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旭晓教授从事美学研究已有三十年了.她以美学原理研究为中心,广泛涉猎自然美、美育、企业文化、应用美学、中国美学等领域,著述宏富,成就斐然.除此而外,她还兼任北京市哲学会美学研究会会长、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对于推动美学学科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旭晓教授自1982年进入美学教学与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美学和应用美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自然美的研究,作为美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被列入研究范围.王旭晓教授的淡泊心性、纯美意趣和广阔情怀使她对大自然中的万千气象和山水胜景别有一份钟爱之情,因此对自然美的研究也有着更为浓郁的兴趣.当然,由于自然美在中西方美学的研究中一直从属于整体的美学理论体系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研究过程异常艰辛.当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西方以及国内学界把自然美研究重新纳入研究视域、各个角度的探讨方兴未艾之时,更凸显出王旭晓教授前瞻的学术眼光和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所谓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1]王旭晓教授在《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的转型》一文中指出,审美文化研究使人看到,审美文化是人的全面的、历史的审美活动的体现与结晶,尤其具体的、形象的存在形态,从一般的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无不从中折射出某一历史时代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2].而王旭晓教授这一审美文化观是她多年从事美学理论研究的结果.可以说,审美文化研究是王旭晓教授美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应用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美学与美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对企业美学的关注,是王旭晓教授对中国美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企业美学不仅仅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美学领域,把美学的视角从形而上的学理性思辨,引向了现实的经济生活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她带来了全新的学科跨界研究的思路,以及把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引入了这一传统上一直属于抽象理论思维的学科,极大地拓展了美学研究的视野,推动了美学从象牙塔中向现实生活的回归,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研究企业美学的过程中,王旭晓教授还吸纳了来自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美学研究者,组建和培育了一支逐步壮大的研究队伍,为中国企业美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美学界,能同时关注美学原理与应用美学,深入钻研美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美学基本问题的学者,为数不多;而以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为基础,始终倾心于应用美学诸对象,并视应用美学研究为终身志业者,更是寥寥无几.而王旭晓先生应该是个例外,成为同时在两个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应用美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众所周知,美学基本理论作为美学学科的"原理",一向被视为美学研究的富矿,吸引了众多学人长期戮力于此;而应用美学虽然重要,但却是一块杂草丛生的地盘,国内学者出于各种顾虑,多不涉足.不惟如此,美学原理与应用美学研究本身难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美学界对应用美学研究的长期漠视与搁浅.  相似文献   

6.
四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美学研究,在我看来,应该涵盖“理论、历史、现状”这三个层面.在这当中,三十年的生命美学研究,可以称之为“理论”的研究,母庸置疑,这应当是我的美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不过,关于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三十年中,我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在美学研究中,关于“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涉及的是美学研究的逻辑展开.假如说,“理论”的研究是“历史”的研究、“现状”的研究的逻辑浓缩,那么,“历史”的研究、“现状”的研究就是“理论”的研究的逻辑展开.也因此,任何的美学研究,都应当是“理论、历史、现状”的融汇贯通.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来,朱立元教授在美学研究方面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首先专攻黑格尔美学;由研究西方古典美学逐步过渡到研究西方现当代美学,同时学习中国古典美学;在研究美学史和反思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在美学的世界中》这部论文集里,里夫希茨批判的另一个重点对象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A.B.古雷加(亦译为古留加)。古雷加是那些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传记性学术著作如《康德》、《谢林》、《黑格尔》和《赫尔德)的作者,1986年又出版了专著《德国古典哲学》,这是他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声称,他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历史美学》(莫斯科,1974年)、《科学时代的艺术》(莫斯科,1978年)、《历史艺术》(莫斯科,1980年)。他的新著《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9.
<美学原理>对中国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其突出贡献,一是立足于中国美学与文化,充分吸取西方当代美学特别是现象美美学、存在论美学的资源与成果,充分继承了中国现代美学特别是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人所代表的北大美学传统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熔铸成新的美学观点与智慧,以创造性地阐释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将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美学前沿性课题的关注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前沿性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舞蹈美学大多从形而上哲学出发,致使舞蹈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等美学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现代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使以往从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审美活动这一遥不可及的目标得以实现。认知美学是建立在现代认知科学基础之上的美学流派,它借鉴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材料,解释文艺和一般社会生活中具体的审美现象,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奥秘。认知美学视角下的舞蹈美原理的现代阐释以舞蹈美原理为研究对象,以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对舞蹈美研究存在的不足为线索,分析舞蹈美的形成与内在机制,以期为舞蹈美学研究给予切实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王世德先生三十多年来退而不休,日新精进,老而弥健,学术收获粲然可观。王世德先生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更是其持续的拓展者。在美学基础理论方面,他提出了“感觉—理想”论美本质观与审美学之美学观;在文艺美学方面,他为文艺美学学科勾勒出了宏大细密的学科轮廓,更继而开拓出文艺美学之部门美学研究,在戏剧美学、摄影美学、影视美学、文学美学等领域均有示范性专题成果。在中国美学研究方面,他以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为范本,论域兼及儒、释、道,以精敏之思总结中华古典审美个性,丰富其自身文艺美学理论。先生继而超越传统美学艺术中心论,由艺入世,开创性地倡导生活美学,并在广告美学等领域做出可贵探索,引领后学。  相似文献   

