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犹太哲学及其根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人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民族,她为人类贡献了《圣经》,创立了一神教,对人类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谈到哲学,人们往往会问:犹太人有哲学吗?如果有,其特点是什么? 一要弄清什么是犹太哲学,还需从什么是哲学谈起。众所周知,哲学肇始于古代的希腊。在早期的希腊哲人那里,哲学被规定为“对智慧的爱”。爱就是追求或探索,智慧就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用以爱智的工具就是人的理性思维。因此,所谓哲学,乃是人类理性对于宇宙和人生之根本问题的反思和求索。理性反思的对象可以有许多,而哲学反思的乃是其中…  相似文献   

2.
欧洲大陆为何对极富理性的语言津津乐道?对语言的论述与英美的语言哲学又有何区别?人们至今都未得到比较满意的回答,然而这却是认识当代欧洲大陆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9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的全国第二届“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研讨会即为解答上述问题的一次尝试。与会者普遍认为,语言问题是当代欧洲大陆哲学家们面临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何谓“欧洲大陆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3.
<正>一、学思历程与道德心理学韩燕丽(以下简称"韩"):也许我们可以先谈谈你的哲学之路。你是如何开始学习哲学的,有哪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影响到你的哲学研究?我们知道你的父亲和妹妹都是著名的自然画派画家,他们的作品对你的伦理学研究有没有触动?瓦莱丽·提比略(以下简称"瓦莱丽"):在多伦多大学读一年级时,"哲学导论"课是我最爱的课程。我清楚地记得那时与斯蒂文森(Jack Stevenson)教授讨论有关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纯粹理性批判》视为康德哲学的“哲学全书”,认为它不仅是对“我能够知道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而且也是对理性关切的另外两个问题,即“我应该做什么?”与“我可以希望什么?”问题的回答;同时,康德对于“知识”与“希望”的探讨最终都是为道德服务的。康德通过先天综合不但解决了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而且一举解决了道德及其基础———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从而使哲学不但具有了超越时代与文化的自明的有效性,而且也展示出其道德———实践的优先性,这使得《纯粹理性批判》成为了自然科学时代具有“世界公民”性质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5.
圣神的探讨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一次,我和一位小朋友到野外去玩。突然,听到“呜呜—”的响声,抬头仰望,一群白鸽从头顶掠过。我对小朋友说:“看!这群白鸽真像天主圣神。”他眨巴着机灵的双眼问我:“圣神是谁?”他的确已经受洗,对圣神还一概不知。这疑问在小孩子身上不足为奇,但是对于成年教友,你若问他圣神是谁?有的却至多只知道是天主第三位;你若问他圣神有何能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有的便闭口无言了。就好像当初圣保禄在厄弗所问教友们,你们领洗时也领受了圣神吗?他们却答说:“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圣神呢。”(宗  相似文献   

6.
周文彬 《世界哲学》2006,(4):99-105
八卷本学术版《西方哲学史》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它的特殊之处首先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贯穿着中国学者的思想视野,这不仅体现在作者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理解与把握构成了他们面对西方哲学的背景,而且体现在全书贯穿着他们对诸如混沌(存在)与本质、自由与真理、信仰与理性以及历史之起源等等这些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学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哲学(思想性)的”作品。它的完成是三代学者百年思考的总成。  相似文献   

7.
普罗提诺作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后继者,同时也继承了他们的问题:如何在本质与现象、可见与不可见的宇宙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不解决这一问题,普罗提诺的“太一”就只能是逻辑上的死结。鉴此,“宇宙”的观念变得至关重要。另外,尽管他追随柏拉图,但并不捍卫极端的二元倾向;同时,他的论证也不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始于具体存在或“第一实体”。这些情况使他的宇宙观念显得很复杂。具体而言,它至少有三层含义:实在的宇宙,普罗提诺构想的宇宙,以及自我解构中的宇宙。这三种“宇宙”判然有别又紧密相连,后者将改变前两者的形态与意义。伴随着“流…  相似文献   

8.
宇宙是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整体 ,这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中国古代的孔子哲学的共同理念。毕达哥拉斯的“和”的思想是建立在数学概念的宇宙观基础之上 ,而孔子的“和”则建立在圣人对天道秩序的观察之上。尽管他们“和”的思想的哲学基础和历史背景不尽相同 ,他们都强调要尊重和保持宇宙本身的和谐与秩序 ,都认为在音乐中体现了宇宙的这种和谐与秩序 ,因此也都强调了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品格、维持人自身小宇宙和谐的重要性。通过对毕达哥拉斯和孔子有关“和”的思想的比较 ,有助于我们树立一种强调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共同体观念。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宁愿提“马克思哲学” 而不愿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其实,就用语而言,提“马克思主义哲学” 反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确实存在叫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理论形态,如那套已风行大半个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但是,提“马克思哲学” 就不一样了——马克思有没有或者有何种意义上的哲学?他本人对哲学究竟持何看法?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哲学吗?他的思想跟哲学这门古老的学问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所以,如果一定要提“马克思哲学”,那就得先对上述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一番认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从认识论看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划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是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但哲学家对科学理性的认识论研究在科学哲学中占有核心地位,而对技术理性的认识论研究还仅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所见到的关于技术理性的哲学研究,大都是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从批判的视角展开的,这无疑造成了技术理性研究批判有余而建构不足的事实,导致技术哲学研究中出现“内核”不硬的现象。技术哲学的这种研究状况使很多技术哲学家感到不满,J.皮特就曾发问道:“难道关于技术的唯一引人注意的哲学问题真的只是与社会影响相关的问题吗?”(Pitt)可见,技术认识论在技术哲学研究中是…  相似文献   

