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虽然其创作年份属于二战后作家行列,戈尔丁却与同时代作家有着鲜明的不同.以<蝇王>为代表,他的作品关注的并不是常见的粮食匮乏、阶级斗争等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范围,而是把触角伸向了人类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本质,对诸如"人究竟为何"等带有哲学色彩的命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毫无疑问,戈尔丁是那个时代的异类,其写作风格在评论家眼中更被视为反叛、乖戾.岁月飘转,涤除去的是瞬间与浮华,留下的才是永恒和经典.如今戈尔丁和他的小说被无数人所阅读、品味,更成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焦点.本文所关注的,是在这种精练、毫不留情展示人类最原初面貌的写作风格之后的,戈尔丁在小说创作一直坚持的二元极化观点.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达芬妮在澳洲的一个漂亮饭店里,看着善泳的朋友们在阳光下嬉戏,忽然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涌上心头。达芬妮告诉他们,自己怕晒黑,所以不想下水。朋友们笑着怂恿她:"不要因为怕水,你就永远不去游泳……"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5,(12)
<正>张秀亚(1919-2001),生于河北沧县(今黄骅县),民国时期著名天主教作家。1935年起以笔名"陈蓝"在《益世报·文学周刊》、《国闻周报》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大龙河畔》,被誉为"北方最年轻作家"。创作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作品以散文著称。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天主教作家。18岁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大龙河畔》,赢得了"北方最年轻作家"美誉;一生创作八十多部作品,八百余万字,其中包括诗、散文、小说、翻译和艺术史,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80后"新锐女作家张悦然,曾经在《人民文学》《收获》上发表小说,且获得过2005年度春天文学奖,出版了《葵花走失在1890》《水仙已乘鲤鱼去》等多部畅销作品。在日本,也有一位"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她在24岁时凭借第二部作品一举摘得第136届日本芥川文学奖而备受瞩目,其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也成为日本当年的畅销小说,并且其于12年间出版了20多部作品,是一位相当"高产"的年轻作家。虽然张悦然与青山七惠出生在相同的时代,但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思想不同,这两位作家虽然都将视线聚焦于当下的年轻女性,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描写当代女性的孤独与成长,但对"当代女性成长中的孤独"这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及写作手法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西方是东方、原始艺术还是当代艺术中,花卉都被广泛地描绘。在欧洲古典油画中,花卉总是作为装饰或暗示存在,尤其是在装饰性的静物油画中,花卉被极其写实地描摹。在众多油画中,乔治娜·欧姬芙笔下巨幅花卉独树一帜,画面干净又富有细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感染力,推翻了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于花卉的印象。女性画家在20世纪的美国非常罕见,乔治娜凭借其出色的作品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最棒的花卉画家"。乔治娜主张描绘的自己对于花卉的感受,而非对现实的临摹,并且致力于把她的感受通过画笔传递给观众。那她是如何在花卉绘画中表达感受的呢?文章将就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龚丽平 《美与时代》2006,(10):79-80
弗吉尼亚·沃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积极探索者和早期代表,其一生都在不断地突破传统,追求创新。《达洛维夫人》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她在淡化情节与跳跃时空中着重表达人的主观真实,体现了与以往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被称为沃尔芙最具意识流特色的小说。她的小说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表现现代人内心感受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揭示人物灵魂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7.
1947年,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一经问世,就立即遭到了评论界和读者们猛烈的谴责。诋毁和谩骂。一时,《呼啸山庄》被当作一部带有浓厚神秘主义色彩的、色情的和变态心理情调的颓废小说,而被人们嗤之以鼻。随着岁月的流逝,终于在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伟大,把它誉为19世纪英国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亦把艾米莉称为比她的姐姐夏绿蒂(《简·爱》作者更杰出的她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里,我们不妨先把《呼啸山庄》故事略作概述。小说写的是两个家族、两代人的故事。主人公  相似文献   

8.
