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意"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指画家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现如今一部分工笔人物画完全采用写实风格,画面虽工整细致,严谨精细,但缺乏灵气,不够生动,这些皆由于画家忽略了"意"的表达。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强调意象造型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和创新。文章通过对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现代工笔人物画尽善尽美地开拓造型、抒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线?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为我们所熟悉,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线作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造型、画面背景装饰、具有审美性等特点。艺术家们要想在工笔人物画中有所成就,创作出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了解线的基本的发展状况,还要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在创作中也要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摸索体验线的艺术魅力。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的绘画思想影响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是工笔人物画还是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体现出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是绘画的艺术语言,是历代画家反复实践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吸收并予以创新。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使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从古代的简单稚拙发展到现代的丰富多样,个性特征明显。工笔人物画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充分地展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以色彩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绘画以线来表现物象,此外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画线的影响,比如在毕加索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线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工笔山水、人物、花鸟等领域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被定义为"新工笔"。选取当代女性新工笔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徐华翎、罗寒蕾,以她们的女性题材作品为例探析她们的艺术语言,研究工笔人物画中"女性题材"绘画视角的多样性。以新的视野、技术、意境,在视角、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年轻一辈的新工笔艺术家们提供了新颖的、可供选择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女性绘画的自述性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以女性视角去观察去体会生活,女性意识的题材选取,主题思想上的自我表达与情感转化,她们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对生活的理解与体会,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激情.  相似文献   

5.
两宋绘画是继盛唐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进一步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在创作构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当我们学习传统的时候,就必须与自己平时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吸收",直到"消化",将其为我所用。绘画创作的关键是构图,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风格独具特色,它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体现作品的魅力。工笔花鸟画的合理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画的构图变得越发多样化。文章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构图方法,并对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和色彩进行了研究,在临摹宋代花鸟画时应专注画面背后所蕴藏的画家内心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画,然后学习借鉴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画面既要符合工笔花鸟画工致的特点,同时也要营造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画作。  相似文献   

6.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兴衰中,历经了出现、发展、高潮、低谷与复兴,尽管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工笔人物画却从未断绝。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工笔画是先于水墨画出现的,历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先人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符合时代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使工笔人物画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潮,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工笔人物画这一画种也在成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色彩审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学习、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工笔人物画中发展出新的色彩语言,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不断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国家意志与民族精神的人物画创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取得了骄人成果,同时也成为美术领域中重要的议题。在丰富多元的艺术环境中,画家们在面对各式内容题材的创作时,希望通过各自的艺术语言提升创作水平。在这一前提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对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的思考,聚焦于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历史情境、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对画家主体和艺术创作的深入探讨。艺术创作的独特性质与生动现实,要求画家主体体悟感知现实情境和客观物象,并由此引发艺术化的构思和表达,这样内容主题才得以与绘画创作相互交融,并进一步展现出真实而又动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与人物与事件的客观真实不同,主题性人物创作始终围绕着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展开,但也亟需深入的体验与思考、深入与转化,才能够使主题性作品更加具有时代韵味,承载更多的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9.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20世纪把90年代经历了盲从的模仿和理性的回归,在新世纪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观念性的表达反映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对于时代的感知,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当代画家在创作危机与责任中走出了传统观念的桎梏,拓展了想象的空间,融合了不同的创作元素,给工笔人物画以脱胎于传统的全新面貌。  相似文献   

10.
确定以贵州苗族非遗村寨的姑娘为题材,是顺应时代精神,是对贵州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个主体性创作主要采用了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创作构思中,从题材,构图,艺术特色中进行分析。通过绢本工笔人物的表现形式来完成再现生活场景和表达人物情感,从而分析苗族非遗村寨女性题材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一般比较偏远,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少,恪守了自己的民俗,保留着自身的生活习俗,从艺术角度讲,尤其是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表现上为广大画家们提供了最原始最朴素的资源,广大画家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画家们深入人民的生活环境中,体会他们的劳动、思想情感以及民俗民风,借助少数民族题材表达着自身的一种感觉和记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花鸟画古朴典雅,意境清幽深远。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顶峰时期,遗存的宋画经过历史的沉淀,出现了斑驳模糊之感。当代众多画家为了表现宋代画韵,积极探索新的绘画技法。传统的工笔画中讲究“三矾九染”,现代工笔则以水彩画中不断“冲洗”的洗染法来表现当代新工笔的审美趣味。洗染法对画面的色彩、肌理、意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工笔花鸟画家运用此技法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和思想情感。洗染法为画面创造出了一种清新淡雅、梦幻朦胧之感,深化了新工笔花鸟画中画家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3.
何家英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学西渐的创始人,其画风既有传统的清新雅致,又有很强的现代元素感,力求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即注重意境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和质感的刻画。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人物刻画借鉴了西方素描的光影和造型感,色彩里加强了颜色对比与融合,构图里仍采用传统的形式表现,画面强调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尤其是气氛的烘托,使其工笔里带有写意和油画的技法,及多种绘画风格与艺术性。他成古即今,保留传统民族情怀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先进思想,对青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承前启后开创新的画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装饰性语言是工笔人物画家常用的表现手段,这种绘画语言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在构图上的“满而大”以及“空而不空”等手法,在造型上的“写意性”与“似与不似之间”等手段,在色彩上的“夸张”与“空灵”等技巧,这些都是装饰性语言的典范.工笔人物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始终贯穿装饰性语言的运用和主观创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创造美感,从而形成既具备传统程式化观念又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创作理念,并大胆吸取外来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创作出时代感强且具有民族性的优秀的工笔人物画作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多元美术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工笔画从传统中传承下来并汲取了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技法和材料上不断推陈出新,画面题材也不再受到局限。当代的观念、思想内涵和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融入了工笔绘画的画面当中,使工笔画呈现多样化生长趋势。在画面架构有所突破的当代工笔画中,画家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值得人深究并探索其所想表达的个人绘画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学前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教育中艺术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艺术教育部分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儿童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在美术绘画活动中能够交流感情,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感受.孩子们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觉符号,构成独特的画面空间,去表现个人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获得成就感,得到满足感.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画出来的也许不够完美,也许离我们的真实生活还有一些差距,但他们是在创造"艺术",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他们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传达感情.  相似文献   

17.
工笔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在绘画本体美学特征上就一直弱于绘画的伦理美学特征。从晋唐至宋朝,绘画创作的功能由侧重于政教、宗教宣传转向了侧重于个体或群体的玩赏娱悦,艺术形象则渐渐地成为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个性化创作。文人画家李公麟是北宋人物画向精致文雅演变的关键人物,他的白描人物画的出现正是对人物画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18.
《当代蒙古族女性·系列》人物造型采用意象方法,延续写实的方式,画面人物都以端庄的表情呈现,整个画面也尽力营造简洁、轻松的生活环境与方式。通过对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总结,分析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特征,并以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在自身创作中的运用与反思,从多方面对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探索,提出发展创新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造型、笔墨、构图色彩。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画创作中,画家们对于画面肌理的表现是非常重视的。肌理不仅仅是画家来表现画面效果的,更可以通过肌理来体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思想情感,观者也可以透过肌理来了解画家们对油画的表现力和对形式美的把握程度。现如今,画面肌理的表现已经成为了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画家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画家们用来表达情感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对于油画来说,肌理的表现可以使得绘画作品更加具有美感和观赏性。针对肌理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通过其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查和对死亡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种种女性形象是其传达自身情感的符号。克里姆特作为埃贡·席勒的老师和挚友对其早期带有装饰性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埃贡·席勒的女性题材绘画与其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进行从绘画风格到精神意蕴的比较,试图找出他们作品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二者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