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许多人将其比作民族"大熔炉"。移民们不仅将基督教三大分支——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带进了美国,也将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带到了美国。此外,美国还存在着土生土长的宗教如摩门教和难以计数的小型宗教派别。在这个宗教多元的国度里,如此多的教派何以能够和谐共处?本文从政教分离、司法独立、崇尚教育、法律完备、移民的美国化、慈善机构的作用以及美国社会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孔汉思和秦家懿在《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一书中把世界主要宗教分成三大河系:其一是亚伯拉罕系三大宗教,即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源出闪米特人,以先知预言为其特点;其二是印度宗教,以神秘主义为其特点;其三是远东宗教,源于中国,其中心形象是圣贤,是哲人宗教。该书对三大宗教河系特点的概括尚需商榷,但将源自中国的宗教列为三大河系之一,是颇有见识的。美国学者保罗·尼特在《一个地球多种宗教》中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在历史上就是宗教多元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宗教的混血儿”,而欧洲人和美国人,是“在惟一宗教模式中成长”,他看到了东方与西方在宗教信仰上有“多元”和“一元”的差别。尽管欧美国家有大量移民,带来各种宗教,但宗教之间不能交叉信仰,个人不可能是宗教的混血儿。  相似文献   

3.
“上帝”是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经常提到的字眼。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难道还需要祈求神灵的保佑吗?如果不,那么美国总统为什么要这么讲?它的含义和寓意又是指什么?宗教对美国人的影响深深植根于美国的历史文化之中,由来已久。当第一批移民踏上北美大陆的土地时,他们便以宗教为精神支柱,把自己思想中的命定论与开拓一个新世界的神圣计划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播下了美国“天赋使命”的种子。“上帝的选民”、“山巅之城”、“希望之乡”等说法便是他们在尘世履行上帝赋予他们的特殊使命的表述。美国学者耶奥舒亚·阿里利说:北美殖民…  相似文献   

4.
美国万里行     
应美国科学研究宗教学会会长、休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海伦罗丝伊宝女士(HelenRoseEbaugh)的邀请,笔者于1999年3月至9月到美国做访问学者。访问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在休斯顿大学参与伊宝教授的“休斯顿移民宗教研究”课题,重点学习美国社会学界流行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方法,同时对该地区的移民宗教进行实地考察。其二,乘连锁汽车,做为时43天的环美宗教考察,历经帕索、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亚特兰大、盖斯微尔、迈阿密、基韦斯特等地,行程1万6千余公里,足迹遍及35个州…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随省市民委主任访问团访问巴西,从而有机会领略到了这个足球王国的宗教实景。巴西是一个主要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移民来自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因而集中了西方到东方的多种宗教信仰。在巴西的城市中,到处可见各种教堂、庙宇。在巴西的各种宗教中,天主教是最大的宗教。在全国人口中,天主教徒占90%以上,人数比例在全世界也是比较高的。天主教是伴随葡萄牙殖民者一起进入巴西的。1500年4月22日,佩德罗·卡布拉尔发现巴西,把它取名为“圣十字架岛”,后改为“圣十字架地”,从此,天主教便同巴西紧密联系起来。来到巴西的葡萄牙移民,只有是天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美国的经验出发,对近年来有关族群、宗教以及移民因素之间互动关系的各种理论进行反思。在挑战既有的宗教世俗化与族群同化理论的同时,通过移民为美国宗教带来活力的解释,说明为何世俗的美国社会具有如此鲜明的宗教特征;指出宗教与族群的共生性有助于理解美国宗教群体中所体现的种族区隔现象。宗教在为移民提供归属感、价值和庇护所中,仍扮演意义建构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国的经验出发,对近年来有关族群、宗教以及移民因素之间互动关系的各种理论进行反思。在挑战既有的宗教世俗化与族群同化理论的同时,通过移民为美国宗教带来活力的解释,说明为何世俗的美国社会具有如此鲜明的宗教特征;指出宗教与族群的共生性有助于理解美国宗教群体中所体现的种族区隔现象。宗教在为移民提供归属感、价值和庇护所中,仍扮演意义建构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美国民众的宗教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精神现象,它对社会与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作者提出:要了解美国社会与美国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就不能不研究美国的宗教教育。文章从美国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出发,列举事实说明贯穿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教育和官方怎样对民众施加宗教影响。分析教会在给信仰者提供生活意义;在孕育、传播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在把民众整合到一个个相互认同的群体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些宗教工作者或宗教理论研究者都喜欢从宏观的角度来阐发自己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宗教工作的指导意义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宗教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体的实际工作,需要宗教工作者深入到实践中去,扎扎实实地做好宗教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处理好宗教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的问题。最近,笔者在山东农村作了一次调研,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宗教工作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有了一些实际的体验。一、农村基层组织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带领信教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就…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立国之初,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就坚决反对由国家来确定公民应该信奉的宗教。这种反对国立宗教的做法,缘于移民们对当初在英国所受宗教迫害的厌恶,也由于他们目睹欧洲国家因为宗教信仰而出现内部分离,从而作出的现实批判。依据美国的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这样的法律条文,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从表面上看,第一修正案非常明确,但略加深究,就是专门从事宪法研究的学者也会觉得困惑,因为这中间实在不容易找出泾渭分明的政府与宗教的界限。例如,根据这种宪法的精神,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当中如果组织公开…  相似文献   

