悄悄地说:"爸爸,我和您商量个事儿."我抬起头微笑地说:"乖儿子,什么事啊7"儿子认真地说:"您得先说同不同意".我看着他."说吧,只要是有益处的事."儿子高兴地说:"你替我为主奉献一元钱,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