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俚曲》中的"三出戏",即《墙头记》《禳妒咒》《磨难曲》,是蒲松龄作剧并创制声腔的戏剧作品,它是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的曲牌体,"开拓了清代戏剧的另一境界"。它又是蒲松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它与《戏三出》不同,因为它们的音乐声腔体系不同。认识这"三出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对于研究蒲松龄创作思想发展以及保护、传承这一非遗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聊斋俚曲》中的"三出戏",即《墙头记》《禳妒咒》《磨难曲》,是蒲松龄作剧并创制声腔的戏剧作品,它是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的曲牌体,"开拓了清代戏剧的另一境界"。它又是蒲松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它与《戏三出》不同,因为它们的音乐声腔体系不同。认识这"三出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对于研究蒲松龄创作思想发展以及保护、传承这一非遗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的曲种按其音乐结构分类,其基本形态可以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不论是曲牌体还是板腔体,唱腔音乐都形成了一定的框架,这种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对唱词是一种必须的制约.唱腔音乐对唱词语言的制约,其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它促进了唱词语言的提炼、美化,在唱腔音乐的框架内尽量选择恰切、简洁、形象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完整,并描写生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达到"诗化"和音乐化.像其他说唱艺术一样,唱腔音乐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1699桃花扇》是田沁鑫导演编排的一出新式套昆曲桃花扇,这部作品做到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和一些西方戏剧的舞台文化、音乐文化的良好结合,其在文本方面、舞台设计、舞台层次感以及唱腔音乐上各有不同程度的革新,其中一些积极的改变形式值得以后的戏曲剧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的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一位中国姑娘的身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个子娇小的她身着美丽的晚礼服,走到哪都像星星一样闪亮美丽。不仅如此,她还是唯一一个凭借入围作品《一只黄鸟》来到戛纳的华人女星。而这位早已凭借《盲山》《世界之间》《推拿》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享誉世界影坛的就是年轻的"文  相似文献   

6.
《重屏会棋图》是中国古代优秀的传世人物画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帝王的游艺娱乐活动。从作品的图示解读《重屏会棋图》,即从分析作品的形式到分析作品的主题,再到挖掘作品的象征意义三个层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地阐释。期望通过对于作品从形式到意义的剖析,使人们对于《重屏会棋图》这幅作品有更深刻地认识。  相似文献   

7.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犹太人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着一批被誉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的儿童绘画作品,它们是"二战"时期特莱津集中营中一群孩子遗存的画作,透过《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一书对这批作品背后的故事的介绍,可以了解到特莱津集中营中的艺术教育者在恶劣的环境下对孩子们开展的美术教育,其中透露出的儿童美术教育观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也会让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第一次看毕加索作品都有些许排斥,然而反复欣赏之后情不自禁地对他作品的喜爱越陷越深。也曾有人这么说:"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像巴勃罗?毕加索这样生前能够如此受人赞赏,也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在死后获得如此国际性的荣誉。"对于如此的高评价,毕加索完全有资格享受。毕加索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使得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上万幅作品中,超现实主义时期作品《梦》因它的独特之处,被世人赞叹不绝,如同作品名字一般,给人一种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悲剧"一词来源自西方,自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讨论。将中国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窦娥冤》与古希腊著名作品《俄狄浦斯王》相比较,能从悲剧题材、悲剧人物及悲剧技巧等方面,管窥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2015年9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记忆与梦想——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本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主题"记忆与梦想"与当前大家热议的"中国梦"紧密呼应。"中国梦"不仅寓意着中国人民的和谐幸福,同时也彰显了开放包容的大国精神。双年展汇聚了像记忆一样深刻、像梦想一样神奇的国内外经典艺术佳作,提倡要用艺术沟通世界人民的"记忆与梦想"。此次入展油画作品《渔歌》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利用艺术语言对中国普通渔民的"中国梦"进行刻画,歌颂了中国劳动者之梦和艺术之梦,进而歌颂世界各国劳动者和艺术家的劳动之梦和艺术之梦。  相似文献   

