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合宜的话     
《天风》2020,(11)
正圣经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25:11)苹果美,金苹果更美,金苹果放在银网子里更是美上加美!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做人成功或失败,从言谈中可见端倪;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必须以言语作为彼此沟通的桥梁。身为基督徒的你我,懂得在言语上谨慎吗?懂得勒住自己的舌头吗?究竟哪些话不该说?而哪些话又得多说?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好医学?很难下定义.从什么角度看不一样.有几个要素不好确定,边界在何处感觉模糊.反之,什么是不好的医学?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尽管也不能清晰表达一个概念,但能比较充分描述一些特征,让人们看到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学生小川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老师,我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迷茫,不知该怎么办。在单位,我没经验,没背景,没人重视,没有贵人相助,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我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一不小心就在职场上摔一跤,很难再起来。"小川这种心理恐怕很多人都有过,看到身边的人条件都比自己优越,有的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有的很得领导赏识,有的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再看看自己,总感觉自惭形秽。其实,一无所有又何妨?我给小川讲了一个故事:三个人出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有无限多样的美,每一个有正常感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但在美学理论研究中,要给美下定义时却反倒变成了难的.这是因为用玄空幻想编织的美学理论,没有回到原来真切的审美感觉的现象学,看似高深,实则遮蔽了审美学的真相.审美是对形象的直接感觉,常常不假思索;审美是欣赏的事物的形象符合自己理想的情趣,而不是要占有实物供己实用.只要没有求利的心态,达到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就能达到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境界,并且又提升到一个更加重要和更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正百雀羚旗舰店曾经在天猫购物最显眼的地方刊发过一则广告——选择百雀羚,美过黄永灵。这黄永灵是谁?是大明星,还是旗舰店店长最喜欢的女孩?一时间,坊间议论纷纷,大家都有着自己的猜测。可答案公布之后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个"黄永灵"既不是大明星,又不是大美女,而是他们旗舰店的一名文案。大伙追了那么久的"明星",竟然是店里一名普普通通的文案,不少人感觉有被捉弄的意味。可后来,旗舰店介绍了黄永灵从一名性格内向、经验不足的员工到文案组主管,历经艰难困苦,  相似文献   

6.
援仁入礼仁礼互动——对"克已复礼为仁"的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援仁入礼 在<论语>中,我们没有看到孔子关于什么是"礼"的论述,没有给"礼"下定义.这可以说是孔子的一贯风格,就如同他从来不给"仁"下定义一样,而只是在对"仁"的具体实践中言"仁",在对"礼"的具体实行中言"礼".  相似文献   

7.
"形体"是雕塑艺术最基本的语言,雕塑艺术也正是籍"形体"向欣赏者表达色感、触感、质感以及情感.虽然"形体"人人可以看到,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到"形体美".很多人习惯于欣赏平面之美,而体会不到立体的美,亨利·摩尔称之为"形盲".  相似文献   

8.
孟子曾言:"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荀子也说过:"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人凭借这些本能去承受外界的种种刺激;同时,外界的种种刺激必然引起人的本能的种种反应.如果感觉是舒适的、愉快的,这便是快感了;如果感觉是不舒适的、厌恶的,就是一种不快感.德国美学家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把"快感与不快感"看成是"主体因表象的刺激而引起自觉".  相似文献   

9.
正德国是个会让人感到极度无聊的国家,你很难在晚上10点还看到有人在饭店里吃得热火朝天,你也很难见到人们兴高采烈地满大街狂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好像人们"无聊得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10.
俗物入诗词     
正可入诗的未必都是雅物、美物,俗物、丑物同样可以入诗,这要看作诗的人心境是否高雅,感觉是否灵动,情绪是否饱满,学养是否渊深。唐代有种赌博用的骨头骰子,将有"相思子"之称的红豆嵌在上面作"点",这大概是写过"红豆生南国"的大诗人王维,万万没有料到的。这骨头骰子乃大丑大俗,谁能拿它作诗?且慢,晚唐诗人温庭筠却有新的发现,用它来表现男女间刻骨铭心的爱  相似文献   