12.
价值论美学——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黄凯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100872)一、建国40余年美学原理研究的简要回顾我国当代美学原理研究自50年代大讨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坎坷历程。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理性美学定型于50年代,它是延续至今一直...  相似文献   

13.
一 与生命美学结缘的三十年后回顾往事,我首先想提及的,甚至都不是美学,而是一部电影. 香港有一部电影,叫做《无间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位老警察问年轻的新警察的一个问题:“我们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想做一个警察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警察?”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真实.我想说,这也是我在研究美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追问自己的.“我是想做一个美学学者”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美学学者”?  相似文献   

14.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中西美学史上,不少美学大家都致力于美学原理的研究。而在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美学热之后,美学研究稍显降温。但仍有一部分学者专力于美学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并不时有新著问世。柯汉琳新著的《美学原理》,就是他本人30多年美学教学研究的结晶。从内容上来看,柯汉琳的《美学原理》首先是一本关涉美学基础理论的专著,其次才是一本面向高校中文系本科生的教材。作为美学专著,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有超越前人的地方;而作为一本教材,在启迪后学上,也有扎实的内容。另外,柯汉琳的《美学原理》还是一本充满思想情怀的论著。在柯汉琳看来,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更多表现为一种审美价值学。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在苏联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美学著作《在美学的世界中》。这是苏联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艺术科学院院士M·A·里夫希茨的最后一本论文集,没有等到论文集问世,作者就于1983年与世长辞了。里夫希茨从三十年代就开始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他编选的、并多次再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苏联美学界,他以恪守传统观点著  相似文献   

16.
<正>记得我是从1980年初开始研究美学的。回顾美学研究近三十年的历程,品尝了做学问的酸甜苦辣,真可谓感慨良多,一言难尽……1977年恢复高考,下乡的知识青年们欢呼雀跃。我当时正在重庆市綦江县永丰  相似文献   

17.
我为这次会议准备了三个问题,我将集中讨论对整个美学以及亚洲美学原理的思索会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1995年在深圳举办的美学会议曾预言21世纪将会是一个跨文化美学的世纪;去年在日本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美学会议,会议非常重视对亚洲主要美学传统进行的最新研究;这些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作为学者所关注的领域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现象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这正是我打算在此次会议中加以论述的.  相似文献   

18.
牛宏宝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西方美学、中西比较美学、美学原理和艺术理论、跨文化语境阐释学、话语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以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的审美活动为基点对美学原理进行了原创性表述;(二)从主体曲变和不同话语模式的角度对现代西方美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三)以跨文化语境与中国现代知识的形成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比较美学;(四)开展了美学的"语言转向"与21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设主要问题的研究;(五)持续对康德美学以及整个西方启蒙美学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艺术批评。牛宏宝教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参照西方美学思想体系的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创造性地解释了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构建了自己的学术范式,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说的"美学",指的是在人类生存整体事实基础上建构的"科学主体论美学原理体系",简称"现代美学".它不同于主观设定的独断论的古典美学或其他个体性私人化的美学.现代美学用科学主体论思维方法,立足于人类现实生存的整体研究和深层规律揭示,宣布古典美学终结并开创了全新的美学思想与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1907年,王国维在《教育世界》上发表了他的《三十自序》,谈学习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体会,里边有这样一段话:“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