11.
佛教在美国     
佛教在美国郑钦地美国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大熔炉。原住民印第安人信仰原始宗教,盎格鲁撒克逊族信仰基督教,亚洲移民大都信仰佛教,西藏喇嘛(藏人移民来美的很少,其中以喇嘛较多)则带来藏传佛教。如果以1893年在芝加哥所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为期2周)做为亚洲...  相似文献   

12.
美国虽非宗教国家,但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宗教色彩最为浓厚,宗教构成也最为复杂。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3亿人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新教和罗马天主教信徒人数最多,其次为犹太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另外,印度教、佛教、神道教等也有不少信徒。 形成美国社会宗教文化多元化的原因很多。从社会历史方面来看,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各民族在移居美国的过程中,随之也带来了各自的宗教信仰。特别是在美国建国初  相似文献   

13.
从”迎飞碟”到”迎佛牙”台湾近期宗教热门话题摭略●心影阳春三月,隔着太平洋“盈盈一水”,一出不大的闹剧在美国草草落幕,另一出不小的闹剧在台岛匆匆开锣。两出戏的主角都算是台湾宗教圈子里的人物,只不过一个原先默默无闻,一个早就大名鼎鼎。他们的表演,给“厄...  相似文献   

14.
徐以骅 《中国宗教》2018,(10):48-49
一、从“大国宗教”到“大国学术”“大国宗教”概念是笔者在2017年提出的。“大国宗教论”认为,就一般而言构成“大国宗教”主要有以下要素:(1)绝对数值要素。一国宗教的强弱不仅要看相对数值,可能更要看绝对数值。除非较极端的个案如梵蒂冈,大国在宗教信徒及宗教活动场所和机构上的绝对数值.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伟大的分析哲学家,但是一生与宗教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维特根斯坦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所受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维特根斯坦与宗教(基督教)的联系;第二部分从“关于宗教的本质是否可以言说”、“为什么会有宗教?”“宗教与激情”、“上帝是谁?”“信仰上帝是为了给人生寻找意义”等五个方面分析和评论了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只有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且没有自己世代相继的本地居民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大批移民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宗教观念和政治动机,奔向地球上这个富有的国家,即被称作“乐土”、“无限希望的国家”、“无限自由”的国度。他们为了追求富裕,摆脱权力的苦恼而来到这个“花园式的天堂”,同时,所有以侨民身份来的形形色色的、多民族的人们带来了自己不同国家和社会阶层的风俗和习惯。他们的习俗在新的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形成  相似文献   

17.
尽管国家宗教、国教等已成了宗教学中的习用术语,但是,学术界对于国家宗教的研究,一直处于一个较为薄弱的状态。这种薄弱主要体现在理论的滞后,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对“国家宗教”的内涵、外延、功能、结构,更主要的是对其本质特征缺乏明晰的、系统化的理论阐释。在《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一书中,尽管汉朝国家宗教形成的历史过程与背景是我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并没有对这一概念作系统的梳理与界定,就很难对国家宗教本身作深入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张荣明先牛的近作《中国的国教》出版了,说这本著作是国家宗教研究中的一大突破,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文化角度看,高唱科学、宗教相互融合与相互支持的声称形成了一个巨大合声。这一声称起因于存在着两种领域或是两种权威,而每一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一些怀疑论者很勉强地公开批评宗教,但很多怀疑论者还是非常担忧这个所谓的“和睦”关系。问题就这样提出来了:什么东西能够扩展应用到宗教声称上面?或是怀疑论应该运用到宗教声称上面吗?关于术语“怀疑论”(shepticism),我指的并不是古典哲学意义上的那种否认可靠知识可能性的那个“怀疑论”;然而,我使用术语“怀疑论”是指“怀疑地探索”(skeptical inquiry)的意义。这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6,(3)
马克思关于宗教有一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列宁是如实转引这句话的。可是到了《列宁全集》中文版上却把这句话又译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后来在竞相摘引中又加上了一个“烟”,宗教成为“麻醉人民的鸦片烟”?!几字之差,马克思原意给修改了。许多年来对宗教的性质、功能、看法上的偏颇也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动态     
布什邀宗教人士举行会谈强调美反恐无宗教偏见美国总统布什10月28日重申,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不带有任何宗教偏见。布什说:“博伊金的言论并不反映我的观点或者美国政府的观点。”当天,他还邀请宗教界人士到白宫举行会谈。据当地媒体披露,美国国防部负责情报和作战支援的副部长帮办、陆军中将博伊金本月早些时候将反恐战争称做“基督教与穆斯林世界的战争”,并说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目标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博伊金的这一言论招致世界和美国各界的强烈批评。一些舆论还要求他引咎辞职。伊斯兰教科文组织2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博伊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