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天主教》2010,(4):48-48
教廷考古学家在意大利一座现代办公大楼的地底,找到可追溯到公元四世纪、现存最早的宗徒画像。  相似文献   

2.
感悟苏东坡     
暑假旅游到蓬莱,在这传说为海上三仙山之一、神话“八仙过海”的地方,我意外地看到了苏公祠!虽然其格局不大,祠内仅存些诗文书法画像的碑刻,但是其“地位”不低,比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所在的位置都要高,与“八仙”蓬莱阁同处丹崖“仙境”之巅。据导游介绍说,  相似文献   

3.
应澳大利亚悉尼黄大仙祠理事长陈锦忠的邀请 ,以闵智亭会长为团长的中国道教代表团一行七人于 1999年 7月 2 1日至 31日前往澳洲黄大仙祠参加该祠的开光典礼活动。代表团一行于 2 2日上午抵达澳洲悉尼国际机场。澳洲黄大仙祠理事长陈锦忠先生、澳洲同乡会会长周光明先生及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卢海田副总领事等前往机场迎接 ,并举行招待会。招待会上闵智亭会长作了短暂发言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澳洲各大华人新闻媒体就我团抵澳的消息作了详细的报道。2 5日上午 8时许 ,黄大仙祠内彩旗飘扬 ,“弘扬道教”、“福国佑民”等标语于祠四周高悬 ,充…  相似文献   

4.
作为目前所发现的瑶族地区面积最大的古代地面建筑壁画,水龙祠壁画中有大量值得解读的内容。在2016年8月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上的《湖南江永勾蓝瑶寨水龙祠壁画释读》一文中,我们对水龙祠壁画进行了初步解读。经过一年多的文献梳理和田野考察,我们对水龙祠壁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水龙祠壁画进行再次释读:其一,从水龙祠壁画的高度程式化入手,来释读民瑶文化的发展程度;其二,从壁画中的折扇入手,来释读瑶族宗教仪式与戏曲表演之间的关系;其三,从壁画中的神灵形象及兵马仪仗入手,来释读水龙祠壁画的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5.
北岳信仰自古被赋予守御北边的功能。在明代讨论北岳移祀之际,北岳信仰伴随着守边将士的精神需求逐渐从河北转移到山西,山西行都司出现了以浑源北岳为中心的诸多北岳行祠。山西行都司诸实土卫特别重视北岳行祠建设,它们与西南部山西镇诸行祠相连,在山西北部边防线上构成一条横亘东西的行祠链,同时河北原有的北岳信仰开始衰落。  相似文献   

6.
圣职按立     
《天风》2019,(7)
<正>广东省基督教协会于2019年5月18日,在广州基督教光孝堂举行圣职按立典礼,按立刘晨明子(女)、范俊英(女)、叶海莲(女)为牧师。  相似文献   

7.
颜文姜祠据传是纪念孝妇颜文姜而建。通过文献考证:颜文姜祠本是历史真实人物——齐鲁著名女政治家文姜的行宫或祠堂。后来由于《左传》《史记》曲解、丑化《春秋》人物文姜,博山颜文姜祠文化圈刻意回避了历史人物文姜,而将另一名孝妇的形象附着于颜文姜祠。从文姜到颜文姜的历史演义,有着极其深刻的政治和社会伦理意义,是文化价值自觉取向的一个历史范例。颜文姜祠孝文化信仰的形成,是大众心理诉求,也是国家权力干预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白云观藏历代传戒律师、方丈、监院画像中,有一幅相传是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的画像。经辨认印章,画像上的题词作者是果亲王允礼。从题词内容可知,康熙皇帝曾赐给王常月紫衣。关于清代全真道传戒历史,陈兵、莫尼卡(Monica Esposito)、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森由利亚、刘迅等学者都有论述。笔者在《王常月学案》和《清  相似文献   

9.
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寻古揽胜,我们既有美的欣赏,也有德性的启悟、心灵的净化。这是因为许多名胜古迹本身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美质,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客观化。它们向人们昭示着我们民族道德的智慧,有待于我们去发掘、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 名胜古迹中,最普遍的是庙和祠,庙和祠大都是纪念性建筑物,是祭祀庙主和祠主的场所。建庙立祠的目的是向后人昭示庙主祠主生前的功德,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7,(8):62-62
以色列考古学家诺尔玛·富兰克林博士(Dr.NormaFranklin)称,发现了《列王纪上》21章中描述的拿伯葡萄园存在的证据。考古学家用激光技术分析了来自耶斯列地区的数据.他们在耶斯列发现了酿造葡萄酒的器具,以及100多个凿在基岩上的葡萄酒瓶形状的凹坑。他推测葡萄园建于公元前300年.而与拿伯在这里生产葡萄酒的时间相吻合。根据圣经记载.拿伯在耶斯列有一座葡萄园,撒玛利亚王亚哈羡慕拿伯的土地.王后耶洗别通过谋划审讯剥夺了拿伯的财产。  相似文献   

