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动仪和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韩玉昌 《心理科学》2000,23(4):454-457
0 引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 ,来自外界的信息约有 80 %~ 90 %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因此对于“人是如何看事物”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关于这一点 ,对于眼球运动 (以下称眼动 )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研究表明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联。近年来 ,一些精密地测量眼动规律的仪器 (以下称眼动仪 )相继问世 ,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这使心理实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顾锦坤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43-50
前言外界信息约有90%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人眼通过连续不断地运动以取得这些信息,眼球运动能使外界静止的或运动的目标,在视网膜黄斑部的中央凹上结象。当两眼追踪一个运动着的目标时,眼球可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当眼球追踪一个缓慢而平稳运  相似文献   

3.
国外眼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眼睛运动的生理条件眼球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是由三对肌肉控制的。三对肌肉的协同活动使眼球环繞角膜頂端后方13.5毫米处的中心轉动。每对眼肌控制眼球在一个平面上轉动。这三对肌肉是內直肌和外直肌(internal and external recti),上直肌和下直肌(superior and inferior recti),上斜肌和下斜肌(superior and inferior oblique)。內直肌和外直肌收縮,眼球作左右方向的轉动。上直肌收縮,眼球向上內方向轉动;下直肌收縮,眼球向下內方向轉动。  相似文献   

4.
晓白 《应用心理学》2001,7(3):63-64
作为心灵窗口的眼睛 ,一直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有 80 %~ 90 %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因此 ,心理学家们十分重视视觉的研究 ,力图开启一个最有效的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秘密的窗口。经过长期探讨 ,发现记录人的眼球运动(即眼动 )过程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 0世纪 60年代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眼动记录仪在研究人类认知活动中的新价值被重视发现 ,加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把心理学家从复杂的记录过程和庞杂的数据分析中解放出来 ,以及眼动记录仪工作时对被试要求的降低 ,从而使眼动…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汉语阅读中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眼动仪为记录工具,以32名老年人为被试,采用边界范式考察被试从视觉的副中央凹处获取信息的类型.结果发现,老年人只能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汉字的字形信息,而不能获得汉字的语音信息.这表明:老年人在预视中只能提取字形信息以加速汉字识别,而语音信息没有发挥作用.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老年人阅读效率低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眼动记录方法综述阎国利(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1引言在十九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如何准确地记录人的眼球运动,这是眼动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近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改进眼动记录技术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面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7.
视觉心理表象是一种基于过去经验的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它是信息表征的一种形式.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视觉来诱发表象,但是这很难排除视觉后像的干扰,而且与表象“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不一致.听觉诱发表象很好地解决了视觉后像的干扰问题,也更吻合表象“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因为被试产生的表象是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从自身出发,主动加工的结果.采用实验法,考察通过听觉通道诱发表象眼动的情况,使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1)不管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都能诱发表象,在表象时存在眼动行为.(2)运动的物体诱发眼动的程度更大.(3)眼动影响表象的建构,在表象建构中起机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平滑追随眼动的神经机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志  贾凤芹 《应用心理学》2008,14(1):70-76,90
平滑追随眼动作为视觉引导的眼动行为之一,是指为保障对运动目标的精细觉察,眼睛追随慢速运动的目标以使其处于中央凹位置时眼球的运动情况。本文简要归纳介绍了平滑追随眼动的实验范式、测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详述了平滑追随眼动的皮质-脑桥-小脑神经通路,其中皮质区的额眼区、辅眼区、颞中区、内侧上颞区及侧顶区在平滑追随眼动的产生中具有不同作用;而脑桥核和脑桥被盖网状核作为中继站负责将来自顶枕区和额叶区信号传递到小脑中参与眼动的区域;小脑的绒球和副绒球及蚓体负责处理平滑追随的眼动信号,并协调前庭神经反射。对平滑追随眼动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眼动的正常与否,发挥其临床诊断和药理学评估的作用,而且有助于确定患者大脑器质性病变或损伤的程度,同时为进一步的实验认知研究和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阅读时的注视和跳动(Saccad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阅读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探索行为我们日常观察的对象,包含两类信息:一是自然信息(natural information)——实物情景;二是人工信息(artificial information)——文字符号。阅读是以人工信息为对象的特殊视觉探索行为。过去人们认为:人在阅读文章时,视线由一行行字符上扫过,眼球随之连续不断地缓慢移动,注视点由行的一端平滑地移到另一端。但这是不对的。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学者Javal(1879)就指出:人在阅读时,读者的视线并不是平滑地掠过文字,而是以跳动  相似文献   

