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丽 《美与时代》2014,(5):117-117
在戏曲传统剧目中,以旦角(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女性人物)应工的戏很多,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等。怎样才能使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具有鲜明的个性,我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剧本,深入揣摩戏情戏理,熟悉了解角色的家庭、经历、理想、性格、社会地位、感情变化,以至于人物气质,然后根据角色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技巧,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2.
婴戏图在宋代颇为盛行,但在中国人物画中的比重并不大,而婴戏图当中的浴婴内容更不多见。以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从题材分类、内容、造型等方面分析研究历代婴孩题材的造型特点,从《宫女浴孩图》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对比古代人物画作品里所出现过的婴孩形象,分别从造型、比例、神态等的差异来分析。从中看清不同时期不同画家造型处理上的微差,对古代人物画婴孩的发展在有更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赵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6-206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物画又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艺术之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的综述中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国画人物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各家所谈进行论述。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简述《论素描教学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也谈国画人物画问题》三篇文献;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在发展中出现的争论与问题;第三部分阐述自己在对待中国人物画改革方面的态度,及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希冀。  相似文献   

4.
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多个阶段,从现代水墨人物画来看,水墨画随着时代审美和个人审美不断变迁,这也是水墨人物画持续发展并始终拥有魅力的原因所在。《绘画迹象论》中所提供的绘画品鉴体系,能够提供一个很直观的视角去赏析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作品。通过分析水墨人物画的"迹"与"象",可以分析出其变迁过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成不变都是不可取的,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新是目前符合其发展趋势的一大重要举措。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属于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将传统的中国画作为发展媒介,题材多以人物为构象。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传统人物画的升级,但是通过了解过现代水墨人物画与写实素描的融合以及写实素描影响下的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发现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语言的丰富与改变是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我国中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其中人物画是出现最早的。由于中国画中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因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逐渐丰富,题材也越来越多样。基于此,对人物画创作中的"主题性"创作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其创作价值和对"主题性"创作的自我认知,以更好地实现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8.
一、克里姆特绘画的中国情结 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的哲学、科技、文化、艺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相技术的产生使艺术家传统的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日本的浮士绘等东方艺术作品大量出现在西方,使得西方一些大胆的艺术家开始借鉴东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德国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象征主义的绘画流派——"分离派",它强调的是艺术的独创,追求的是强烈的艺术表现功能.作为"分离派"领军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就受到了中国民间美术及东方绘画很大的影响,当时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卷、轴画,戏曲人物画等.他巧妙地把欧洲绘画的人物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9.
韩静 《美与时代》2013,(5):45-46
婴戏图为宋代绘画流行题材。娃娃类年画是早期杨柳青年画作品的主要内容。《秋庭婴戏图》色彩浓艳、厚重、深沉,具有引人入胜的审美境界。受《秋庭婴戏图》的影响,杨柳青娃娃画色彩讲求鲜明典雅,手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具有写实、纤巧、工整的院画风味。《秋庭婴戏图》对杨柳青年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部分画家在以中国古代人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时,力求人物形象的科学性,很少考虑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身份及其生活状况,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基本无法让观众信服,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历史名人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大体轮廓。在创作王侯将相、下里巴人、贩夫走卒、贞女烈妇等这些形象时都应该"披图可鉴"。然而一些艺术创作者在创作古代人物作品时,把西方的造型手段作为唯一信条,而忽略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造型方法,导致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缺失。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人物的样子我们可以遐想可以追思,但绝不会确认他就是这样子而且必定是这样子,甚至我们并不会在意他是何种模样,而是去体味画中人物的气韵风度甚或得失。马远的《华佗像》就是这样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昆曲又称"昆剧""昆山腔",被誉为"百戏之祖"。抒情性强、肢体动作细腻、唱腔柔美、音律舒缓等特点使得它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历久弥新。昆曲尤以汤显祖剧作最为经典,其中《牡丹亭》更是戏曲舞台上被演绎最多的剧本,它讲述了一则瑰丽奇绝的人间情事。  相似文献   

12.
《1699桃花扇》是田沁鑫导演编排的一出新式套昆曲桃花扇,这部作品做到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和一些西方戏剧的舞台文化、音乐文化的良好结合,其在文本方面、舞台设计、舞台层次感以及唱腔音乐上各有不同程度的革新,其中一些积极的改变形式值得以后的戏曲剧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画工笔人物的用线和造型在中国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具有造型严谨、刻画生动等特点,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很多工笔人物画家的著作都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灌溉,陶冶人们的情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笔人物画在技巧上有很大的变化,文章从用线和造型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并对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中国画工笔人物用线和造型的传承与发展,希望在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用线和造型能为艺术作品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4.
李影影 《美与时代》2014,(3):102-10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历史最悠久的画体,它的形式特征之一是装饰性。从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特征进行理性分析。分析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发展的核心动力,即“工”取其质,“美”取其饰的审美观,论证了装饰性特征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写意人物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竭尽所能学好素描,才能为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水平。同时,既要吸收西方素描大师的营养,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的文化艺术传统,努力创新,走进生活,促进素描和中国人物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颜倩 《美与时代》2023,(9):78-80
婴戏图是传统中国画重要的绘画题材。婴戏图主要表现生动活泼的孩童形象,具有传递各阶层的愿望等文化内涵,多以写实性的工笔画形式进行表现,到明清之际出现了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发展到现当代,中国画中以儿童为主体的绘画呈现以写意表现为主的趋势。将20世纪杰出的写意人物画家周思聪的儿童题材绘画与中国传统婴戏图从题材内容、笔墨技法、艺术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她笔下婴戏图的呈现分析其具有立足于时代表达个性和基于传统实现突破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以魏晋作为一个大的分水岭,人物画的形神之变可分为魏晋之前、魏晋、魏晋以后三个大的阶段。魏晋人物画家在观念上的转变,是古代人物画形神之变的重要起点,其突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晋的卫协解决了画艺精微的问题,使得人物画在"形"的认识和应用上有了根本的变化;二是顾恺之解决了画人物"传神"的手段问题,并首先提出有关形神的问题,完成了古代人物画由不自觉的感性认识进入到自觉的理性认识的阶段。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观点与汉画的遗形取神恰好形成反拨,开始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真正关注"形神"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静 《美与时代》2023,(8):105-107
写生是学习国画的必要手段,我们需要对写生有正确且深入的认识,以此为创作做准备。因此,深入探究中国画中的写生、工笔人物画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以深入了解白描人物写生的要点,掌握相应的写生方法,同时对中国画中人物造型的特点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9.
《韩熙载夜宴图》为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传世之作,现存的五个片段是以长卷的形式,通过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活动情节,展现了整个夜宴活动的内容。其构图巧妙,疏密有致;人物造型清雅娟秀,刻画细微;用线缜密,线条圆劲娴熟;设色浓丽沉着,继承了唐代仕女画的传统。作者在人物安排上营造了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同时也显示出画家"传神写意"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20.
徐悲鸿和蒋兆和借鉴西画写实之长,并融合了本民族的造型规律,创造了表现现代人物的写实技巧,他们所创立的绘画体系被评论家称为"徐蒋体系"。"徐蒋体系"对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更为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分析"徐蒋体系"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核,探讨"徐蒋体系"的困境,以促进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