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武是我国春秋年间的大军事家。他的祖籍乐安在今何处?历史文献没有明确记载。60年代初,郭化若同志首创惠民说。郭老当初指“惠民地区”,这不能说错。但今研究孙武的学者迳直以为春秋乐安即今惠民县,1989年5月,有关部门在惠民县举行了“孙子兵法国  相似文献   

2.
略论管子与齐军事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的军事思想是齐国军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渊源于姜尚。并对后来的孙武、孙膑等的军事思想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管子军事思想中的“财盏天下”的理论、“道天下”的战争观、民心向背战略谋划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吕尚的军事思想。其慎战、先谋而后战、。至善不战”等军事思想又被孙武所接受,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佛言祖语     
《法音》1988,(7)
(赵州从谂禅师)问南泉(普愿禅师):“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造成孙武在春秋时期不显于世,不为《左传》、《国语》所载的主要原因:孙武没担任过统帅或主将;孙武没有《左传》、《国语》已经记载过的伍员等人的地位高、权力大;孙武没担任正式的国家机构官职;孙武没有被封为卿或大夫;孙武相当于“军师”(或高参)职务位尊、显赫,但却是非正式国家或军队职务,不为外界所知;孙武及其兵法为吴国强大起了指导性作用,但兵法是为他人而作等等。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和山东省惠民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2——25日在孙武故里山东省惠民县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分别就孙武故里考辨、《孙子兵法》版本流传、孙武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孙子兵法》在现代经济管理及各类竞赛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的流传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问题综述于下: 一、孙武故里从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以来,对孙武的生平事迹多有述录,然而仅知其为“齐人”。至唐林宝所撰《元  相似文献   

6.
和谐思想是《道德经》的基本精神。“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最高的、最一般的法则(规律)。这个本原的“道”具有怎么样的根本性质(“玄德”)呢?这个最高的最一般的法则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和谐”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7.
唯道论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是老子提出的哲学概念,老子的哲学理论都是围绕着道而展开的。过去几十年,哲学界长期争论老子的道是物质还是精神,老子哲学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其实老子的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是什么呢?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即宇宙本根。老子哲学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是什么呢?是“唯道是从”的唯道论。过去已有一些学者将老子哲学概  相似文献   

8.
“道”,作为中国哲学特有的基本范畴,涉及人类技术活动的一些根本属性。“由技至道”作为中国传统的技术哲学理念,不仅对中国传统技术发展有深刻影响,而且对现代技术发展也有重要价值。揭示“由技至道”的思想内涵,对于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化是十分必要的。一“由技至道”这一理念,源自《庄子》中“庖丁解牛”的典故,它创造了一个充分体现“技”与“道”关系的典型形象,据此可以分析中国传统技术活动的基本特点。为什么要追求“技”之上的“道”?这种追求对技术发展有什么意义?要回答此类问题,必须对“道”这个范畴做新的解读。很多学者曾…  相似文献   

9.
对人体生命的终极关怀是道家、道教共同的基本取向,阐述生命之理、探究延生之道乃是道人乐此不倦的事业。一代“隐仙”、武当道祖张三丰,一生仙游四方,留下许多道迹道论,清代道仙李西月曾整理《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以示后人,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重人贵生”的生命意识是其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成就,也是道教“生命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一、道化性命的生命生成论何谓“生命”?生命如何产生?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与儒学的天命说、佛学的空幻说不同,道家、道教均坚持道生合一论。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之母,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  相似文献   

10.
“治道”内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必需途径,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治道”内化的组织实施是一个系统教育工程,必须建树“以为人之道为核?以为学之道为本”的理念,开辟“主导定向?渗透拓展”的实施途径,建构“道律固本·激励联动”的运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第六章教理教义一、道《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道教义枢》也以《道德义》作为开宗明义第一义。道教为什么要以“道”名教呢?就是因为他们对老子之道,一要研究,二要信仰,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所以《典论》中说:道士者,要“以道为事”。“道”字通常当“道理”讲,但老子所说的“道”并不同一般的道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就其观念形态来说,都起了道德规范的作用。由于宗教与道德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更高尚、更美好的生活实质的梦想与追求。那么,在道教的教理教义中,“道”和“德”是什么关系呢?道家是如何解释“道德”两个字的? 早期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卷十八说:“夫道者何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  相似文献   

