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奇 《佛学研究》2004,(1):207-213
唐代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繁荣的时代,其中强大的寺院经济的为唐代佛教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是我国由统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时期,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确立表明中国走出中古强制性的统制经济时代。本文从度僧制度、僧尼帐籍、寺院依附人口和僧尼的沙汰这几个方面探讨国家对寺院人口的控制与管理。并试对一些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以期反映国家对佛教寺院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寺院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寺院诞生的那一 天起,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当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寺院管理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今天,如何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既是寺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对寺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当前重点要…  相似文献   

3.
佛教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是一个重精神轻物质的民族,因而造就了佛教的出世性和超越性。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佛教也必须解决俗谛、俗人、俗法的事,寺院经济问题出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且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佛教宗派的形成和佛教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寺院经济的急剧膨胀,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出现了“灭佛”事件。“灭佛”使寺院经济遭到破坏,佛教举步唯艰,需要新的生存和发展形式。禅林经济应运而生,它为佛教在中国遍地开花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徐玉成 《法音》2004,(1):19-23
最近,各地向中国佛教协会不断来信来访,反映在城市拆迁中落实寺院房地产权政策知识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现就读者关心的问题答复如下,恕不一一函复。1、问:已经由市佛教协会接收产权并办理了产权证书的佛教寺院,经政府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后,其房屋、土地及所附属的园林、塔、墓等的产权证书能否归该寺院持有?答:应当归该寺院持有。理由如下:第一、国务院宗教事务局1984年8月4日关于确定宗教团体房屋产权依据问题复函中指出:“宗教团体房屋的产权问题,是指解放后我人民政府正式承认的各宗教团体房产,即:1、各地土…  相似文献   

5.
张蕾蕾 《法音》2015,(2):44-46
<正>一、研究之开创寺院经济,可谓是佛教存续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其作为一个学科问题被提出和关注,则仅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陶希圣先生为首的一批社会经济史学者在整理古代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寺院及其寺院经济已经成为能与国家力量相抗衡的势力,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发现让陶希圣及其弟子进行了相关探索,1934年至1937年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21世纪,佛教面临一个如何适应发展、顺应潮流的选择,所以佛教界应当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寻求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佛教寺院管理方法与弘法新模式。想要听讲佛法,但没时间去寺院?没关系,我们有微信公众号;上班时间想要喝上一碗寺院里熬制的腊八粥?可以的,留个地址,我们快递给你;想知道你这个月在念佛  相似文献   