王向军 《美与时代》2004,16(1):78-80
丁玲早期欲情小说是指她1927年到1929间年创作的几篇著名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自杀日记>、<小火轮上>等.之所以将丁玲的这些以描写性心理的小说称为欲情而非爱情小说,是因为丁玲在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已超越了同时代新女性的"爱情自由"及"普罗文学"的"革命加恋爱"的旧套,试图在欲望与女性生命意义追寻这一更高层面上开展自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徐小斌一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作家,自1981年登上文坛以来,先后发表了《海火》《敦煌遗梦》《羽蛇》《德龄公主》《炼狱之花》五部长篇小说和近五十篇中短篇小说。她笔下的神秘色彩让她得到了"女巫"的称号,她自己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就其作品的文化构成来说,融合了巫文化、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把她的作品视为某一种文化影响之下的产物是错误的。从巫、道、佛三位一体的文化缘起、精神内涵以及艺术内质三个角度来分析徐小斌小说的文化构成,能够挖掘徐小斌小说创作的文化内涵,从新的角度来探究徐小斌小说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活给自己看     
她是个很成功的女子,不到30岁的年纪,有诸多小说出版,虽然没有给她带来太大名气,却带来了足够的财富。那些小说,大多被影视公司选中,然后她自己改编成剧本,3年的时间,她就在那个美丽的城市拥有了足够优越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朝阳沟》作为豫剧现代戏的杰出作品,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那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朗朗上口的唱腔,使得这部作品自1958年问世以来便闻名全国.它无可置疑地可称为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一个经典,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它的大部分唱腔仍广为传唱及流传,其影响延伸到商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并于2004年4月获得"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作品,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洗礼的屈指可数,《朝阳沟》便是其中之一.它虽然也有其政治宣传因素,但却没有像同时期的其它戏剧作品一样被深埋于岁月的尘埃中.它像其他许多成功艺术品一样"离开本身的历史性时,获得了另一种意义,变得更有意味"[1],赢得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喜好,久演不衰,这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陈染作为纯文学和先锋小说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其作品中蕴含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她吸收了先前文学作品中女性叙述的特色,并通过展现强烈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女性作家。陈染用凝练饱满的文字把女性丰硕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她无疑是让女性意识新生的优秀代表。她始终坚持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用女性视角去感受社会,传达女性对生命的体悟并直抵其内心深处,使早期隐晦的女性意识开始逐渐变得清晰,并最终展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13.
陈染的作品把诗和散文的特点融进小说,构筑出轻灵诡异、别具一格的艺术世界.她的这种独特风格与先锋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陈染笔下怪异的意象、诡谲的氛围、匪夷所思的词句组合、出人意料的故事结构,使其作品焕发出奇光异彩.陈染面对现实不从俗不苟同,坚持独立的精神立场.她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感受,对身体经验进行感性而诗性的书写……这一切,使她的作品给人一种追求美好、追求生命自由的强烈感受.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的拉丁美洲有这么一位女性艺术家,她被贴上了"女性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标签,她的所有作品都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传,"她画自己的流血、哭泣、破碎、孤独,她万分真诚地将痛苦转化为艺术,用自嘲的幽默和幻想来调和人生"[1],她在画布上倾注了人生的全部痛苦,这就是——弗里达·卡罗卡。谈到弗里达,大多数人会从"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角度进入,抑或是从"超现实主义"的角度进入,大多数人会被既定的标签所限制,而只有极少数人将从一位女性艺术家对自己身体、情感、血缘最直白的生命体验出发,站在艺术家立场上看她所面临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一代画魂"潘玉良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艺术成就较高的女艺术家。她的作品众多,感染力强,充满浓郁的东方色彩,意蕴深长,独具魅力,形成了她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符号。她长期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融合探索,形成了"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风格,享誉中外。20世纪初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冲击,新艺术革命到来,潘玉良作为少数接受美术专科学院教育的女性,又先后两次留学法国,凭着对艺术的热情,对祖国的忠诚,创作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她的创作题材多表现女性主义,尤其以自画像和女性人体盛名,潘玉良是一位女性主义画家,她从不同角度更深层次地探索了女性主义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 李清照是中国词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女词人之一.徐培均先生曾说:"中国文学史上能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女词人,我们应该引为骄傲."[1]她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朝历城人.她生长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无论是诗词创作还是"别是一家"之说,她都当之无愧地成为巾帼文人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安妮宝贝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春宴》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上与以往的作品有许多相似甚至是重复的地方,这让许多读者认为她的作品风格其实"十年如一日",几乎未加改变,从而让人阅读起来觉得疲倦且毫无新意。但是通过分析文本的三个方面,可以了解此小说的深层立意,即文本的隐含作者"想传递情缘由妄想和无明而起,而后在无常中熄灭转化的观念"[1],是想通过两个主要情感故事来展现不同人在经历内心"黑暗"之路时的挣扎与困顿的相似性,以及愿读者在阅读时"如同照镜,个人担当自己的担子"[2],从文本的开放性中映照自身,看见"黑暗"并能够穿行而过。  相似文献   

18.
韩国电影史上,女性主义的电影经过了时间的推延得到发展,电影中"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渐被瓦解,女权意识得到更多重视。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的作品中,从无意识到激进表现女权,经历了一段过程。而作品《小姐》所呈现出来的女权主义者倾向尤为明显。《小姐》一作是朴式暴力美学电影的继续,也是相较于其过去作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将当代作家方方的小说《风景》与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位作家在这两部小说中的叙述手法明显相似,人物性格命运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对两部作品叙述结构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比较,可以发现两个文本叙述结构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带来的同与不同的悲剧呈现方式,显然,福克纳"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与方方讽刺的语言则又是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 32首钢琴奏鸣曲.从1792年的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到1822年创作的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可以说钢琴奏鸣曲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因此他的钢琴奏鸣曲被人们誉为"一部自我意识发展史",同时也构成了贝多芬的心路历程.这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发展史的高峰.就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被称为"旧约全书"一样,这32首钢琴作品被西方人奉为"新约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