13.
试谈什么是形而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起形而上学,人们自然会想到两点:一是《周易》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这句话;另一便是亚里士多德以及他的metaphysics。我们通常用“形而上学”这个术语来翻译metaphysics。那么,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s与“形而上者谓之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究竟什么是“形而上学”呢?这便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一、存在的本体与“是”、“道”亚里士多德没有直接用过“形而上学”这个词。但是,他主张一种第一哲学,认为“如果除了自然所形成的物质之外再也没有物体的话,自然科学应该是第一科学,但是,如果有一个不动的物体,这门科学应该是首先的,应…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体系葛荣晋孙子的宏观战略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微观战术思想体系内容也非常丰富。“致人而不致于人”、“奇正之术”、“避实击虚”和“九地”、“六形”的具体战术等,都是孙子的战术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一、“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权思想孙武在...  相似文献   

15.
老子养生思想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宇宙观基础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 ,老子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并且是按照“道”的规律运动变化的。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一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 ,真正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它在天…  相似文献   

16.
一、老子之道是否实际的存在?老子之道究竟是实际的存在,或者只是概念上的存在?这个问题是由陈鼓应先生提出来的。他自己回答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这个回答恐怕并不符合老子作为一位中国古代先哲的思维特性。按这种说法,老子关于“道”的一切特性的描写,就仿佛一位数学家在随意构造、推导关于纯数学方面的定理,而不受任何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若是如此,这个“道”不仅“可道…  相似文献   

17.
谋略就其本质而言,是以诡诈为主要特征的智力斗争。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说:“兵者,诡道也。”“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力变者也。”(《孙子兵法·计篇·军争篇)意思是.用兵作战星一种诡诈的行为,因此要遵循诡诈用兵的原则.根据是否有利而采取行动.随着情况的变化.或者分散兵力,或者集中兵力.灵活多变.才能取得胜利。自古以来.战阵之间,不厌诈,这已经成为用兵作战的一条基本法则。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充分继承和发展了诡诈用兵这一法则。特别强调对于处于危险境会和劣势的军队来说.运用“兵不厌诈”的…  相似文献   

18.
由老子開創的道家学派,曾是中國二千年來哲学史上头等重要学派之一?献拥恼苎俏ㄎ镎摶故俏ㄐ恼摰膯栴},中國学術界迄無確定答案。本文依据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哲学史观點,对这个問題試圖給以初步底解决;並对不同的意見,略作必要的批評。是否正確,請求学術工作同志共同指正。在哲学史上,一切“最傑出的哲学体系,總是一元論的”。。老子的哲学,是一个以“道”为基本概念的“最傑出”的一元論体系;所以解决老子的哲学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論的問題,就是解决“道”是物質性东西还是精神性东西的問題。究竟老子用以構造自己的一元論哲学体系的“道”,是物質性的还是精神性的东西呢?我們的答復是精神性的东西碛扇缦?第一、老子的“道”,是“先天地生”(第二五  相似文献   

19.
(一)生平及其著作孙武,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我国古代大军事家。据《史记》载,他“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吴起列传》)。所以后人亦称他为吴孙子。吴王阖庐在位时为公元前514~前496年,是孙武生活年代在春秋末年,约与孔子同时。关于他的著作,《史记》载,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相似文献   

20.
一、楔子近年来,一股气功热传遍中华大地,各种功法纷纷出山,大都自称糅儒释道三家精华而自成一家。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儒之气功是什么?释之气功是什么?道之气功又是什么?这三家气功的精华各是什么?懦、道两家暂且不谈,这儿讲讲佛教之气功。佛教有没有气功?这就是个争论中的问题。“气功”也者,顾名思义,即通过呼吸吐纳,也就是通过所谓“练气”以求达到健体强身目的的一种办法。那么佛教有没有这种气功呢?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