7.
徐玉成 《法音》2003,(9):27-29
近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寺院僧人和居士纷纷来信咨询有关宗教政策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新近提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将收到的提问综合归纳为五个问题,并回复如下。1、问:佛教寺院为了修建殿堂,因资金不足需要向银行贷款时,可以用寺院向银行作财产抵押吗?答:不行。理由如下:第一、佛教寺院是佛教信徒从事佛教活动的地方,是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这是佛教寺院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大区别。因此,佛教寺院的建设应当以十方檀信的自愿捐助为主,遵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为了保持寺院清净庄严的气氛,最好不要搞突击性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12)
多少年来,被世人视为神秘之地的寺院,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尤其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搞活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寺院正在改变着过去那种“吃饭靠供养、修庙靠国家”的旧模式。正在为适应新形势、面对下世纪,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着寺院的功能,增加着寺院的内容,向建立独立的经济实体的方向发展。但也带来一些观念和认识上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台湾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出现日益分化趋向,由此导致佛教自身的不断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寺院、教义和经济利益的分化。财富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台湾佛教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不仅佛教在规模上的迅速膨胀与台湾社会的富裕程度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且由于佛教拥有巨额的财富而使教内外对于经济利益与传统教义的矛盾提出了种种问题,这些事实上已经成为现代台湾佛教应答现实社会提出的诸多挑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台湾佛教逐步实现适应现代社会所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传统的佛制戒律与丛林清规是寺院的基本准则,也是寺院得以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的理念包括现代化管理理念也随之影响寺院,寺院的传统化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传统寺院的主要功能是修持、弘法,是一个与世俗迥然不同的、比较清静的场所。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往少数香客涉足的寺院,已成了国内外旅游观光的地方。寺院对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自养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藏区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得藏区许多久负盛名的寺院周围云集了大批的朝圣香客和商贾游人,并逐步形成了许多以寺院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宗教经济集镇。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科学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宇宙大爆炸理论、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进展,一些新的宗教和伦理问题被提了出来。大众目前普遍困惑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中很多人信仰宗教?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在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因素产生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相国寺是唐宋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本文通过对其造像的详细稽考揭示,中国寺院前期的造像分布应与后期丛林有较大区别,而北宋正好处在一个前后转型之际.本文同时证实:中国寺院造像在寺院的内部设计(区分)中具有建筑定性的作用;在信众的心目中,中国寺院造像首先是被膜拜的对象,然后才是别的其它;以其独有的神秘特性,中国寺院造像圣化了被寺院所挪用的空间;神圣与凡俗两重因素的纠葛,决定了中国寺院造像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世宗的佛教整顿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与"三武灭佛"不同,周世宗无意灭佛,其整顿主要受到唐五代打击民间寺院政策的影响,重在加强对佛教的管理与控制。就整顿措施的实施情况而言,有敕额寺院基本得以保留,无敕额寺院也并非一概废毁,如果"建置年深"并得到地方长官支持也可能存留。此次整顿沙汰僧尼达半数,废寺三万余所,但不少寺院当毁未毁。周世宗的佛教政策在宋初得到继承,并推广全国,由此确立了政府对境内佛教的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佛教事业亦得到了发达.据《中国日报》消息:目前我国有1亿人口信仰宗教,按信教人数多少统计,依次是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全同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个民族几乎全部人口都信仰某个宗教.现有八万人从事宗教职业,45所宗教学校,4万多个寺院、教堂.由此看出,佛教仍是人们的重点信仰对象.然而在众多的佛教院校中,能否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僧呢?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篇亦想就僧伽培训班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日喀则白朗县境内主要寺院僧团及平民宗教实践的现状为例,以由下至上的视角,规避中国—西藏之对立、国家—社会之对立这一通常被简单重合的逻辑,以僧众及平民的宗教生活体验、社群与宗教及与当下生活的对话等为研究路径,试图探讨"藏传佛教在当代西藏的生存"这一命题。僧团寺院生活的变迁,寺院经济的建构,俗众信仰实践的情态,关于藏传佛教之未来走向在地方语境下的探讨等,将是本文关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宗教经济的积累、宗教消费水平以及宗教经济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是构成寺院经济体系的几个重要因素。就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而言,村社供养制、南传佛教的寺院管理模式以及寺院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是影响中国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变量,它们以三足鼎立的态势影响着南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围绕着这三个重要支撑点进行研究,分析当代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寺产作为寺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而备受关注。那么,其利用状况关系到寺院的长久发展,尤其是皇家寺院。元代作为一个盛行佛教的时代,寺院经济的极度膨胀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相对而言,寺院教产的数量也处在激增的状态,对皇家寺院寺产状况的研究则更加有利于分析元代皇家寺院经济的情况,进而可以看出元代佛教发展的相关情况,更好地认识元代佛教。  相似文献   

19.
李超 《佛教文化》2012,(3):88-91
“当今时代在发展,只要一点点成本,就可以实现网络管理,省时省力,这么好的科技为何不用呢?我的理念就是运用当今最新的科技来管理寺院。”  相似文献   

20.
非存在问题被认为是最古老且最具吸引力的哲学问题之一,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除非我们有对非实存东西的充分理解,否则我们无法充分理解心灵。当代非存在问题的核心是非实存对象问题,由此所引申出的子问题包括:有非实存对象吗?如果有,非实存对象是什么?有关非实存对象论断的真假如何?它们在心灵中的位置如何?随着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这些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的传统否定存在命题被深入解读,并且形成了两种关于非实存东西论断的真之逻辑方案和形而上学方案,而意向对象的表征刻画则凸显了其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