11.
胡彬彬  吴灿 《世界宗教研究》2016,(4):22-31,196,197
水龙祠壁画是我国瑶族地区目前所见惟一一处大型古代建筑壁画遗存,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宗教艺术价值。它以高超的艺术水准,描绘了勾蓝瑶寨历史上祭祀水龙神的宏大场面,题材独特,绘制精美。水龙祠壁画中的人物亦民亦军亦瑶亦傩。目前尚存的其他古代宗教建筑壁画,尚无一处与之类似。水龙祠壁画反映了勾蓝瑶曾经被招安之后成为民间军事防御体系的历史,更体现了古代瑶民族独特的民间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2.
正田谷十老是楼观道早期主要的道教团,体通道观是北周时期重要的国家学术中心以及田谷十老主要活动场,所在道教史和文化史上曾起过重作用。要年来,近载过结合文献记通和实地踏勘,作者发现了田谷十老祠以及可能的通道观遗,址补一定程度上填在了史料空白。  相似文献   

13.
苏祠初中位于眉山市东坡区下大南街176号。校园面积66.8亩,现有学生3000余人,教师187人。苏祠初中的前身“川西眉山师范附属小学”成立于1948年9月,1962年9月更名为“眉山县城关第一小学”1963年9月,迁至眉山县纱觳行三苏祠东侧,1973年9月更名为“眉山镇初级中学”,1993年9月更名为“眉山县苏祠初级中学”,2001年1月,因眉山撤地建市,学校定名为“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  相似文献   

14.
刘灿姣  林伟 《世界宗教研究》2016,(4):18-21,193,195
水龙祠壁画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2015年6月,被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田野考察组发现。2016年元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对此进行了清理,已有五铺之规模。水龙祠壁画是目前所见我国南方地区地面建筑中,遗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好、面积最大、规模最盛、题材与内容最为丰富和独特的壁画,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惟一所见的瑶族地区大型壁画,因而具有非常突出的瑶族文化、艺术特征以及重大的历史文化与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建筑可以反映深层的文化内涵,儒家建筑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占有优势的空间,探讨儒家空间叙事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厘清儒学在古代社会中的部分功能与性质。本文以明代中晚期开封城为例,选取名宦祠、于谦祠与独祀的巡抚祠等儒家建筑,对其入祀程序、木主特征、空间功能及性质进行分析,所得或可为探讨儒家的宗教性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汉代空心砖画像是汉代美术研究的重要对象,画像的模印经过了工匠认真的构思,印模制作技术可能受战国时期陶拍和玺印的影响。画像模印的工具在考古材料中鲜有发现,但根据画像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很有可能为木质印模。值得重视的是,铜质和木质的印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实物,木质印模的画像非常细腻,而铜质印模的图像为图案。画像模印的工匠与制陶工匠属于不同的工匠群体,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制陶工匠负责空心砖坯的制作,其工作具有稳定性,即他们属于治陶作坊里的工匠。而画像模印的工匠则具有流动性,他们根据治陶作坊里的需要来从事画像的模印工作,工作完成后即离开转入其他地方。因此,空心砖画像的印模为模印工匠的谋生工具,在治陶作坊里一般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17.
1988年7月,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画像石,计有画像155幅之多,品类众多,且许多为精品之作。该墓中主室、北主室的东墙仕女画像及三主室门楣上的舞乐画像绘画水平高超,代表了当时的绘画艺术水平,对研究汉末、魏晋之际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汉到唐,五岳祭祀时间经历了从一祷三祠到以五郊迎气日致祭的转变。在此期间,五岳祭祀一度从汉制一祷三祠降为春秋两祠,似受地方祭祀及民俗影响。北周时,朝野流行五行思想,朝廷重视《周礼》及郑玄五精帝之说,这些思想落实在礼制上便是扩充五郊兆。北周五郊从祀之神遍及天地诸神祇,五岳因从祀五郊开始按五郊迎气日享祀。以五郊迎气日祭五岳摆脱了秦汉以祭祀次数区别礼秩的制度设计,突出了五岳的五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华喦水墨花鸟画在用笔、用墨上都有特点,用笔秀逸、遒劲,墨色华滋。设色花鸟画明洁雅丽,色调和谐,擅用石色罩染山石或敷染禽鸟,是花鸟画设色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三元宫坤道院坐落在上海市川沙县严桥乡境内,北面有著名的吴淞江,西临闻名中外的黄浦江岸,实乃风水宝地。它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的一座道教坤道院,经1989年重新修缮,雄伟的大殿,高耸的牌楼,明净的经堂以及栩栩如生的塑像,皆焕然一新,它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四面八方接踵而来的香客和游人。三元宫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原名周太仆祠,或日周郡侯祠,俗称周太爷庙。庙占地面积仅三亩余,历史也不算长,但在上海道教历史上却有一定的影响,在广大道教徒和信众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