11.
一、作品介绍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8月,北京金杜艺术中心,中国第一个获得"玻璃界奥斯卡"优秀奖的艺术家杜蒙,又一次在自己的家乡举办玻璃作品艺术展。展出了最新的三个系列作品《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只言片语》《从前有一个故事……》。系列作品使用简洁的轮廓结构和透明的无色材质,将情绪和想象毫不张扬地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3.
复兴一词的原意是再生或复活[1],15世纪的艺术家们渴望他们的作品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大师一样好,这种思想尤其盛行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到来唤醒了沉睡数百年的人们,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大量的艺术作品,使人们的视角从"神"落回了人。以《西斯廷圣母》为例,从绘画技法的变迁、题材的转变等方面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经过对《西斯廷圣母》的研究分析,我们将看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特殊性,我们也将看到画中的圣母像走向世俗,与此同时,女性的地位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朝以议礼受帝赏识,嘉靖十年(1531)官升至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擢升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居首辅,后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最终为严嵩所构,卒坐弃市.隆庆初,追复原官,谥文愍. 夏言一生著述颇丰,且包括诗、词、文等文体.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云:"夏言《桂洲集》五十卷,又《赐闲堂集》十卷,又《应制集》四卷,又《桂洲词》一卷."[1]卷三十二又记载:"夏言《桂洲词》一卷."[2]不仅如此,由于他曾任嘉靖朝首辅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的作品从刊刻之始就一直受到世人关注.明清时期,相较其它文体,人们对夏言词作的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没有哪一种美食如粥一样,如影相伴踪随始终。粥与中国人的关系,就像粥本身一样,稠黏绵密,相濡以沫。其最早记载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两弓夹米,煮成稠糊的食物即为粥。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认为其能延年益寿,曾  相似文献   

16.
桑弧,本是一个银行职员,但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对于戏剧、电影十分迷恋。在著名导演朱石麟的带领下进入影坛,之后相继拍摄了《太太万岁》《哀乐中年》《不了情》《邮缘》等多部作品。如桑弧本人所言,"朱石麟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所以我在创作上是受他影响的。"桑弧在对人物批评的同时,也是对他们的行为持有理解态度的。正如老师朱石麟一样,桑弧对这变幻的"浮世",一直投以温情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对当时个别艺术天才的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一大批艺术家的境遇展现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整体状况。这是一幅个人追求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相互交织的画卷。苏立文的著作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内容涵盖大陆、港台、海外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关涉的艺术类型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戏剧、文学等,既像一本文学作品,又像他的个人笔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剧的悲剧意识以其自身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发展出迥异于西方悲剧的戏剧美感。《东海黄公》作为中国最早具备故事性的戏剧雏形,对于其故事性中"悲、喜"性的争议一直不断。以《东海黄公》为例,从角抵戏的流变过程、历史背景,来分析其悲剧冲突及其悲剧人物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探究其悲剧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威,1930年生,河南省杞县人。中学时拜吕佛庭先生为师,学画工笔人物、山水画。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先后为河南大众报社、河南画报社、奔流杂志社美术编辑。1959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在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后为河南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版画、国画创作,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或被选送国外展出。1962年、1978年、1996年三次举办个人画展,其中有13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风格稳健严谨、朴实自然,生活气息浓郁。1996年6月获中国鲁迅版画奖殊荣。2004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出版有《王威素描集》、《王威版画》、《王威山水画选》、《王威扇画选》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荣誉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顾问、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省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郑州商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20.
正人到中年了,蓦然发现,自己与流行歌曲已经绝缘多年。前几天开长途车,疲倦得很,终于找出一张苏芮的CD,是《一样的月光》,1983年台湾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一样的月光,一样地照着新店溪。一样的冬天,一样地下着冰冷的雨。一样的尘埃,一样地在风中堆积……"吴念真、罗大佑的歌词,像种子吸吮了糖水,让我听见了植物灌浆的声音。汽车在沥青盘山路上穿行,让我想起苏芮的激情,和一些与这些故事有关的熟悉的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