10.
时-空整合影响图形识别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眼动追踪的方法对在不同方向(上、下、左与右)及距离(2.0°‘和4.0°视角)上先后出现的特征组合不同的图形识别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对由不同颜色和形状构成的图形的识别受到图形特征组合的影响,视觉系统对颜色和形状的加工存在明显差异,与颜色加工相比,视觉系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形状识别。此外,虽然图形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受运动方向与距离的影响较小,但在不同运动方向和距离上,视觉系统是通过改变眼动的时间和空间特性来完成识别任务的,视觉系统在识别过程中的这种时间与空间的整合特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平滑追踪眼动是人们对环境中感兴趣的运动物体进行持续视觉追踪的一种眼动行为, 它受个体在其过程中获得的视觉信息和眼动反馈信息等感知觉因素, 以及心理表征和期待等高水平认知因素的影响。同时, 平滑追踪眼动过程影响着个体的预测性眼动追踪、追赶性眼跳、空间定位和接触时间估计等涉及运动物体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的行为。未来的研究应注意探讨在平滑追踪眼动过程中获得的感知觉信息和高水平认知因素对上述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视觉搜索任务对33名大学生在不同视野中目标搜索过程的眼睛运动进行记录,以探讨不同视野位置的视觉搜索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视觉搜索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对称性,它主要体现在左右视野之间的差异上,具体表现在搜索反应时、平均注视时间以及眼睛跳动等方面。视觉搜索中存在很强的策略,其中主要为水平搜索或垂直搜索,因此,长期的练习和习惯也将影响视觉搜索过程。  相似文献   

13.
聋人读者普遍存在阅读困难,通过眼动技术来探索聋人阅读中的基本问题已成为一种新趋势,聋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其独特的眼动模式。在回顾以往聋人阅读眼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眼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聋人阅读研究的一个新趋势;(2)从跨文化研究视角探究中外聋人阅读加工的异同;(3)考察聋人视觉注意的特点与语言加工之间的关系;(4)通过眼动技术考察聋人读者的手语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
句子理解是阅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任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其中,眼动分析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句子理解的三个阶段(视觉信息的提取,句子中的词汇识别和句子整合),探讨了眼动分析技术在句子理解研究中的优势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未来使用眼动分析技术进行句子理解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多元视觉显示的工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复杂人机系统的出现,使得人机系统中视觉显示界面的特征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元的视觉呈现界面逐渐代替单一元素的视觉呈现界面。该从单一元素视觉显示界面和多元视觉显示界面的特征出发,对单一元素视觉显示界面、多元视觉显示显示界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复杂人机系统的出现,使得人机系统中视觉显示界面的特征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元的视觉呈现界面逐渐代替单一元素的视觉呈现界面。该文从单一元素视觉显示界面和多元视觉显示界面的特征出发,对单一元素视觉显示界面、多元视觉显示显示界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递生物体运动信息的生物运动在工作记忆中有着独立于一般视觉客体的存储空间。尽管研究发现电子游戏训练可提高工作记忆(如一般视觉客体)容量,但尚未有研究探讨游戏训练对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Kinect体感游戏训练,首次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实验中控制组被试与实验组被试均先后做两次生物运动记忆实验,但实验组在第一次实验后进行为期14天的体感游戏训练。结果发现,尽管生物运动工作记忆绩效在后测时较前测有显著上升,但是游戏训练并未显著提高实验组的记忆绩效,说明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并不受体感交互游戏训练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考察了道路交通标志中路名信息对称结构效应的眼动模式。实验采用眼动跟踪技术和视觉搜索范式,共有16名被试参加。实验结果表明:(1)在对称结构路名信息的视觉搜索中,被试的反应正确率明显优于非对称结构条件下的正确率;(2)对称结构条件下,被试的注视点和回扫次数明显较少,凝视时间明显较短;(3)在以道路交通标志为视觉搜索材料时,搜索区有无路名目标对视觉搜索绩效没有影响。可以认为:在道路交通标志中存在对称结构效应;眼动模式的差异是引起对称结构效应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面孔识别的加工过程。在实验一中,通过记录被试识别面孔图片和非面孔图片时的即时加工过程,考查被试在知觉面孔与一般物体时的眼动差异。在实验二中,考察被试在知觉熟悉面孔与陌生面孔时的眼动差异与时间进程的差异。结果表明:(1)个体在加工面孔时倾向于首先在双眼间平移而后向嘴巴运动,完成面孔识别,而在识别物体图片时则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2)在知觉熟悉面孔时被试倾向于只注视眼睛,而在知觉陌生面孔图片时则与实验一的面孔图片眼动轨迹相似。  相似文献   

20.
词窗口条件下老年阅读者信息提取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通过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老年阅读者从视觉刺激中提取语义信息的必要呈现时间。实验一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视觉刺激必要呈现时间在120 ms以后。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消失时间设置为120 ms1、40 ms、160 ms、180 ms和200 ms。研究结果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必要延迟时间是200 ms,结果支持眼动控制理论中认知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