11.
刘俐利 《美与时代》2005,(12):26-27
现代设计不仅是信息社会出现的一种知识状态,更是全球性文化处境变化引起的一种游戏规则的改变,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力奥塔称其为"叙事革命".它是叙事、游戏规则的合法性认识的变化,即对传统视觉表现方式的重大变革.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并未超越"古典",而是用一种非理性的感觉对理性进行怀疑与批评,从而阐释的一种更"现代"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2.
正我一直都很好奇,类似于"美女都娇气""努力的女生都不好看""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吃不了苦"这样的逻辑到底是怎么来的,就像热衷于摄影的朋友,通常会对一种看法十分无语:看别人拍出了好看的照片,第一感觉是——相机高级?镜头高级?很贵吧?与技术无关,给我一台好相机,那我也行啊。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惯性思  相似文献   

13.
美学幻想录     
现在流行的"美感就是美"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无意义的命题."美学"的名称和学科远远没有获得科学的尊严,它恰如其分的名字应是"物美学".研究者两眼盯住"物",从"物"中发现美,才能避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的谎言.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千古名言:"认识你自己".其实人类一直都在不断地寻求对自己的认识,在不断地审视、叩问自己的生命,生存状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引论>中说:"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另一位德国哲人兰德曼在他的<哲学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在于动物是以"完成品"面貌来到世界的,而人只是一个"未完成体"即"半成品".他说:"自然只使人走完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这就是说大自然只给了人的肉体驱壳,至于人的智慧、素养人的事业.道路、价值.全靠人在几十年的生命活动中去开创、塑造.每个人的人生历史就是这么一部完成或者说谱写"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心灵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彰显.作为一种永恒价值,它已不再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衡量标准的传统心灵美,它更是一种生命的情怀,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是一种饱含情感的人性美.在我们物质生活愈加富足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反观自己,反省自己,反思人性,而不应在物欲中迷失自己,迷失本心,要让心灵之美引导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际交往中,"你错了"三个字,拥有超强的破坏力。它通常不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固执己见的毛病,还或多或少有武断、嫉妒、猜忌和傲慢等缺点,所以很难向别人承认自己错了。有时候,即使明知有错,也决不会轻易认错。"二战"刚结束时,卡耐基担任一位爵士的私人经纪人。有一天晚上,爵士邀请他参加了一场宴会。宴会中,坐在卡耐基右面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这位健谈的先生说他所引证的这句话出自《圣经》。这明显是错误的,卡耐基当场纠正了他。  相似文献   

17.
<正>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对现代人的社交方式和生活影响之大,令人实在难以再将其当成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送工具。很多时候,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对现代人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工具。这一功能为什么会对人类心理有这么大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人它都起到怎样的作用?怎样合理使用朋友圈功能?或许在开始使用朋友圈功能之后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反思和回答。朋友圈中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吗?在朋友圈中,人们趋向于表达出  相似文献   

18.
汉字在中国人几千年的书写实践中,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的象形性和绘画性,可谓妙趣横生.汉字的表意性,或者说"意美".是它的又一审美特质.汉字还具有适合于表现各种情感的形式美.其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也是中华民族最有全球效应的视觉标志.  相似文献   

19.
最好的比较哲学不仅是(狭义上的或描述性含义上的)比较.根据近来在《两条通往智慧之路?--论中国哲学和分析哲学传统》这一文集中提出的三种看法,它(即创造性的比较哲学)应当致力于"整合"、"挑战"或"探求真理".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流向     
正"我的生命流向、活力、蓬勃和气质被很多很多的潮流所挟裹,能自己用的时间只剩下可怜的零头。"这是一位要好的朋友对我发的慨叹,"潮流和时尚真的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会拒绝。"现在的很多人,有了博客后就放弃了书籍,有了微博后就又放弃了博客,有了微信后就又放弃了微博,结果干什么都是浅尝辄止,沉不下心来,往往一事无成。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一个人频繁换场,就很难站稳脚跟。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