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传统墓园相比,布里昂家族墓园更像是一个庭园,是向公众开放的纪念性园林,也是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文章通过对意大利布里昂家族墓园的研究,探索现代墓园的造园手法,进而研究现代墓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纪念性雕塑作为城市雕塑的主要形式,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圣彼得堡纪念性雕塑的题材、形式以及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的研究与探讨,体现纪念性雕塑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发展中所起到的景观标志以及精神引导这两方面的作用。阐明纪念性雕塑不仅仅具有独立的形式美感,也具备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重阳,扬州市伊协组织了20多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老人共同参观教胞们期盼已久的西岭墓园。长年来,西岭墓园一直是扬州穆民心念的民生工程。市政府倾听穆民的呼声,划拨土地和专项资金支持墓园建设。在伊协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努力下,今年西岭墓园终于落成并投八使用。作为墓园的首批参观者,老人们对墓园的环境和相关的配套设施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4.
从人地关系角度看,墓园模式的实质是其资源配置方式。当前强制推行的火葬政策产生了一定的问题。与单纯计算土地面积的传统方法不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方法应动态地衡量墓园的空间、时间、社会成本、近期与远期目标等因子,通过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墓园模式的优化。应借鉴生态演替原理,兼顾多种墓园模式在近期与远期目标上各自的合理性。在尚不能全面推广生态墓园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墓园模式的多样性,经过逐步演替的过程,最终全面普及生态墓园。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期以来,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各地的城市广场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纪念性广场,通常采用一些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时间、历史文物、纪念碑等作为广场的主题。市民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也可以在游览中加深对城市历史文化或城市精神的理解。文章通过介绍纪念性广场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则等内容,阐述纪念性广场对于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意识加重,在民族意识淡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纪念性景观作为社会、文化、历史的反光镜和载体,其文化内涵远远大于物质内容。由此,纪念性景观对文化的研究具备重大的意义。纪念性景观设计与其他景观设计最大的区别就是其纪念性的表达。文章将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研究背景作为出发点,以越战纪念碑等为具体案例,深入剖析纪念性景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炼出纪念性景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并分析当代纪念性景观的分类与特点,以此达到对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叙事、时间叙事和情感叙事三个方面,论述纪念性空间室内设计的叙事性表达,但应当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并列,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在纪念性空间室内设计中三者是一体的。空间叙事是纪念性空间室内设计的叙事性物质化、实体化的表现。时间叙事将参观者这一环境主要参与者加入到空间叙事中,使不同的空间叙事结构在时序上有了具体价值。情感叙事调动了参观者的情绪和思考,而这正是纪念性空间设计的目的,审美主体的情绪和思维实现了室内设计纪念性主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墓葬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植根于国人的礼教礼仪之中,人们对墓葬的重视不仅表现了对往生者的思念,还体现了对死后未知世界的敬畏。然而城市墓园规划发展至今,暴露出许多实质性的问题: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使得墓园缺少生态绿化,并未走上集约化发展道路以及景观绿化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优秀的墓园空间理所应当成为人们精神寄托、反思人生、情感倾诉的场所,而不应给人悲伤、痛苦、阴森的感觉。从中国城市墓园现状入手,剖析了中国城市墓园现存的问题。与此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对人类情感的设计表达,结合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中国城市墓园景观设计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为今后中国城市墓园景观设计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了解历史、尊重历史规律有利于避免走一些弯路,从而更好地发展。另外,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信息出现的偏差可能改变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对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大事件,人们会为其修建建筑,这也就是纪念性空间的由来。当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想要去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时,纪念空间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纪念性空间是人类最原始的纪念欲望的实体化,是能够承载记忆的情感空间,有着记录历史、宣传教育、传承文化等作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另外,纪念性建筑空间这种特殊的建筑类别,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把更多的精神内核和艺术内涵传递下去,给人们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性、延续性的景观类型,往往能够激发人们对过往事件的回忆和缅怀,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纪念性景观对人类自身以及城市发展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纪念性景观的形式、空间结构分析,来表达一个完整的纪念意义所需要的景观纪念过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建立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印度最早的佛教纪念性建筑始于阿育王时期。所有圣地中与佛一生重大事件有关的有四个,也就是佛出生、佛成道、佛转法轮以及涅槃的地方。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73-前232年)曾在这四个地方起造纪念性建筑。本文在此介绍的不止这四处圣迹。一、比哈尔邦的佛陀伽耶这一圣地是乔答摩获得正  相似文献   

12.
重要更正     
本刊2011年第四期中插图片文字说明:墓园内的左宗棠衣冠冢应为墓园内的左宝贵衣冠冢。特此更正。诚致歉意!  相似文献   

13.
纪念性景观是能够让人缅怀或者传承历史的空间环境的综合,它既有明确的物质表现形式,也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文章以纪念性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空间序列进行整体布局分析,同时,结合纪念性景观空间中的物质要素植物、地形、水体以及人工构筑物等,通过象征、叙述以及再现等主题设计手法研究周恩来纪念馆主题纪念区景观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14.
纪念性景观是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为人们提供缅怀、沉思、纪念的空间场所。它合理的结合各种景观元素,运用不同的设计原则与手法营造特定的纪念性气氛,表达一种情感与精神。使参观者产生情感上与心灵上的感应与共鸣,其精神内涵永远是第—位的。纪念性景观具有教育意义,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纪念性景观高度凝聚着人们的纪念之情。文章以宁乡刘少奇故居纪念园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营造纪念性景观空间的序列感的手法,对各个节点空间和其序列进行探讨,揭示纪念性景观空间营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2011年第四期中插图片文字说明:"墓园内的左宗棠衣冠冢"应为"墓园内的左宝贵衣冠冢"。特此更正。诚致歉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徐州地区淮海战役纪念性园区导视设计系统的现状,将红色革命纪念园区的特色要求与现代环境导向设计的发展趋势相结合,深挖红色革命文化内涵,就徐州地区淮海战役纪念性园区导视设计系统的改造提升提出了建议,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在革命纪念园中更好地展开。  相似文献   

18.
杨国忠 《天风》2009,(1):34-34
2008年12月12日上午,福建省基督教两会在福州三山陵园举行天恩墓园教牧区开园揭幕典礼。省基督教两会负责人林志华牧师、苏伟垣牧师、岳清华博士、王忠坤长老和杨国忠牧师出席了典礼。揭幕典礼由省基协会长林志华牧师主持,福州基督教铺前堂咏恩诗班在典礼上献唱。天恩墓园是福建省基督教与福州三山陵园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基督教陵园专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文化的长足发展,建筑在实用性、牢固性、遮蔽性等传统价值取向外更多地被赋予了精神人文价值,其中尤以纪念性建筑为主体。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民族气质的精华,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角度探寻我国纪念性建筑的深层意蕴,可以丰富诠释建筑底蕴的学术之径,加深对纪念性建筑当代转型的理解。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言说对象,从娓娓"道"来的意境、点线串珠的"舞"术及"中和为美"的追求三方面初步探析隐藏在其设计语汇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藉此揭示纪念性建筑影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纪念性景观是为了表达对人物的崇敬或某个事件的纪念之情而营造的综合的复合式立体空间环境场所,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景观具有更独特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因素。纪念性景观本身是有限而具体的,是城市中有限的节点、轴线、面域,其功能形式和城市的宏观结构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整个城市的格局起着重要作用。当代纪念性景观不再追求简单的雄伟和宏大,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呈现了多样和复杂的结构,从尺度和内涵上都更为亲切,更加注重人文内涵的体现,使其在空间结构与形态上更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