11.
<正>神学家与物理学家的对话是有益的。他们可研讨关于上帝之存在、宇宙之起源和目的、思维之性质、生命之未来等议题。这类对话对神学有何影响?至少有五个方面。第一,神学与物理学的对话提醒神学家:上帝作为创造主是与物理世界相关的。关乎物理世界的知识于关乎上帝的知识是适切的。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先哲说 ,天象向感觉的理性挑战 ,但是感觉的理性不断克服天象的顽固性 ,力求由它自己的语言预言天象。波普尔之所以盛赞阿那克西曼德 ,认为他是哥白尼、牛顿的先驱 ,正在于他提出了重大问题 ,让宇宙自己来说话。我国学者韩民青依据以往宇宙学史取得的成就 ,从哲学角度提出了“元宇宙”等新看法。虽然这一看法与外国科学家最新发现有契合之处 ,我们还是希望看到更具挑战性的争鸣文章 ,以期推进这方面的探索。《宇宙的层次与元宇宙》 (见《哲学研究》2 0 0 2年第 2期 )一文 ,是我在 2 0 0 1年 9月撰写的。该文写成后 ,我又不断深入读书和思考 ,既为宇宙层次与元宇宙理论搜集到了更多的论据 ,又对此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与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与哲学关系的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竟无三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的哲学,与佛教的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虽都采取说理的方式,但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佛教理性与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实践、体验必然相关。欧阳竟无警示,佛教理性使学佛之人学会自觉批评自身狭隘的执著,哲学理性则有可能致哲学家太过自信,而放弃对自己局限性的自觉批判,拒绝对他人的理解。何为有担当意义的真理?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4.
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 ,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 ;事实上 ,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其一 ,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 ?或者更为明确地说 ,能否离开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解释哲学的“世界观理论” ?其二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 ,这里的“世界观”是人站在“世界”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机会到各处走走,并深入基层做了些调查,感受很深。对矛盾精髓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实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矛盾逼着你去思考:比如,针对所谓“哲学贫困”、“信仰危机”等等,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哲学究竟往什么方向去?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适应改革的发展?诸矛盾的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作  相似文献   

16.
案头摆着一本17万字的小册子,书名叫《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 (张一兵著,南京出版社1990年出版),理性的翅膀为何折断?如何从哲学上去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颖的书名象磁石吸铁似地抓住了读者的思绪,使你不由自主地拿起一读。 当你跟随着作者一道运思、细细品评一番之后,即令不完全赞成作者的每一个学术见解,也不能不信服其独到而深遽的逻  相似文献   

17.
宇宙构成论、宇宙发生论和本体论是三种相互不同的学问,应注意加以甄别。王弼哲学的特点是不讲宇宙发生论,继承前人的宇宙构成论和本体论,实现了两者的融合。而王弼易老两注对宇宙构成论和本体论的融合又有不同,其《老子注》成书在先,可能受了何晏的影响,持“圣人无情”说,在继承汉代宇宙构成论的基础上追、究其构成的终极原因,把这原因归结为“道”或“无”。其《周易注》成书在后,持“圣人有情”说,在讲宇宙构成论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时世分殊的形式,将这形式称为“义”或“理”。他的老学与何晏哲学的共同点较多,同属于正始玄学的初创期;他的易学对唐代理事说和宋代理一分殊说影响颇大,属于正始玄学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8.
司吾脱主义     
司吾脱主义(Scotism)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邓斯·司各脱学说的总称。与托马斯主义相对,主张哲学不从属于神学。认为哲学对象是上帝创造的宇宙万物,神学的对象则是上帝自身;研究哲学依靠理性,信仰上帝则靠教会权威,而理性无法解释信仰问题。反对把“质料”(拉...  相似文献   

19.
理性的区分     
什么是哲学或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的回答直指在者之在。这种回答与他追问“思想的第一开端”有关。而博德尔的见解与之不同,他认为,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这种爱体现为一种概念的表达,一种智慧的给予,它涉及到概念理性,哲学是在这种理性中实现出来的,它不能还原为本体论、神学。理性区分为三种类型:自然理性、世界理性和纯粹理性(即概念理性)。前两者是理性之内的区分,而纯粹理性是理性自己与自己的区分,后者产生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实证与直觉证悟是现代中国哲学中共存的两大思潮。与胡适等人科学主义的路数不同,梁漱溟、熊十力、贺鳞极力倡导直觉主义。梁漱演的直觉论是超越理性的,熊十力的直觉论则表现出对超越理性的直觉进行超越的意向,而最终实现这种超越的是贺徽的直觉论。他们共同代表了这样一种意识流向:矫正科学理性主义的流弊,回归中国传统的精神家园。梁漱滨的直觉论是以他的生命宇宙观为基础的。在他看来,生命、生活或意欲是宇宙万物的实体,而生命的核心在于人心,“生命是活的,宇宙最活的就是人心,果能认识人心,就可体认出宇宙的生命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